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真直解:《悟真篇》前序

 tjboyue 2020-12-19
悟真直解:《悟真篇》前序

『导读』在《参同契》成书八百多年后的北宋,张伯端(984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根据自己的修炼经历写成律诗八十一首,称作《悟真篇》。该书仿效《参同契》,以诗、词、曲的形式阐述内丹理论,全篇是在《易经》《道德经》和《阴符经》的基础上对《参同契》的发挥,也是继唐初吕祖《敲爻歌》之后,黄老内丹理论的又一次实证。

张伯端,北宋时期内丹学集大成者,敕封“紫阳真人”。 他主张以内丹为修道途径,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要旨。他的思想深受禅宗影响,主张“三教合一”,试图以修炼中的性命之学融合儒释道三教,后来被全真道尊为“南宗始祖”。平叔七十六岁开始访道修仙,八十五岁获得金丹火候之诀,历经两年余丹道成就,九十一岁时着成《悟真篇》。后水解化于百步溪,世寿九十九岁,曾留下与僧人神游扬州摘花的经典故事广为流传。

清代《四库全书》将其所著《悟真篇》与汉代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丹经王”。《悟真篇》与《周易参同契》、《老子河上公章句》、《黄庭经》并为中国古代早期四大内丹术专著。

篇中诗词对于丹道修炼的至要秘法,可谓天机直泄,相信读过《易经》、《道德经》与《参同契》的读者,不会很难理解篇中内容。如果还有机缘能够读到《性命圭旨》和《大成捷要》的话,中华黄老养生中的金丹大道光明坦途,近乎一览无余耳。

悟真篇 前序

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短修,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

唉,人身难得,时光容易流失。依靠猜测和不圆满的修炼,怎么能够逃脱业报的影响。不自己努力及早的醒悟,那就只能不甘心的等待终老。

若临期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

如果到临终时有一念之差,就会立即堕入三恶道中。历经无数尘劫,也没有脱离的日期。到那个时候,虽然后悔也没有了任何办法。

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

因此,老子和释祖创立性命之学,广开方便之门,教人修行觉悟的方法,用来逃脱生死。释祖以空寂为宗旨,如果能够顿悟圆通,就能够直接超越生死到达彼岸。如果修行尚有疑惑没有除尽,则还会依从大道投胎再生。

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唠于幻形。

老子的方法是以炼养为根本,如果能够得到关键要领,就能立即证得果位。如果没有明白修炼的本质,就会犹如闲谈玄幻故事。

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

其次,《周易》含有穷理尽性来圆满生命的言辞,《鲁语》中有不动意识必然能返本归元的说法,这也是孔子所达到的性命之学的境界。

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于详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有为之教,故于无为之道,未尝显言。

然而,这些说法常常简略而不详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想使人伦有序合道,就得给予仁、义、礼、乐有作为的教育,所以相对于无为的大道来说,未曾用明显的语言来讲。

但以命术寓诸《易》象,以性法混诸微言故耳。

只是,因为性命之学的寓意能够对应《易经》的卦象,就把修性的方法类同于诸多卦中的言辞,所以,就这样做了表述。

至于《庄子》推穷物累逍遥之性,《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之矣。

至于,《庄子》的推研穷究万物齐一来获得逍遥自在,《孟子》的善于颐养浩然之气,这些都是比较深入的体现。

迨夫!汉魏伯阳引《易》道阴阳交之体,作《参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国师于语录首叙老庄言,以显至道之本末。

一直等到,东汉的魏伯阳引用《周易》的阴阳交互规律为根本,撰写《参同契》一书,用以阐明丹道的修炼方法。唐初吕祖在《敲爻歌》卷首引用的庄子之言(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是用来显示宇宙大道的根本与发展。

如此,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没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矣。

如此这般,岂不是教派虽然划分了三个,其根本的宗旨却归于一统。为什么后世的道士和僧人各自专立门户,互相否定对方,致使三家宗派的重要内容迷失错乱,不能浑然一体而同归一处呢?

且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

且看当今的人认为道门尊崇修习性命,而不知道对修性命的理解会出现两种迹象。有容易遇到而难以成就的,也有难以遇到而容易成就的。

如炼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尺,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致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难成者。已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皆灭裂,故施功虽多而求效莫验。

比如:采炼五行之气,服食七曜之光,意守想象,按摩吐纳,念经持尺,符咒喷水,叩齿聚神,独居辟谷,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及服食采炼金石草木之类,这些都是容易遇到而难以成就的方法。上面讲的这些,作为丹道修炼都不可以采用,因为,这些方法会付出很多的时间,而所求的功效都不能应验。

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上可辟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此乃迁延岁月,必难成功,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深可痛伤。

