分享

考点预测01 | 吐血整理的5G专题,为你打包奉上!(内含真题解析与考点预测)

 木铎新传 2020-12-18

2019 6 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 5G 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跨入了5G 时代。据中国联通与华为联合发布的 《5G 新媒体白皮书》所预测,媒体行业将首先享受 5G 红利,5G 将在 2022 年之前带给中国媒体业超过 400 亿人民币的市场空间。站在这样一个现实实践与未来发展的节点上,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面对 5G 变革所带动的全新格局,新闻传播建设是否还要在原有的逻辑上进行?如何顺势而动?

当这些变化反映在新闻传播考卷上,我们又需要怎么准备呢?首先来看一下,去年真实的考卷是如何考察这个问题的吧?

一、真题解析
2020年5G真题:
  • 5G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2020 中国政法 334)
  • 结合案例,谈谈智能技术、5G等新技术对传播生态的影响(2020郑大440)
  • 5G的特点以及对媒体产业的影响(2020 中传 816)
  •  5G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2020上师 440)
  •  2019是5G是商用元年,谈谈对新闻内容生产的影响(2020 华东 440) 
  • 试论述5G对媒介带来的变革(2020 武大 440) 
  • 5G时代会对媒体行业带来的新变化?同时,新闻从业者要如何应对5G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020 华中师范 711) 
  • 5G时代融媒体如何提升传播效果(2020 湖大 334)
  • 试分析在5G应用的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的前景如何?(20 华中科技440)
  •  5g技术给新闻传播学科的影响 (2020 西南大学 629)
  • 结合事例谈5G对新闻传播实务的影响(2020 川大 334)

木铎解析:

题目普遍为论述大题,分数占20分以上,需要认真准备,严肃对待!

题目集中于5G对新闻传播业\新闻传播学科\新闻生产\媒介融合\媒介等方面。 

因此,今年的考题很大程度上仍考察这几方面,但今年相比去年,答题的新意、案例的新旧将成为拉开差距的重要方面。

二、考点预测
木铎将各位学界大牛们的5G最新研究成果整理成稿,希望大家牢牢把握,在今年的试卷上拿到高分!
1

 5G对媒介生态的影响

5G 技术的应用将创造一个无限量的巨大信息网络,并将从前不能纳入其间的关系纳入进来———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走向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创造智能终端之间的超级链接,从而巨大且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1) 5G将造成万物互联、永久在线

5G 技术使数据传输速率提升了100倍,能容纳更多设备连接、同时维持低功耗的续航能力。网络不再是选择性的 (有的连接有的不连接)、分离式的(各个网络之间互不连通)、粗线条式的 (仅进行了基础性的连接,远未达到细密的、无所不在的连接)连接,而使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万物互联成为现实。

5G将把现实世界以数字的方式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而且这个世界的链接元素理论意义上可以永久在线,在数字世界中维持基本关系的恒定存续。

(2) 5G将创造不受容量限制的用户体验

5G 技术的比特级接入速率,将使终端用户的体验发生本质变化,令用户进入无限网络容量的时代。它的直接结果有两个:一是基于 VR(虚拟现实)技术的产品和服务将成为未来网络发展中的一个爆品”;二是流量不限的 MBB 模式将成为移动运营商下一个增长的驱动力。换言之,毫无速度障碍、流量障碍的用户体验将成为现实。 

(3) 5G技术将衍生出多种生产和生活场景

5G 的低时延性将催生和创造出更多的生产与生活的场景应用,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工业 4. 0 智慧工厂、车联网、远程医疗等应用,都因为 5G 的超低时延而成为现实。在 5G 定义的未来的发展中,场景将成为一个关键词,而场景构建将成为未来发展中价值创新的巨大风口。由于网络延时远低于人类的近百毫秒的视觉感知延时,网络两端的用户具有身临其境、天涯近咫尺、与世界零距离的体验。

(4) 5G技术将拓展信息空间,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

5G 的技术特性使得信息空间更彻底摆脱物理空间的束缚,建立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上的智能化连接将成为普遍的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社会现实,构建出端到端的生态系统,数据收集和生产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打造出一个全移动和全连接的智能社会。

2

 5G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1) “媒介”的变革: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也是人意识的延伸

