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妻妾5人子女20,小老头把大国总理打下台,年86尚要一战

 文史茶馆 2020-12-18

开国元帅彭老总曾经比较过近代军阀的军队,“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大家都说湘军能打,可是彭老总却认为广西的桂军,比湘军还要勇猛。

可惜的是,李宗仁白崇禧领导的桂军,代表着反动反人民的腐朽势力,一度还是红军的劲敌,不值得称道。在更早的是时候,十九世纪中后期,远在广西的钦州,诞生了一位旷世奇绝的大英雄,他比老虎还要勇猛,能像狼一样战斗,一战成名,千古流芳。

他就是冯子材。

两广总督派人来请一个乡下老头

(冯子材留下来的珍贵照片)

话说1884年的一天,在广西钦州的乡下,一位身材不高,连鞋子都没有穿的老汉,正和牧童赶着牛群回来。家中突然有贵客造访。那贵客说,他是两广总督张大人派来的,邀请老汉上战场杀敌。什么?您知道老汉今年贵庚?六十有七了。按照现在的标准,早就退休,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
他还能打仗?原来清朝军队在越南战场节节失利,被法国人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怎么办?欲要挽狂澜,需要请高人。时任两广总督的张树声想到了一个高人来,他就是那位67岁的老汉冯子材。

(冯子材率部出征)

冯子材呢,最初没有答应,可是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他很快振臂一呼,召集旧部,奔赴前线。别人打不了的仗,冯子材能打,别人说不可能的事,冯子材会把它变成可能。

他生来就是创造奇迹的。冯子材赶赴中法交界的镇南关前线,依托有利地形构筑了坚固的防御体系。可是法国人有枪炮,战斗打响,他们的攻势非常猛烈,清军招架不住,想撤退。冯子材说,不能撤,镇南关一旦丢失,我等如何见父老乡亲,必须拼死一战!

(冯子材率部杀敌)

说罢,冯子材手持长矛,带着两个儿子,冲入敌营。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冯子材可是一位快70岁的老头啊,抬着棺材,带着儿子,不要命地往前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清军将士像打了鸡血一样,扑向法军。

“夫战,勇气也”。法国军队武器先进,可是他们怕死啊。他们被冯子材的气势吓破了胆,一溃千里。冯子材不但守住了镇南关,还乘胜追击,替越南人收复失地。这就是写入历史教科书的镇南关大捷。败绩传到法国国内,直接导致了法国总理茹费里下台。把一个大国总理搞下台,冯子材这个小老头估计是华夏第一人吧。

有人可能要问了,冯子材都快70了,哪里来那么生猛的战斗力?

自古雄才多磨难,流落江湖习武艺

天生万物,总有那么一些人最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他们是人类的精英。冯子材就是这样。《清史稿》中记载,冯子材“躯幹不逾中人”。广西人身材普遍不高,冯子材更是个小个子。然而,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五代李存孝瘦弱好像病秧子,却能打虎。冯子材也是一样,他有着千钧气力。

冯子材出身贫寒,父母早亡,舅舅想收他为养子,改善他的生活,冯子材却拒绝了。因为给人家当养子,就要随人家的姓。冯子材从小就有志气,他拒绝了舅舅的好意,和奶奶哥哥相依为命。奶奶去世后,冯子材流落江湖,却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几十个人近不得身。

身逢乱世,习武从军。清朝末年,是一个乱世,冯子材先当匪,后当兵,吃了朝廷的军饷,在和太平军作战中,屡立战功,太平天国覆灭后,冯子材因功当上了广西提督。

妻妾5人,儿女20个,羡慕死皇帝了

(冯子材家谱)

很多人都知道冯子材老年打败法国侵略者,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故事,却鲜有人知他的家室。冯子材是一个生命力十分强健的男人,他一生共有妻妾5人,儿子和女儿加在一块有20个。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老三冯相荣和老五冯相华,这哥俩跟着冯子材一起出征镇南关。

冯子材是晚清人,远在北京城的咸丰皇帝,贵为一国之君,后宫佳丽三千,却只有3个子女,活得最久的同治皇帝19岁就一命呜呼了。继位的光绪皇帝没有子女。清宫三代无啼婴,生命力越来越孱弱萎靡,堂堂一国之君,哪里还像个男人?相对来说,冯子材这个广西小老头,他的生育能力简直羡慕死皇帝。

(冯子材旧居中的照片)

我去参观钦州市冯子材旧居,看到中堂冯子材的一张照片,请注意是照片,不是画像。在那个年代,能留下一张真人照片的人是极少的。照片中的冯子材按剑而立,怒目而视,器宇轩昂,虎虎生威。虽然年迈,却仍然有开山之力。

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有强大的精神,才能有生猛的战斗力。所以冯子材年近七旬,气壮如牛,翻身上马,杀入敌营,敢于迎战武器装备精良的强大法国军队,横扫千军如卷席。

年86岁,尚要一战

(旧居中冯子材塑像)

镇南关大捷后的冯子材如何了?

镇南关一战,冯子材威望日隆,越南人民愿提供粮草,充当向导,请他率兵乘胜追击,继续痛打法国军队,最好是能把法国人赶出越南,无奈朝廷停战旨意下达,冯子材只好撤兵,让人扼腕叹息。彭玉麟有诗云:“不许黄龙成痛饮,古今一辙使人哀”。

回到国内的冯子材加官进爵,他立了大功嘛,朝廷赐他太子少保的头衔,并授三等轻车都尉。所以冯子材的故居也叫宫保第。1894年,冯子材加授尚书衔,中日甲午战争爆发,77岁的冯子材率兵北上,驻守镇江。可惜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冯子材含恨撤兵。

(冯子材手迹)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83岁的冯子材请缨北上,要入京勤王,朝廷鉴于他年事已高,没有批准。1903年,革命党在两广兴起,两广总督岑春煊请冯子材出山弹压。

当时的冯子材已经86岁高龄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便是现在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好了,有多少人能够活到86岁呢?冯子材这老头真是太健硕了。他闻讯即起,召集旧部,带上两个儿子,又准备出征了。

86岁,披甲上阵,尚要一战,古今中外,像冯子材这样的,估计仅此一例吧。可惜,不久冯子材就病逝了。人活一口气,在冯子材旧居,看到老将军题写的四个字,“天地正气”。冯子材识字不多,这四个字却写得磅礴大气。他的一生正是秉承天地正气,才奏响了那个时代的民族最强音。

(文中照片均来自钦州冯子材旧居实景拍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