如果能够勤奋励志,从早到晚坚持修行,进而就能够趋避疾病,免遭非难横祸,一旦停止修行,则会前功逐渐废弃。以此来消磨时光,也必定难以成功。还想着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是更难吗?真是令人深感悲痛伤心。

盖近世修行之徒,妄有执着,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馒语。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恐泄天机,遂托数事为名。

近世一些爱好修行的人,心怀妄念执着,不去领悟妙法的真意,却埋怨神仙,乱讲不敬的语言。殊不知那些成道的人,都是因为修炼金丹而得道,恐怕泄露了天机,于是依托一些事物作为名称。

其中问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息虑,即与二乘坐禅相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常用迁徙之法,既未得金汞还返之道,又岂能回阳换骨,白日而升天哉。

其中,若问闭息这个方法,如果能够炼到忘却一切事情、平息所有思虑,即与二乘坐禅相同。如勤奋再继续修行,就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属于身体,身体不得健康,就难免常用迁徙之法,既然还没有获得金汞还返的方法,又怎么能回阳换骨,白日而升天啊。

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易成,须要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钻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成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

那些修炼金液还丹的人,则难遇易成,须要能够通晓阴阳之理,具备深入的修为,方能够聚水火于中黄,会精气神于性命产生的地方,积累五行之气,使乾坤坎离和合,左右相护,上下相通,文火温养,武火烹炼,随之得到玄珠形成的图像,从此踏上太乙归真之路,这些景象都能一齐出现只需片刻功夫,就能够永葆无穷的安逸和享乐。

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返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至于防范危险,需要谨慎的运用抽添之法,调养正气充足完备,要点就在于内守纯粹。自然而然返归纯阳之气,剥离阴浊衰变的外形,火候气机既以周全,就能够脱离凡胎出神入化,名字题写到神仙名册,列位名叫真人,这就是大丈夫功成名就之时啊。

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藏府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浮沉,宁分主客。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

当今的学者,有的称铅汞为两种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这是不认识浮沉,岂能分辩出主客。有什么不同于认为别人的财物为自己之物,呼唤别人的孩子为亲儿。又怎能知道金木相克的幽微,阴阳互用的奥妙。

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结还丹,不亦难乎。仆幼亲善道,涉践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丹砂、白金黑锡、坎男离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也。

这些都使得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想结还丹,不是更困难吗?我自幼亲近行善的事,学习实践了儒释道的很多经书,以至对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等方法,没有不留心详细研究。唯有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诗歌论契,都说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丹砂、白金黑锡、坎男离女能成金液还丹,最后也不说真铅真汞是什么物质。

又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不惟素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

也不说火候的程度,温养在什么地方,加上后世不理解的人任意乱说,将先圣的经典教化进行荒谬不合理的注解,使其出现不合理的各种状况,不只是玷污混乱了仙学经典,也许还迷惑耽误了后来的学者。

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倾顿。虽询求褊于海岳,请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

我因为至人没有遇到,口诀难以获得,于是寝食不安,精神不振。即使寻访到偏僻的大海和高山,请求帮助寻尽天下的贤良和愚钝,都不能通晓真正的宗旨,让人开悟。

后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

后来直到熙宁己酉年,因跟随龙图的陆公去往成都,依照一向的志愿正直前往,因与真人接触诚心恭敬,于是感动真人传授金丹、药物、火候的口诀,其内容简单,要点也不繁琐,可以说是指流就能知源,这些话语一悟就能开百窍,就像日光明亮而通透,又象擦除灰尘的镜子一样光明,校对修仙的经典,两者完全吻合。

契因谓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

由于《参同契》的因素,让世人学习修仙的十人中有八九个,然而能够通晓其中真正要领的也没有听说过一二个人。

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一之奇。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周岁律。

我既然遇到了丹道的真谛,怎么敢缄默不言,讲尽我的心得写成律诗八十一首,起个名字叫做《悟真篇》,内有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相应《周易》的六十四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一之奇。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象一年的月数。

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及乎篇集既成之后,又觉其中惟谈养命固形之术,而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书及《传灯录》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性之道,尽于此矣。

其中的内容,例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等,都已齐备写在了诗篇之中。到了篇集写成之后,又觉得其中只是谈了养命固形的方法,而对于性命本源的觉悟解说不够深入,于是反复探求佛书以及《传灯录》,发现祖师中有能够顿悟的人,就又题写了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现在附在卷末,差不多能够使人觉悟生命本源,明心见性的方法,都在这里了。

所期同志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期望有共同志向的人能够阅读到,则看到末端而能领悟根本,舍弃虚妄以能够相从真知。

时皇宋熙宁乙卯(公元1075年)岁旦,天台张伯端 平叔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