参照麦克卢汉的 “媒介是人的延伸。”随着 5G 技术的出现,有越来越多的身体或物件上的感应元件可以实现所谓万物互联。这种万物互联之后必然会涌现出数量规模及品类极为丰富的全新内容产品——传感器资讯或传感器新闻。而当我们的人体,即我们的生理、心理,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来跟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时候,便会由此形成一系列基于全新传播的功能和价值模式,这种巨大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人的内外因素的深度链接与 “跨界整合”,也必然带来对于媒介自身定义的改变。

(2) 传播者的变革:从个人再到人与机器

事实上,即使在网络社交媒介出现之后,“人人都是传播者”只是理论上的一种可能,书写文字本身是有一种精英逻辑在里面起着作用的,绝大部分人还是“沉默的大众”,他们只是一个个点赞者、转发者、阅读者、消费者,而不是内容创造者,不是发言的主体。但是从 4G 开始,短视频开启了海量普罗大众成为今天真正意义上的传播者的状态,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抖音、快手上涌现的草根创作者就是这种变革的实际体现,在智能手机普及率极高的今天,拿起手机拍摄一段上传并不是技术门槛很高的事情。技术将释放网络用户更多传播者的主体性。 

此外,MGC (技术生产内容)异军突起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传播主体。在没有互联网、没有社交媒体之前,专业媒介、专业媒体人、专业传播机构统揽或者承包社会传播的基本职能。社交媒体出现后,内容生产的主体开始多元化,出现了个人生产内容 (UGC)、机构生产内容 (OGC)和专业生产内容 (PGC),而 5G 之后出现的一个更重要的生产类别,就是技术生产内容 (MGC)。因为 5G 是一个 “两高两低”的通信技术,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低能耗。低能耗和高容量就造成了万物互联的一个基本现实,让所有的传感器可以永远在线,而且把很多的传感器连为一体。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来自于环境还是我们的可穿戴设备,都会参与到未来的内容生产当中,而这种内容生产所呈现出来的类别、价值以及它对社会、商业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连人的情绪都可以进行数字显示,整个社会就会呈现出全新样貌,社会管理、社会协同、社会协调以及人民的生活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3) 内容的变革:以视频为代表的非逻辑方式或成主要社会表达

如前所述的从基础的文字表达到视频表达,变革的不仅仅是内容形式,更是社会表达主体的换位。相对来说,书写文字是比较单纯的,表达的含义干净整洁,没有太多杂音或附加成份,适合于表达事实性的、逻辑性的、理性的东西。但是 5G 所带来的视频的突起,势必会使社会表达的核心表达、关键性的交流都被视频所取代,这是一个大趋势。

传统上,视频仅仅是一种以提供娱乐为主的语言,对主流新闻的表达、对社会意见与观点的承载力是相对不足的。4G 时代,随着短视频的出现,视频开始逐渐介入社会影响力的中心,对主流事件、重要事项的关键性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视频中包含的大量非逻辑非理性成分,对传播效果的达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短视频虽有 “快与活”的特点,但终究因其 “轻与短”,缺乏主流与关键逻辑表达所要求的厚重、严谨和周到,对于主流表达的影响依旧有限。 

但当中长视频借助5G大带宽这种表达方式成为社会表达主要语言形态的同时,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为视频参与这种关键性传播的时候,它的构成要素已经远远超出了事实、逻辑和理性这个层面,越来越多场景性的因素、关联性的因素以及非逻辑、非理性的成份,会参与到未来的社会性、关键性、主流性的传播当中。

面对如此繁杂的改变,无论是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还是在社会沟通中形成共识,都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这可能是未来传播领域尤其是政治传播、社会传播中一个相当大的风险之所在。

(4) 受众变革:需要更为深入的个体的效果洞察

一方面,在 5G 时代,流量 (用户)在 BAT 平台上将成为富余资源,这些平台型媒体提供的流量资源会变得越来越 “廉价”,因此,传统媒体在转型中获取用户的成本会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独立端口获得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 (用户)”。两者相济,那么原有的用户流失、渠道中断等问题会得到大大改善。在这种情形下,对用户的精准管理便成为未来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这其中,既要解决数据库管理中的用户精准洞察与把握(包含其社会特征、生活形态、价值观念、社群交往、行为结构等等),同时,还要解决自身的内容与服务在同用户连接时的一系列问题。

