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题、笔记、论文.....资料看不过来了怎么办?

 木铎新传 2020-12-18

冲刺阶段,时间越来越少,但是要看的内容越来越多。在这个关键时刻,分清复习资料重要性的主次十分重要,把最后仅剩不多的时间花在刀刃上,花在该花的地方,才能做到最高效利用最后一段复习的时间,高效提分。

参考书目、笔记、论文、真题,甚至还有公众号的“洪水猛兽”,究竟什么才是最后阶段的复习重点,今天铎铎子就和大家来唠唠这几项复习资料的重要程度。

🌟本期目录 

一、笔记、论文和真题孰轻孰重

二、上岸学长姐有话说

三、最后阶段,学会做减法

一、笔记、论文、真题,孰轻孰重

经过系统学习及实
学姐根据新闻学专题课程制作了8张思维导图,分别包含了课程里最重要的知识点和热门考点。

1、笔记

笔记是从考研一开始就一直陪伴我们的东西,它见证了我们从考研小白到考研大神的蜕变过程,它集结了参考书目的基础知识,专题成块的梳理,案例的积累,在最后的“背书”阶段,绝对是重中之重。

(1)利用思维导图和知识框架来复盘基础知识

到最后阶段,应该着重利用知识框架来进行知识的复盘和整理。背记的时候,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建立知识图谱、建立知识点的框架,然后根据框架来背记细枝末节,这样可以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能够帮助我们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大家可以借助幕布、XMind、ProcessOn等软件来制作思维导图。

(2)分专题对笔记进行整理

真题和模拟题做多了的大家想必也能发现,一般来说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是以专题来进行出题,往往是对一个问题的层层深入和递进式地提问。所以,在笔记上分专题对知识进行整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大家需根据目标院校的真题来确定历年常考知识点,以常考知识点为纲,进行相应的专题总结。专题的整理需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对新闻业的影响(积极/消极)、面对的挑战、意义、启示以及相关的案例。

(3)多答题多输出多练手

最后阶段,多下笔答题才是关键。可以在相关知识点旁边,补充历年相关真题,并且动笔试着把答案写出来。只有动笔去写,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知识的薄弱部分在哪里,才能在考场上做到下笔如有神。


2、论文

到了冲刺阶段,其实无需再过多、大量地阅读新的论文,反而要对论文进行整理和剔除。要明白哪些论文为自己所用,如何使用,然后再结合论文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1) 需要关注的论文

首先是目标院校老师今年的相关论文。因为这很可能会有真题的出现,不说有题目,但至少研究的热点话题一定就藏在这里。其次是一些学术大牛今年新出的论文,论文里面都是最前沿的内容,可以了解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关注焦点。最后学有余力,可以多多关注四大期刊的论文:《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

当面对论文数量较多,不知如何取舍的时候,应根据“论文被引数量>论文下载数量”“目标院校老师论文>其他院校老师论文”的标准来进行选择。

(2)以专题来对论文进行整理

论文适合以专题的形式来进行整理,每个专题可以借鉴3-4篇论文,来形成自己对这个专题的认识。但是不能照搬论文原来的论述,而是通过分析各位学者是从什么角度,哪些层次对于问题进行剖析,来形成自身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老师的观点和角度毕竟是属于老师的,老师期待看到的答案是你对于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3)学会利用好摘要和小标题

其实要最快速阅读论文的方法就是把握好摘要和小标题。在时间不多的情况下,摘要能帮助我们快速获得论文的主要内容,而目录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获得论文的框架。同时,好的论文框架我们也要学会借鉴,有时候甚至可以直接为自己所用,成为论述题的小标题。


3、真题

(1)真题不用多,三年之内的真题足矣

一般来说,真题不用看多刷多做多。新传学科是一门一直在变化的学科,其实五年前的很多说法和观点放到现在已经不再适用,也有很多不变的经典理论。所以,我们在做真题的时候,一般只需要回看三年以内的真题就可以了。

(2)真题模拟,从题目、时间到环境

铎铎子建议在最后阶段,还需要将真题打出来再模拟一遍,不仅是题目的模拟,连时长还有环境也可以尝试着最高程度地模拟真实的考试。熟悉学校的出题风格、提问方式、题型分值,等到了考场上,面对真正的考卷,会有熟悉的感觉。


二、学姐学长有话说

经过系统学习及实
学姐根据新闻学专题课程制作了8张思维导图,分别包含了课程里最重要的知识点和热门考点。


Deca 学姐

我觉得对我来说,三者缺一不可。
自己做的专题笔记就是考试的底层框架和知识库,到后期做真题的时候能够随取随用。
论文则是帮助搭建真题笔记库的砖瓦,还很厚实的那种。看论文的过程中,一些新概念、“高大上”的句子都会被我摘下来放到专题笔记中。比如复习的时候看到王辰瑶老师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受众代之以“新闻使用者”称呼,就会主动使用这个概念。
真题则给我指引了考试的方向。所谓考过的都是重点,真题看到的知识点都会被记下来用笔记好好整理出来,争取笔记的内容能涵盖几乎大部分出题点。
到最后时间,我就基本上一切围绕着真题+笔记来了,论文只会搜集些年度新闻学、传播学总结之类的来增加印象、查漏补缺。
小树学长

