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熵增定律”和“量子纠缠”给我带来的启发

 心明斋 2020-12-19

听樊登老师讲书,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多看自己做到的部分而不是做不到的部分。

我就是经常会被拉回去,一但有松懈眼睛就盯着自己做不到的地方,在做不到的地方下功夫。

比如坚持二级反馈,有好几天没有打卡,有点自责,又开始在没有做到的地方自我分析。

分析内容比如:我没有坚持下去,没有给大家做好榜样,一定让大家失望了;我坚持了一年了,现在不想坚持了,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这件事告诉我我就不需要坚持了呢?是不是我坚持本身就没有意义呢?我每天对孩子做二级反馈时间长了会怎么样呢?会不会把她惯坏呢?活着真没意思,生活真没意思。

就这样,一个不打卡,开始各种怀疑人生。

坚持的过程中有迷茫,我现在就是迷茫,我不知道坚持下去有没有意义。

我有很多事情做着做着就不想做了,原因是大家都不做了,就剩我一个,我会被当成怪物,我会被异样的眼光,我会不合群,我给自己设置了各种剧情,各种阻力,然后留跟风随大流,再看到一个坚持成功的例子,开始羡慕,开始给自己打鸡血。

对,这针鸡血对我有用,但是不是一直有用,我需要经常给自己打鸡血。

我总是这样在高峰低估中循环,但是力学也不能一直打,打的多了也会产生抗体。

书读的多了,观点多了也开始怀疑,各种怀疑。

一方面要坚持读书,一方面觉得拿起书来兴趣读;一方面要打卡,一方面又觉得打卡真没意思;就这样能量在不断的切换中循环。

说了那么多感觉都是抱怨,但是实情,事实,大家觉得我很能坚持,其实我经常怀疑自己。虽然说一边怀疑,一边前进,但是我是一边怀疑一边停止。

我想起来之前听到的一个宇宙定律“熵增定律”,事物的衰退是宇宙的规律,宇宙最终会归于永远的寂静,什么都没有,这也是“熵”增加的过程。

所以为了让“熵”减少,就要逆流,要科学,要坚持,要智慧,否则会很快将自己沦为宇宙的历史,“历史”会把自己吸引过去。

所以,我觉得我有这种消极思想,不仅是童年的记忆,更是人类的记忆,是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观点,武志红老师在《梦知道答案》中说过“量子纠缠”理论:不论两个同源的粒子间距有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现象,即两个粒子之间不均相差多远,从根本上讲他们还是相互关联的。

武志红老师说这个道理可以理解为“心灵感应”,这也是不受时间、空间、距离的“纠缠”,我想也许远古时期某个祖先有这种感觉,他“隔空”传给我的吧。

不能怪我,我也不想懒惰,这是宇宙定律,这是老祖宗给的。

但是我想老祖宗不仅会给我不好的,也会给我好的,我要感受他隔空给我的优点,让我可以发光发亮的东西。

还是不要打击自己了,我要“拒绝任何形式的自我打击”,打击我的那都不是我,我要与之“抗衡”,与之“和谐相处”。

尊重它们的存在,同时也保持自己的观点,多听听“心”是怎么想的,它才属于我。

樊登老师说,要多看自己能做到的部分而不是做不到的部分,我想着就是“熵减”,也是“量子纠缠”。

我要这么思考:

我二级反馈坚持了一年了,我真了不起,我还可以继续优化,做得更好。

我从书中学到很多道理了,它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更自由,思维更敏捷,做事更稳重,更有爱,我会继续读书。

没有对错只有经历,错了没关系,再来一次。

完成胜过完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