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课堂 l 第八讲 健脾除湿治顽疡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0-12-18

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

开放  共享  积极  共赢

  每周五18:00【赵氏皮科知识小课堂】

追更新 · 右上请标星

及时见 · 右下点在看

HELLO~

大家好,又到了周五【小课堂】时间!

今天有幸参加了#全国名中医陈彤云学术研讨暨行医70周年传承论坛#看着99岁的陈老在台上依旧神采奕奕,深感恩师仍在,便是学生最大的财富。

话不多说,今天一起学习另外两首除湿方——健脾除湿汤&润肤除湿汤。

第八讲 健脾除湿治顽疡

健脾除湿汤

【出处】《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薏苡仁、生扁豆、山药各15~30g,枳壳、萆薢、黄柏、白术、茯苓、芡实、大豆黄卷各9~15g。

【功效】健脾除湿利水。

【主治】慢性湿疹渗出较多、慢性下肢溃疡(湿臁疮)、慢性足癣(脚蚓)渗出液较多者、下肢水肿、盘状湿疹、下肢溃疡、女阴溃疡、糜烂性龟头炎以及脂溢性脱发等。

原书按语本方适用于脾虚湿盛的慢性渗出性皮外科疾病。方中生薏米、生扁豆、山药、芡实、白术、茯苓健脾利湿;黄柏、萆薢清热利湿;大豆黄卷健脾除湿。脾被湿困则湿盛,脾健湿运则病自去,旨在治本扶正以驱邪。

    本方中含有的薏苡仁、枳壳、白术、黄柏,此四味药为赵炳南教授健脾利湿的常用方根,很多方剂中都含有此方根。病情轻浅者生用,如疏风除湿汤;病情深在者炒用,如搜风除湿汤。除此之外,方中还含有生扁豆、芡实、山药、萆薢、茯苓、大豆黄卷等健脾利湿药物,基本上也是生用者居多,生用药物不仅适宜病情轻浅者,并且药物生用多具有清热作用,张志礼教授在赵炳南教授用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生”药发展,创立了“八生汤”。

薏苡仁、枳壳、白术、黄柏四味药为何病轻浅者生用,病情深在者炒用?因为病情轻浅者从外感考虑,重在祛邪;病情深在者从内伤考虑,重在扶正。正邪互为进退,起效方式不同。正如吴鞠通所说“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前者求速效,中病即止;后者求平稳,缓缓收功。

本方实为脾肾同治,也可以从带脉为病角度考虑。临床可以扩展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与多皮饮比较,实非皮肤病之专方。

【方歌】

健脾除湿薏米尝,

慢性渗出此方良,

扁芡山药及萆薢,

大豆苓术枳壳黄。

【典型医案】

案1:健脾除湿汤治疗湿疹案。

侯某,女,21岁。初诊日期:1968年9月18日。

主诉:四肢皮肤起红疙瘩流水瘙痒已3年。

现病史:3年前四肢皮肤起红色皮疹,痒,搔抓后流水结痂,以后逐渐加重,经多次治疗未愈。近日来皮疹急性发作融合成片,糜烂渗水,瘙痒不已。大便不干,小便清长。

检查:四肢伸侧散发指盖至铜圆大小的斑块状浸润性皮肤损害,境界清楚,表面轻度糜烂,有微量渗出液,部分皮损附着菲薄之灰白色鳞屑。

脉象:脉沉缓。

舌象:苔白,舌质淡。

西医诊断:慢性湿疹急性发作。

中医辨证:内有蕴湿复感风邪,风湿相搏发为湿疡,湿重于热。

立法:利湿散风,清热止痒。

处方:

茯苓9g猪苓15g泽泻9g陈皮6g

生薏苡仁30g生黄柏6g生枳壳6g全虫9g

滑石块30g车前草30g

外用5%~10%黑豆油软膏。

二诊:前方连服6剂,糜烂面平复,渗出止,痒轻,残留肥厚皮损,又连续服药21剂,基本治愈。

    此例属慢性湿疹急性发作,但临床表现仍为急性或亚急性变化。从中医辨证来看,皮肤潮红不明显,糜烂,有渗出液,痂皮,肥厚较突出。从全身情况来看,大便不干,小便清长,脉象多为弦滑或缓,舌体胖苔白,表明湿重于热。治宜以除湿为主,佐以清热,而获得较理想的疗效。

 赵老有风湿疡、湿疡、顽湿疡之分类法,多数情况下,湿为内湿,风为外风。内湿趋内,在胃肠道作乱为其常,外达于皮肤必须有相应的动力,常见者为内火、外风。单纯的脾虚湿蕴就是胃肠道的反应,不会有皮肤的见症。外风引动内湿,常表现为风湿疡,日久外风稽留,与湿相搏,入于大络,则成顽湿疡。本案辨证为“内有蕴湿复感风邪,风湿相搏发为湿疡,湿重于热。”清晰地反映出《诸病源候论》的传承。

健脾润肤汤

【出处】《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党参、云苓、苍术、白术、当归、赤白芍各10g,丹参10g,生地、鸡血藤各15g,陈皮6g。

