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疙瘩的烦恼(闫焕杰)

 zhb学习阅览室 2020-12-19

48岁的刘疙瘩,家住在伊水河畔的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王坪村,儿子小刘二十多岁,还没有找下媳妇,刘疙瘩想起这事就有些烦恼,好在父子俩都能烧一手好菜,靠着这门手艺在外打工也攒了些钱。他们就把老屋扒了,盖了两层楼,寻思着一楼自家人住,二楼收拾几间客房,在每年旅游旺季时接待客人挣个零花钱。家里只剩年迈的父母,老人家不懂得家庭宾馆的营销,只能坐等游客上门,所以他家的家庭宾馆经常住不满,收入寥寥无几,不过刘疙瘩也不在意。父母身体还算硬朗,都支持他们在外找活干,等攒下钱给儿子娶上媳妇。

王坪村 闫焕杰 摄

2020年过罢春节,刘疙瘩托人给孩子提了一门亲事,两个孩子都很满意,女方唯一不满意的就是王坪村地处大山深处,发展相对落后,所以亲事迟迟没有定下来,这令刘疙瘩十分烦恼。

可就在前些天,刘疙瘩听到一个消息,让他无法在外安心打工了。因为老支书说,王坪村将建设一个“铁路小镇”,地点就定在他们家房前的伊河岸边。这个“铁路小镇”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司援建,听说要拉过来1节火车头、7节车厢及一大批铁路物资,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帮扶王坪这个深山贫困村群众早日脱贫,走上致富路。

刘疙瘩觉得如果真能像老支书说的那样,那么来这里旅游的人就会多起来。人多了,吃的、住的、用的都会多,家里的农家乐也能开起来,顺便还能把自家产的山货卖出去,说不定守着家门口就能赚到钱,不用整日在外面跑了,而且还能照顾父母。

刘疙瘩越想越兴奋,翻来覆去一夜没睡。天一亮,他就坐第一班车回村子了。当刘疙瘩的老父亲听到这个消息时,还是不太相信这是真的。这几年,国家对村里的扶贫帮扶力度很大,在村里修了水泥路、装了路灯,还帮农户改造农家宾馆,可要把火车头拉过来,还是有点不可思议。那么大的家伙,怎么拉?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建个“铁路小镇”得花多少钱呀?

王坪“铁路小镇”列车 闫焕杰 摄

后来他听说,火车头在洛阳需要全面整修喷漆,车厢在郑州需要拆解装车,王坪这边同样要完成铺轨等前期工作,负责人从铁路部门驻栾川扶贫队员中抽调专业对口的人员,增援王坪“铁路小镇”建设。

施工的工人多了,机械也多了,工地上热闹起来,围观和参与的老百姓也多了。测量、打地基、铺轨……工程在有序推进,村里人见证着“铁路小镇”的诞生。

“铁路小镇”按计划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伊水河畔热闹非凡。工人穿梭,机器轰鸣,他们人抬肩扛,硬是在沿河修了180多米长的轨道,光是水泥枕就用了480多根,标准轨用了34根,好多老百姓都成了准“铁路工人”。

8月26日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更是王坪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王坪的老百姓敲锣打鼓,像接亲一样迎接火车头和车厢的到来。当人们看到车队到达村子时,人群沸腾了,王坪的老百姓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火车,韩大爷凑上前嘟囔着:“这火车可真大呀,这么长,趴在地上都能跑恁快,站起来不跑得更快吗?”人群“轰”地一声都笑了。

王坪“铁路小镇”一景 闫焕杰 摄

如今的“铁路小镇”已经初具规模,2020年“十一”假期迎来了第一批游客。红白相间的火车头拉着墨绿色的车厢矗立在伊水河畔,与岸上一幢幢家庭宾馆共同勾勒出美丽乡村的壮观画面。

刘疙瘩一家自不必说,他们夫妻二人在家经营家庭宾馆,他儿子还承包了村上的集体餐厅,老父亲就在自家门口摆个摊卖山货,一家人可谓“人人有事干,天天把钱赚”。老父亲还成为义务讲解员,逢人便讲那些“铁路小镇”建设的事,末了还不忘记告诉人家一句“不离土,不离乡,铁路帮我奔小康”的顺口溜。

更让刘疙瘩高兴的是儿子的婚事也定下来了,亲家还要送闺女学习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等过了门儿,要在王坪大干一场呢!刘疙瘩心中的烦恼可算消了,可谁知他又有新的烦恼,就是他家里的客房少了点,游客一多就安排不过来……

(作者: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机务段 闫焕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