以内容服务为例,它要解决四个环节的问题:一是使用户能够 “看见”,即解决通过什么渠道、在什么场景之下是内容能够实际 “触达”到特定用户的问题;二是使用户能够“看下去”,即解决形式的选择、技巧的运用、场景的构建,使特定内容与特定用户的阅读习惯、阅读心境、阅读兴趣相匹配的问题;三是使用户能够 “看懂”,即解决在传播符号的“编码”阶段就充分考虑到特定用户 “解码”时可能遇到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参照标准等方面的特殊性,从而给予特定的解决方案,尽可能避免用户“解码”中的“文化折扣”现象;四是使用户 “既看懂又能用”,即尽可能解决用户在信息、知识与行动、决策之间的连接问题,为他们量身定制一整套 “学以致用”的“行动路线图”。

3

 5G对新闻传播学的影响
5G 将开创性地将人与机器全部纳入实时互动的信息网络系统之中,从根本上重塑新闻传播学科的几大基本要素,将原本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数据、算法、机器学习等系统性要素融入学科视野。在学科边界大幅度扩展的同时,也须重构学科构架,在更为清晰的边界之内建立核心研究领域,以期在新的信息传播时代实现科学价值。

(1) 学科边界:人的逻辑与机器的逻辑

以 5G 为依托的物联网的普及,将置个人于更纷繁庞杂的信息系统之内,信息流、资讯源、对话者都将不复从前。传播学的学科基础从过去的社会政治治理、经济规律、伦理规则的交互,到今天技术逻辑对上述种种传统因素的基础性叠加与化合;传播学的主导性因素的升级迭代,相应机制与规律也势必发生重大改写。概言之,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面临着扩容、重构的革命性任务。我们必须认识到技术逻辑对于传播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基础性结构作用。

与此同时,在新闻传播学科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无限交融汇合的今天,新闻传播学仍然要找到自己的特长和领域,信息的 “机器逻辑”与 “人的逻辑”的不同导向,或许可以成为学科分野的关键,也是传播学科在迷失于巨大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回溯原点。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依托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信息系统的无限扩容和增值,是新闻传播学科边界得以扩展的重要支撑,但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是,人的介入,依托于人对信息的认知、使用、创造、治理等心理与行为,是区分信息与新闻、比特与符号、场景与意义、价值的关键要素,也是新闻传播学科的立命之本。

(2) 学科要素的变革:对数据与算法的纳入与包容

随着媒介链接的元素和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既有的游戏规则、既有制度体系、既有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如果不能包容新的因素,新的智慧力量等等,就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社会或者领域的巨大冲撞与消耗。在传播学的学科发展过程中,实际上也必然要越来越多地包容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新的因素

以算法为例。算法在传统传播研究中是被无视甚至排斥的,大数据和算法这种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信息系统 “何以可能”的基础技术,无意中“篡夺”了传统媒介思维里媒体人与媒体机构的精英位置,因此我们不断看到对于新要素的反思、质疑甚至讨伐。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在正在到来的 5G 时代,实时生成的数据、实时分析、实时调整的算法,将成为整个信息系统运行的神经和命脉。

算法的诞生本身意味着人类可以更加协调、有效、自如地管理自己的社会生活,但是目前算法技术的发展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规定了人对世界的感知及其自由度,即它框定了我们的视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与呈现,并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空间之中。人们像驾驶着一辆算法制造的信息快车———它既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也将我们牢牢限定在这个信息快车特有的行驶规则和框架中。

今天我们跟人工智能之间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其实是掌握了现在技术传播生产力的人们,跟过去既有的掌握制度传播生产力的人们之间,在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上的一种矛盾与对冲,也可以说是一种博弈。全面了解这种新的要素,研究如何在博弈之中取得平衡,如何使得算法这一先进的、必要的信息技术更 “正确”,更能服务于人的需要,这恰恰是我们这一学科对5G 时代算法神经的贡献所在。

