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允端与豫园 | 沈鸿鑫

 老鄧子 2020-12-19


上海豫园

文/ 沈鸿鑫

潘允端何许人也?

提起江南园林,人们总会说到苏州园林。其实上海也有不少江南园林,最著名的当数豫园。

像上海这样高楼林立、高架纵横的现代化大都市里,完好地保存着一座清幽典雅的古代园林,是难能可贵的。

上海人和到过上海的人,大多知道豫园,但不一定知道潘允端。

潘允端何许人也?潘允端乃豫园的主人和建造者。他的父亲潘恩,祖籍常州,元末为避兵祸迁居沪上老城厢。少年时以诗文、制艺名传乡里。明嘉靖二年(1522年)中进士,授祁州知州,后曾任浙江左布政使、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在朝40余年。他一是极力抵御倭寇骚扰,二是约制藩王宗戚的豪悍贪虐,故而遭屡贬屡迁。后因潘允端任职刑部,为避嫌而告老还乡,终日以读书著作自娱。堂屋中有对联云:“履富履贵履盛满,如履春冰;保身保家保令名,如保赤子”,反映出其洁身自好、宠辱不惊的禀性。

潘允端生于1525年。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进士,崇祯《松江府志》有传,说他初授刑部主事,后改调南京工部,管龙江关税,以宽大恤商使税收增长,不事聚敛。又转兵部,以按察使司副使的身份分巡山东青、登诸州,治盗有功,并为岛上受武弁欺压的入市群众平反。晋升布政同参政,总理漕储,在改革弊政、擘画小规模海运方面颇著成效。后擢升为四川右布政使。但到任不久,便受到藩王、权贵的排挤,万历五年(1577年),潘允端愤然称病辞官,退归故里。


潘允端建造豫园始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那年,他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就萌生建造园林的念头,开始在上海老城厢城隍庙西北隅(今梧桐路、马园街一带)家宅世春堂西面的一片菜畦上,“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动工造园。嘉靖四十一年,他中了进士,出外做官,建园之事便无暇顾及。正如他在《豫园记》中所说:“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

从四川右布政使任上解职回乡后,为了让老父安享晚年,潘允端集中精力再度修建此园,“每岁耕获,尽为营治之资”,并取名“豫园”。他在《豫园记》中说:“匾曰‘豫园’,取愉悦老亲意也。”“豫”,有“安泰”“平安”的意思。可见潘允端建园目的是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

江南假山之冠

为建造豫园,潘允端聘请了当时江南最负盛名的造园专家张南阳设计全园,堆石垒山。

张南阳的父亲以擅绘画著称。他自幼从父学绘画,后以绘画构图造型法、叠造假山和造园而著名,人称其“胸有成山”,能因地制宜,只用不多的山石就造成万山重叠的气势和美感。陈所蕴著《张山人卧石传》中,称他堆叠的假山“沓拖逶迤,嶻嶪嵯峨,顿挫起伏,委宛婆娑。大都转千钧于千仞,犹之片羽尺步。神闲志定,不啻丈人承蜩。高下大小,随地赋形,初若不经意,而奇奇怪怪,变幻百出,见者骇目恫心,谓不从人间来。乃山人当会心处,亦往往大叫‘绝倒’,自诧为神助矣”。当时上海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为公认的东南名园,皆出自张南阳之手。


张南阳接手设计豫园后,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使园林布局虚实互映,大小对比,高下相称,曲折有法,前后呼应,充分体现出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

豫园工程浩大,花了10来年的时间方始竣工。豫园规模宏伟,总面积达70余亩。园内以乐寿堂为中心,有玉华堂、会景堂、容与堂、充四斋、五可斋等诸景,堂馆轩榭、亭台楼阁多达30余处,还有“人境壶天”牌坊、“寰中大块”照壁、临水长廊等建筑。潘允端信神,园内广建祠庙,有关侯祠、山神祠、大土庵等。

乐寿堂是园中的主要厅堂,潘允端在此会客、听戏。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是戏曲繁荣时期,昆曲已非常盛行。潘允端雅好戏曲,乐寿堂成了戏曲演出的主要场所,此厅堂高大轩敞,可容百余人。玉华堂乃潘允端的书斋,因为他十分钟爱玉玲珑,为便于朝夕观赏,特意造了这座建筑,并以“玉华”命名。此处建筑华美,陈设风雅,是他读书、写作、静修的所在。潘允端还在园中亲手种植了两棵银杏树。