我认为,在复习时,笔记是基础,前期准备时是重要,是决定我们能否入新传这个大门的东西。
到了最后20多天,要根据真题的考察规律对笔记进行取舍,做减法,例如真题从未考察过媒介审判这个知识,就可以暂时放下了,把握核心和重要知识点,并搜索彭兰、喻国明等学术大卡的论文,对笔记进行补充,提高自己的深度。
因为时间紧迫,学长在这里推荐小铎的“每日考点”和“年终复盘”两个板块,不要因为论文筛选花费自己太多的时间。
芋圆学姐

其实我觉得真题、笔记和论文中间没有最重要和次重要,它们三者发挥的是不同的作用,咱们只要用好用对,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目标院校的真题在复习之前咱们就要反复琢磨,因为去年的真题一定是最接近目标院校的出题风格的,所以关注真题,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指导我们复习的方向的~笔记是复习最基础最扎实的东西,不论我们做什么题目,都要从我们的笔记中找到答案。论文代表了学界最关注的热点以及目标院校老师的方向,多看论文不仅能够开拓我们的理论视野,更能锻炼我们学术语言的书写能力,所以作为一个辅助工具也是非常重要滴~
总结来说,就是笔记打基础,真题找方向,论文拓视野!
胜利学姐

考研备考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怎么平衡时间,哪一个需要多花点时间看。
像是真题、笔记、论文这三项,首先笔记是学习的时候必不可少的,通过笔记发散思维,形成框架,答题会更有思路。
那么对于另外两个,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出题特点进行选择。有的学校出题偏向基础,而且真题不是一次性的,好多考点是会一年又一年出现的,这个就需要加大对真题的把握奥~而有的学校更注重对学术前沿的考察,关注学术圈动态,多看一些论文把握新传领域的发展方向,这样答题的时候目光就会长远,宏观。
左右学姐

从我的经验看,笔记是最重要的,特别是专题笔记,因为专题笔记囊括了所有基础+提高的知识点,我在后期还一直补充我的笔记来着。其次就是论文,一些热点论文主要是为我的笔记做补充,真题用来查漏补缺~
考拉学姐

我觉得真题最重要,真题能看出来一个学校的出题风格、爱考的点、题型分布等,所以至少需要吃透三年的真题才保险。笔记是在学习中输入加工成自己的内容的一种方式,如果时间不够,直接背整理好的也是可以的。论文,我认为是学有余力的同学一个精进自己的过程,属于锦上添花。


三、最后阶段,学会做减法

经过系统学习及实
学姐根据新闻学专题课程制作了8张思维导图,分别包含了课程里最重要的知识点和热门考点。

1、新出的热点不必过分关注

到了这个阶段,新出的热点不必要花很多时间去追了。部分院校的试卷可能已经尘埃落定,一般来说,现阶段的热点问题是不会出现在试卷上了。

其实,我们积累热点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是可能成为试卷上的题目材料,我们对热点提前有所了解和准备,就能在考场上快速反应出相应的知识点和理论。但一般来说,这类型的热点,题目中的材料一般会对热点事件有足够多内容的介绍以帮助你选取合适的理论来进行分析。

其次,我们积累热点是为了在答论述题的时候,有合适的案例来论证我们的观点。但铎铎子相信大家已经在前期积累了够用的案例用以答题。其实案例不用多,只需要按照专题,准备自己熟悉且好用的2-3个即可,这样答题的时候才会用的顺手。

2、遇到生僻概念不要慌

越到备考后期,随着紧张程度越来越高,大家很容易陷入焦虑:万一考到我没有看到过的理论或者案例怎么办?

首先,院校的考研是针对本科生而言,而本科新传学科的学习其实还是基础的学习,所以一些冷门、生僻的理论相对来说考察的可能性会比较小,大部分的题目一定是我们在备考阶段准备过的。其次,在备考期间看过了无数的资料、论文,即使可能出现了一些你不太熟悉的理论,但是一定不是你完全没有听过的,所以可以尽可能地回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来进行作答。

最后,你要相信,你不会的东西,别人也不一定会,所以,你并没有失分 

3、焦虑的心态不必有

大家都说,考研最关键的不是你前期准备了多少,而是坐到考场上的你发挥了多少。这一年,你看了无数的理论,认识了无数的大牛,阅读了无数的论文,但也许到考场上,只需要用到你准备知识的10%。但是为什么有些同学明明前期准备了很多,却最后并没有如愿以偿,有时候,心态也是其中关键所在。

我们无需过于紧张,也不能过于大意,只需要有一颗平常心,到考场上,面对试卷,将一年以来准备的内容写到试卷上,相信这一年的付出和努力不会辜负自己。加油,最后一个月了,稳住,我们能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