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毒蛇尽归澳,为何澳大利亚毒蛇这么多?

 James5291 2020-12-19

蛇是很多人敬而远之的一种生物,更别说毒蛇了。说起毒蛇,不得不提一个地方——澳大利亚。曾经有段子说“澳洲大概有150多种蛇,其中有100种是有毒的,剩下50种是分分钟致命的。”其实有夸大的成分,不过澳大利亚确实是世界上最毒蛇数量排名前三及毒性包揽前三名的国家,给人一种随时能上演“狂蛇(蟒)之灾”的感觉。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在解释澳大利亚毒蛇为何这么多之前,我们先了解下澳大利亚有哪些毒蛇的毒性比较强。实际上,澳洲总共有140种陆地蛇,32种水蛇,其中100种有毒。

澳大利亚10种最毒蛇名单,以伤人数量排列(平均每年约有550人被咬)!

1、东部棕蛇(Eastern Brown Snake)

成年体长2米,富有进攻性且敏捷,受到威胁时,这条蛇会抬起身体离开地面,形成“ S”形。东部棕蛇被认为是陆地毒蛇排行中第二毒的毒蛇,每年约占澳大利亚致命蛇咬的60%。分布范围沿着澳大利亚东海岸,昆士兰州北部一直到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一直延伸到南澳大利亚。

2、西部棕蛇(Western Brown Snake)

西部棕蛇和东部棕蛇的体型相差无几,不过西部棕蛇除了澳洲东部和西澳西南部地区外,其他地方均有分布,通常栖息在干旱的环境及林地草原。尽管其毒液不如其东部棕蛇强,但其毒液分泌量却是其东部棕蛇的3倍。若人被咬,会引发人类恶心、头痛、腹痛和肾脏受损等情况,而猫和狗会直接瘫痪。

3、虎蛇(Tiger Snake)

虎蛇遍布澳大利亚南部,包括塔斯马尼亚岛和巴斯海峡沿岸岛屿。平均体长为1.2米,身上有明显条纹,其蛇毒具有极强的神经毒性。被虎蛇所咬后,除了伤口剧痛之外,从伤口附近延伸的毒素更会令足部及颈部出现痛楚,身体感到麻痹、出汗,随即开始呼吸困难及局部肢体瘫痪。如果不及时治疗,其死亡率为40%至60%。

4、内陆太攀蛇(Inland Taipan)

内陆太攀蛇是地球陆地上最毒的蛇,咬一口分泌的毒液足以杀死100多人,其毒性是眼镜王蛇的20倍。不过这种毒蛇比较少见,性情相对温和,直到1972年才被科学界发现,主要分布在昆士兰州和南澳大利亚州的偏远半干旱地区。

5、海岸太攀蛇(Coastal Taipan)

和内陆太攀蛇相比,海岸太攀蛇是一种侵略性极强的毒蛇,在世界上任何陆生蛇中毒性排名第三。其体长可达2米,并配备了澳大利亚毒蛇中最长的毒牙,达12毫米。

6、南棘蛇(Common Death Adder)

南棘蛇也叫死亡蝮蛇,体长约半米左右,被认为是世界上攻击最快的毒蛇,能够在不到0.15秒的时间内发动快速攻击。有着其宽大的三角形头部和粗壮的身体,常见死亡加法器位于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和西澳大利亚州南部沿海地区。

7、赤腹伊澳蛇(Red-Bellied Black Snake)

澳洲最有名的毒蛇之一,体长通常约1.5~2米,最大纪录达2.5米。通常喜欢靠近水域的栖地,常出现于沼泽及河岸等蛙类数量众多的地区,主要以蛙类为食,但也会猎食鱼类、小型哺乳类、蜥蜴、其他蛇类。特征是背面顏色烏黑而發亮,但其腹側與腹面則為鮮艷的紅色。有意思的是,虽为毒蛇,但毒性一般,而且现在被来自南美洲的甘蔗蟾蜍克制,数量日趋减少。

8、棕伊蛇(Mulga snake)

棕伊蛇也叫王棕蛇,是世界上最长的有毒蛇之一,体长可达3米。除维多利亚州和塔斯马尼亚州以外,澳大利亚每个州都有发现。不过其毒液相对较弱,但却是世界上毒液输出量最大的蛇,咬一口可以输出150毫克的毒液。

9、小眼蛇(Small-Eyed Snake)

遍布澳大利亚东部的内陆腹地地区,体长只有半米左右,通常在夜间出没。但别看体型不大,但攻击性强,毒液可损害肌肉组织,而且已知有一个死亡案例。

10、低地铜头蛇(Lowland Copperhead)

世界上唯一一种高于雪线地区生存的毒蛇,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州的低植被地区,偏爱生活靠近水的地区。其移动缓慢,很少被咬,有记录的只有十次咬伤,有一次死亡。

为何澳大利亚毒蛇这么多?

之所以出现如此现象,一是澳洲脱离了各大陆板块。除澳洲和南极洲,其他大陆板块基本相连,物种更丰富,动物间的军备竞赛更加激烈。相对而言,澳洲生物物种数量远少于其他大陆,演化速度慢,甚至有退化现象。比如几维鸟、鸮鹦鹉,翅膀已然退化,变成了不会飞的鸟。加上灵活、大型的掠食者不多,很多低等动物在食物链上受到来自于高等动物的威胁就少了,因此爬行动物更容易在这里生存。

二是澳大利亚的植被不茂盛,而且多为荒漠。在如此广阔荒凉的陆地上,食物资源相对欠发达,因此对于这里的捕食者来说,捕食的成功率是最重要的。自然而然,用毒就变成了最佳选择。而协调进化的关系,被捕食者为了保命逐渐提高自己的抗毒性,而毒物则相应提高自己的毒性,所以这里的毒物就会越来越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