池北征阳楼前的大假山,也是豫园的精华所在。《豫园记》云:“前累武康石为山,峻赠秀润,颇惬观赏。”武康石产于浙江武康县,一种是武康紫石,属于火山喷出岩中融结凝灰岩,质地硬度适中,往往用来建筑桥梁、寺庙台基或江堤;还有一种色泽黄褐,属于地表风化岩,适于园林垒山,被园艺界称为武康黄石。


豫园里的大假山,高14米,用约2000吨武康黄石堆砌而成。这座假山堆砌自然,气势雄伟,层峦叠嶂,磴道纡曲,洞壑深邃,清泉若注。山上花木葱茏,山下环抱一泓池水。游人登临,颇有置身山岭之趣。清末名人王韬曾这样描绘:“奇峰攒峙,重峦错叠,为西园胜观。其上绣以莹瓦,平坦如砥;左右磴道,行折盘旋曲赴,或石壁峭空,或石池下注,偶而洞口含岈,偶而坡陀突兀,陟其巅视及数里之外。循径而下又转一境,则垂柳千丝,平池十顷,横通略约,斜露亭台,取景清幽,恍似别有一天。于此觉城市而有山林之趣,尘障为之一空。”

大假山上有二亭,一在山麓,名“挹秀亭”,意为登此可挹园内秀丽景色;一在山巅,称“望江亭”,意为立此亭中“视黄浦吴淞皆在足下。而风帆云树,则远及于数十里之外”。你若来此登高远望,上海老城墙和浦江帆樯,尽收眼底。大假山被誉为“江南假山之冠”,实乃江南园林中黄石假山的典范。

佳名谁并玉玲珑

耸立于玉华堂前的太湖石玉玲珑也是豫园之一绝。其原为北宋时期花石纲的遗物,石色青黝,高约10米,朵云突兀,玲珑剔透,具有皱、漏、瘦、透之美,为石中之甲品。石的上下布满洞孔,孔孔相通。如果在此石下端的洞孔里焚上一炉香,那么上端各个洞孔里便有青烟袅袅;倘若在此石的顶端,倾下一盆水,那么下端各洞孔里就会汩汩流泻出晶莹的水花,可称奇妙之至。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诗云:“压尽千峰耸碧空,佳名谁并玉玲珑。梵音阁下眠三日,要看缭天吐百虹。”玉玲珑乃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也是豫园的镇园之宝。

玉华堂


关于玉玲珑石得自何处,据上海人王孟洮所撰《记玉玲珑石》一文所说,该石原为浦东三林庄南园之旧物。南园主人乃明朝官员储昱,储昱仅有一女,后嫁作潘允端之弟潘允亮为妻。储昱故世后,潘允亮将此石移置于豫园。

当时潘允亮搬迁玉玲珑石,还颇费周折。两处园子相距10余里,中间还隔着一条黄浦江,因此需用船运输。运石那天,突然狂风大作,舟船倾覆,石沉江中。后由水性好的人潜入水中,用绳索将该石拉出水面。在人们潜入江中寻找玉玲珑石时,又发现另外一块石头,恰巧就是玉玲珑石的底座,于是一起打捞出来。原打算把玉玲珑石从上海城的南门运进城里,可是通往南门的条路曲折难行。后在城墙上打开一个豁口,另修一道城门,玉玲珑石才得运入。从此,上海有了一个小南门。

纵观豫园,其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曲径游廊蜿蜒缠绕,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池沼溪流碧波摇漾,古木花树扶疏掩映,堪称“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景色旖旎。故而当年被誉为“申江胜景之冠”。


在豫园尚未全部建成之前,万历十年(1582年),潘恩驾鹤西去。豫园是逐步修建的,在此过程中潘允端“时奉老亲觞咏其间”,但尚未完工,老父辞世,他不免深感遗憾:“嗟嗟,乐寿堂之构,本以娱奉老亲,而竟以力薄愆期,老亲不及一视其成,实终天恨也。”

此后豫园成为潘允端栖息和安享的处所。他酷爱戏曲,擅长文墨,常在园中设宴演戏、写曲本、赋诗作文、挥毫作画、玩赏古董字画等。他还著有《玉华堂日记》一书,具体翔实记录了明万历十四年至二十九年(1586年-1601年)间他所见所闻的上海地区戏曲活动情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