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的长沙郡

 鲁继 2020-12-19

三国时期的长沙郡

鲁运江

长沙郡属荆州刺史部七郡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之一,三国时期是兵家必控之地,特别是刘备借荆州,孙权讨还荆州,刘备却没有归还荆州,而是把长沙等郡划归了孙权。史料说法有二:一说刘备本来就是借的荆州南部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零四郡,所以,孙权讨荆州时,就遣鲁肃征伐江南四郡;二说刘备本来借的就是南郡的南部江陵,而真正的荆州在赤壁之战时以被刘备占据,不存在借荆州。另刘备到底归还的是整个长沙郡,还是湘江以北或湘水以东为界?鲁肃任汉昌郡太守,地域到底是湘江以北或湘水以东?湘江为南北走向,湘江以北怎样划分!以湘水为界置汉昌郡,而益阳是在湘水以西的资江!孙权为什么不把整个长沙郡封给鲁肃?刘备归还长沙郡东吴后,孙权没恢复长沙郡,而是以湘水为界,设置新的汉昌郡和长沙东西两个都尉。真有厘不清的湘江水,划不明的长沙界,疑难重重,使人难解!

东汉末期,长沙郡共辖14县。其范围包括今长沙、岳阳、益阳、株洲、湘潭、娄底、衡阳、邵阳等8()和江西的莲花、湖北的通城(原下隽县,嘉鱼属之)等县地。大约有105万人口,隶属荆州刺使部。后又分临湘县东部之地置浏阳县,治所设于浏阳河上游今官渡镇;孙权分罗县东部之地置汉昌县,即今平江县地。

三国孙权称帝后,恢复了长沙郡 ,是一个很大的地方,其范围包括了今岳阳、长沙、湘潭、株洲、益阳、衡阳、邵阳、娄底、郴州、零陵等部分或全部,以及鄂南、赣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  

长沙郡秦代制,其治所湘县大致为今长沙市辖区。长沙郡原属荆州刺史刘表的七郡之一,东汉初平二年(191,刘表的荆州治所在南阳郡的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

七郡之中的江夏郡沙羡县长江以南属孙权。曹操南下,荆州归附,除江夏郡被曹、刘、吴各占三分之一外,其它郡全部归曹。赤壁之战后,整个荆州形势发生了变化,孙权占有半个南郡(江陵)、江夏郡的江南208年初,孙权击江夏太守黄祖,夺得江夏郡的江南部分领地刘备占长沙、桂阳、零陵、武零四郡和南郡的部分荆州及江夏郡的部分(刘琦归附);曹操占有南阳、襄阳两郡和江夏郡的北部。实际赤壁之战中孙权的功劳最大,获的土地和城池最少。后刘备嫌自己的地盘太小,就找孙权借南郡江陵,这就是“刘备借荆州” 的故事。

当时鲁肃考虑,虽然曹操败北,但势力还是比东吴强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备虽然生存下来,但手无千均之力,如果给予刘备一定的地盘,让他发展壮大,吴、蜀双方继续联盟,一致对曹,曹操就不敢再南侵,于是就劝孙权借之,孙权就将南郡(江陵)借给了刘备。孙权的大方,惊憾了曹操,正在写信的曹操,闻信时吓得落笔于地。这样刘备就占有荆州的南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郡及江夏郡的一部分地盘。实际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没得什么好处,只获其名。刘备让诸葛亮屯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的赋税,有了赋税刘备如虎添翅,招兵买马,积极备战取西川。

周瑜建议孙权西取西川的刘璋和张鲁,孙权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假让孙权高抬贵手,饶过家族刘璋,后刘备暗中取了西川,孙权感到上了刘备的当,大骂刘备是狡猾之狐!立遣诸葛瑾向刘备讨还荆州借给之地。刘备不但不还,关羽还把委任到长沙、桂阳、零陵三郡的太守扫地出门。孙权赶到陆口节度,责备鲁肃劝说他借荆州之过,遣派鲁肃率万众兵将屯驻巴丘(今岳阳),拒兵益阳,邀书关羽在益阳单刀赴会。同时刘备率军屯油口(公安),但又怕曹操趁机袭击蜀的后方,不得以与孙权讲和,只好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归还东吴。为了照顾面子,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又把零陵郡还给了刘备。刘备就把原江夏郡太守刘琦(已亡)占有的部分(北方在曹操手中)地盘全部归属了孙权,这样长沙、桂阳、江夏(北方曹操占据)三郡归东吴,南郡、零陵、武零归刘备,南阳郡、襄阳郡和江夏北部在曹操手中。三家瓜分荆州的局面继续维持。

刘备把江夏部分属地给东吴后,江夏郡由魏、吴分占,曹丕时,孙权征伐过江夏,但未能成功。直到晋统一三国,江夏郡才统一。蜀国灭亡后,荆州分魏属荆州和吴属荆州,魏属荆州治所在在今襄阳市,吴属荆州治所在今江陵市,古谓南郡。三国鼎力时,蜀的荆州治所在今荆州古城内。

刘备归还长沙郡时,到底是归还了长沙郡的全郡,还是割长沙的半郡?是湘江以北,还是以湘水为界?说法不一,值得质疑!

《三国志. 吴主(孙权)传第二》载:(建安)“十五年,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屯陆口。”

“十九年,……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军……遂置南三郡长史,关羽尽逐之。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鲁肃……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羽于益阳。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零以西属备。”

“二十年,……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和连,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

以上载曰有质疑!建安十五年(210年)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屯陆口。当时的长沙郡都在刘备手中,刘备归还长沙郡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后孙权割湘江以北置汉昌郡,鲁肃任太守。时间比孙权向刘备讨还荆州提早了五年。再就是“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这与《三国志.鲁肃传》《三国志.吕蒙传》“遂割湘水为界” 不吻合。否则,两地接不上头。

建安十五年(210年)只是鲁肃从江陵下屯陆口的时间,当时为奋武校尉、偏将军,周瑜的四千人马和四县奉邑(下隽、州陵、汉昌、刘阳)归属鲁肃。但罗县还在长沙郡刘备的管辖内。直到建安二十年(215年),双方割湘水划界,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归刘备,长沙郡、桂阳郡、江夏郡大部归孙权。孙权划湘江以北置汉昌郡,汉昌郡向西扩大到罗县至益阳以北的范围。这与下段建安“二十年,……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和连,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相附。还与《三国志. 鲁肃传》载:“周瑜病困,上疏曰:‘……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士众四千余人,奉邑四县,皆属焉。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感恩大行,众增万余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相吻。

但还有个实质性的问题,刘备割湘水(东)为界归东吴,长沙郡湘江以西还有二分之一的土地,如益阳就不在湘水以东,而在湘水以西的资(江)水,也就是说,刘备割湘水以东为界归东吴,而益阳是在湘水以西的75余公里处,不应在汉昌郡范轴(见下图)之内,但又属于长沙郡地域。质疑多多!孙权划湘江以北新置汉昌郡,湘江本来为南北流向,以南北来定汉昌郡是不恰当的,应以湘水南北流向为界是正确的。汉昌郡范围应为湘水以东、贵阳以北、平江以西、长江以南为属地。这样的划分就没涉及到扯不清的瓜葛。

从刘表、刘备、孙权集团前后争夺长沙,到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夺取长沙郡,长沙划江而治的局面结束。为加强长沙郡的军事力量,孙权设湘水东、西两个都尉,程普和张承分任过西部都尉,后潘浚、步骘、吕岱先后统兵驻守长沙,直到吴天纪四年(280年)西晋灭吴,孙吴统治长沙达60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