【功效】健脾燥湿,养血润肤。

【主治】慢性湿疹,以及一切慢性肥厚角化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等。

本方主治之病机为脾虚,气血生化不足,以致气血不能濡养皮肤,皮肤出现干燥肥厚等表现。故用党参、白术、苍术、茯苓健脾益气;白芍、当归、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赤芍、生地凉血;陈皮行气,共奏健脾燥湿,养血润肤之功效,使气血充足,皮肤得以濡养。本方主要用于慢性湿疹类皮肤病,以皮损干燥、淡红、肥厚、皲裂为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本方用药平和,不含辛温、发散及虫蛇类药物,不易产生“过敏”“激惹”等情况,比较安全,特别适合以干燥、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且“高度敏感”之特应性皮炎。

    本方为补中益气汤去掉升麻、柴胡、甘草、黄芪,加苍术、茯苓及养血药而成,以其仍有湿邪故也;当归、首乌藤、丹参、鸡血藤、赤芍、白芍,这一组药称为理血和血之品,以其药性平和,支撑八面,属于血分药中的平补平泻之品。银乐丸以三棱、莪术为君,辅以理血和血六药,再加上祛除风毒、湿毒的土茯苓、蜂房等药,组方思路非常清晰,属于标准的气血津液辨证体系。

【方歌】

健脾润肤八珍身,

除去芎草加丹参,

鸡血赤芍苍术陈,

慢厚角化功效神。

【典型医案】

案1:健脾润肤汤治疗银屑病案。

邵某,女,38岁。住院日期:1969年7月11日。

主诉:头部、躯干及四肢起红疹,大片脱白屑,已10余年。

现病史:10余年前在头顶部出现少数斑块,上盖银白色鳞屑,以后皮疹逐渐增多,融合成片,覆盖全头顶,剧痒。曾到某医院就诊,诊为“牛皮癣”,使用多种药物均未治愈,仍留少数皮疹。1967年四肢出现同样皮疹,在我院门诊治疗。患者入院前1个月,在前胸、腹、背部又有多数皮疹出现,并互相融合成大片,同时还不断有新的皮疹出现。

检查:一般情况尚好,内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全头顶覆盖银白色鳞屑,密无空隙,银屑状如云母,大片脱落,躯干、四肢均有散在的大如榆钱、小如针头的皮疹,鳞屑附着较薄,搔抓后银屑增多,强行剥离基底色红且有筛状出血点。胸、腹部皮疹较多,部分融合成片。

脉象:沉细缓。

舌象:苔薄白,舌质淡。

西医诊断:牛皮癣静止期。

中医辨证:血燥脾湿,发为白疕。

立法:养血润肤,健脾利湿。

处方:

炒白术15g炒薏苡仁9g干生地18g炒黄柏30g

大熟地12g杭白芍9g全当归12g天麦冬(各)12g

云茯苓15g紫丹参15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

外用5%黑豆油软膏10g、大风子油30g、甘草油30g混匀外用搽头部皮损;10%黑豆油软膏外用搽躯干、四肢皮损。

二诊:1969年7月25日。服药10余剂后,病情稳定,未见新疹出现,原有皮疹鳞屑减少,基底呈暗红色,部分较大片皮损中心已有消退趋势,近几日来入睡难。拟用养血安神之剂。

处方:

柏子仁15g酸枣仁12g炒黄柏30g炒白术30g

白鲜皮30g全当归15g赤苓皮30g槐花30g

威灵仙15g生甘草9g

三诊:1969年7月30日。服药5剂后,皮疹明显消退,部分皮疹消退后呈现色素脱失斑,患者入睡佳。外用药改5%黑豆油软膏。

四诊:1969年8月4日。患者病情稳定,拟用下方。

处方:

露蜂房30g白鲜皮30g川槿皮15g威灵仙15g

土茯苓30g猪苓30g豨莶草30g全当归15g

地肤子30g生甘草12g

五诊:1969年8月18日。患者因病情好转,汤药改隔日1剂,每晚服用;外用药改10%黑红软膏。

六诊:1969年8月25日。全部皮疹基本消退,内服药改用养血润肤之剂,继服以收功。

处方:

全当归15g生地30g泽泻12g天麦冬(各)12g

土茯苓30g猪苓30g白鲜皮60g扁豆皮15g

地肤子30g生甘草12g

七诊:1971年9月1日。观察1周,病情稳定,临床治愈出院。带回八珍丸、人参养荣丸内服,以求巩固。

原书按语本案反复发作已有10余年,皮损分布广泛,且有大片融合。因为湿性黏腻缠绵不愈,经常反复发作,表现形式有“散者一尺,聚者一寸”之说。赵老根据多年来的经验,体会到一些病程较长,皮损呈散发、肥厚的皮肤病多为湿邪所致,湿邪久霸,精气内耗,精亏则液燥。患者脉沉细缓,舌质淡,说明是阴虚血燥之象。所以在治疗时除了健脾利湿之外,还重用养血润燥之剂。方中白术、黄柏取二妙之意,不用苍术既可清热祛湿,又防苍术燥烈之性;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水除湿;二冬、生地养阴清热;熟地、当归、白芍养血润肤;丹参活血;白鲜皮、地肤子散风清热利湿止痒。以后随症加减,服药40余剂,收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取效之后,汤药改隔日1剂,每晚服用,深得古人服药法之要。

END

周末快乐

本文内容来源于《赵炳南验方十一讲》

责任编辑:江雅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