(3) 学科结构:学科交叉协同后的重新架构

传播学未来发展仍然是跨领域基础上的研究协同。不同的学者之间,基于彼此之间的理解,基于彼此之间的互融互通,形成一种协同与整合。通过协同与整合,我们才能够产生巨大的传播生产力、技术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

最基础部分应该是“电信传播学”,研究通讯技术如何影响着传播的样式、传播的种类等等。之后是“符号传播学”,因为今天各种各样的符号都能成为传播的载体,也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机制规律角色扮演的问题需要研究。再后就是“人际传播学”,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人际,而且人与人、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等这样的人际社会的传播。再高一层是“人机传播学”,研究人和机器、人和物怎么来进行沟通。这些将会成为未来传播学体系的基本构造。

4

 5G条件下主流媒体如何把握传播主动权

5G的到来不仅变革着传播关系与格局,也在更大程度上变革着人们的社交关系和社会结构去中心化、分众化、个性化等都将在5G条件下被放大。面对变化的传播格局,主流媒体当积极作为,创新思路方法,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新策略抓住技术发展机遇,用好信息革命成果,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牢牢把握传播主动权。

(1)  打造精品力作,弘扬主流价值

5G条件下,面对愈发多元的网络信息环境,主流媒体应着力从提升自身能力入手,创新方式方法,尊重5G环境下媒体传播规律,用好媒体叙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正能量,打造出能拿出手、能感染人、能激发人、能团结人的精品力作,让社会中的正能量更充足,让主旋律更高昂。要充分运用5G所带来的数据资源,挖掘数据背后发生在人们身边的感人故事,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2)  推进媒体融合,强化配套支撑

5G为媒体融合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得益于5G网络支撑,媒体融合将在向纵深推进方面开辟新路径,取得新进展。5G条件下,数据采集、传输已实现无缝对接,融媒体平台将有机会发展成更大的流量入口,前提是其具有完善的配套支撑,通过提供全场景、多领域、跨平台的信息服务,加上便捷高效的机制模式,融媒体平台将成为主流媒体强大的舆论阵地,助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与此同时,5G驱动下的媒体融合应注重差异发展,不能因5G助力而盲目求大求全,要充分结合融媒体发展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实现资源整合、运用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打造出一支具有强大感召力、竞争力的主流媒体梯队。

(3)创新技术应用,坚持协同参与

面对5G时代的到来,主流媒体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要以国家战略布局为导向,加快在5G等新一代前沿技术上的研发与应用,坚持在国家主导下,协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创新攻坚,确保5G发展自主可控,不断增加5G、大数据、人工智能、4K/8K、AR/VR/MR等技术在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使用深度与广度。要通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鼓励多元社会主体协同参与网络空间治理,不断激发和增强各社会主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加主流媒体报道的厚度与温度,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上更紧密团结在一起,从而使主流媒体在5G时代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4)严格规范管理,树立风险意识

5G时代,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主流媒体要把握传播主动权,必须要严格规范管理,时刻树立风险意识,从维护国家安全、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严抓内容建设。要坚守网上内容传播的意识形态底线,确保规范执行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网格化。以5G技术为支撑,探索并建立健全网上内容监管体系,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安全等风险预警与应急管控能力。与此同时,应对技术保持理性态度,善于运用技术发展升级所带来的驱动力,也应避免被技术绑架,防范技术风险。

5

 5G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5G的高速率意味着网络的超级连接能力有了巨大突破,网络连接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物不在。4G 时代受限于网络传输速度、带宽和容量,短视频虽然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目前为止并未抢得主流席位。而 5G 时代来临后,视频直播、传感器新闻、VR 全景视频等以音视频符号生产为主的传媒产品,将逐渐获得主导地位。万物皆互联、万物皆终端、万物皆媒介时代,使得“场景”“情境”“情感”等成为未来媒介传播中的重要概念和核心力量。媒介不会再以介质来区分,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概念将渐次模糊,场景或将成为区隔不同媒介的重要标注,适应不同场景产生不同“媒介”。

3G催生了微博、4G催生了微信和短视频。5G 时代的传输技术将全面颠覆现有的媒体概念和传播方式,场景传播、关系传播、情感传播将成为新的传播形态。随着 5G 技术的普及,视频内容形态将深入各类媒体当中,受益于5G技术的优势特点,未来媒体报道方式也会向“轻量化”“新型化”“高速化”方面转变。5G与媒体技术的结合,将推进网络能力、业务能力、用户体验的全面升级。

5G对传媒业最大的改变在于内容制作。目前多家传媒巨头已经准备开始4K、8K的内容创作,通过云制作的技术手段,大大节省了成本支出,也让未来的输出内容更加丰富,满足多类用户所需。而在媒介形态方面,虚拟现实、全息投影都有可能成为5G 背景下媒体报道的新方式,通过对内容产出的沉浸式、场景化的输出,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影响力。

5G 时代,新闻媒体智能化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展示数据的能力获得全面提升。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媒体从业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引入大量数据信息,针对新闻事件进行多维分析,丰富新闻内容,并且能够将繁杂的数据简单化、关联化,以直观生动的可视化形式呈现,满足不同受众需求。

与西方相比,国内新闻媒体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为迅猛,例如新华社的“MAGIC”智能生产平台在 2019年世界杯期间除了生产了大量视频新闻外,还针对球员数据、球队数据、进球数据、跑动距离等内容进行了多维度数据分析与比较,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球迷,极大地丰富了报道内容。

另外,随着信息过载进一步加剧,人们对于自身所关注的新闻内容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将会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5G的万物互联连接能力和极低时延消费体验,将会使受众在信息接受中拥有更多的自由度。现在想用一种媒体让所有的受众在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接受媒体信息的“大众”正在消亡,而一种具有独特视听、阅读需求和分化聚焦的“小众”正在崛起。新闻和娱乐信息的全球生产、随时上传、无限链接、实时共享让受众充分感受到了精神产品的丰富多彩。微信、微博、微电影、短视频等微产品估计仍有市场,而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和整合性报道、多样化新闻可能会激活市场、受到欢迎。

5G 对电视媒体的影响也很大。除了新闻版块,电视台还有大量的演唱会直播、赛事直播、大型活动直播的任务。进入 5G 时代,仅仅 2 到10毫秒时延的高速网络能够带来即摄即传的工作便利,如果再配以4K、8K 的高清拍摄设备以及 360° 全景拍摄的技术,场外观众通过 4K、8K高清电视机、或者佩戴 VR 头盔,可以享受身临其境的视听享受。中国联通已经开始联合冬奥组委会在北京冬奥场馆布设 5G 网络,届时,全世界各路电视大军将借助 5G、4K、8K、VR 之力,向广大观众宣告一个全新电视直播时代的到来。

5G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大幅提高新闻生产的时效性降低记者的工作,降低新闻生产成本。根据预先设定的数据模型,算法程序自动抓取新闻关键信息,自动生成新闻报道。目前,算法新闻已在体育新闻、财经新闻、灾害新闻中大范围应用。比如,在奥运会的一些冷门项目中,媒体不必再专门派出记者进行报道,而将报道认为交给新闻算法。在里约奥运会期间,“今日头条”的算法机器人“Xiaomingbot”通过获取网络中相关的赛事文字和讨论,生成了大量较长的赛事报道,每篇写作时间为 2秒,总阅读量超过一百万。

内容分发是新闻生产的重要环节。有别于传统分发方式的“千人一面”,目前,算法分发已经可以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分发。在5G时代,随着传感器等设备的升级,对用户反馈的捕捉有望深化至生理层面,包括视觉停留时间等生理数据都可能被精确捕捉,新闻分发将更加精准,算法分发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多元

写在最后 
通过对5G专题的梳理,相信你对考察方式与回答内容有了更深层的理解,马上进入冲刺复习期,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写出更完美的答案!
参考文献:
[1]黄楚新.5G条件下主流媒体如何占领传播制高点[J].科技与出版,2019(12):37-42.
[2]喻国明,曲慧.边界、要素与结构:论5G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的系统重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08):62-70+1
[3]匡文波.5G:颠覆新闻内容生产形态的革命[J].新闻与写作,2019(09):63-66.
[4]蔡雯,翁之颢.专业新闻的回归与重塑——兼论5G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具体策略[J].编辑之友,2019(07):5-9+22.
编辑 |  考拉学姐
策划 |  考拉学姐
主编 | Deca学姐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