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田玉原石炒上天价,如今收藏玉石原料到底是雕还是不雕?

 和玉大叔 2020-12-19

“玉不琢,不成器”,这句源于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教学论著《礼记·学记》中的名言,相信许多中国人都学习并熟知,短短六个字涵盖了许多成长道理。在《韩非子·和氏》中有这样的描述:“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只有把美玉的石皮去掉,露出内部的莹润之宝玉,才是真正被传统文化认同的玉器。然而古人是万万没有想到,在今天的小康社会,那些被石皮覆盖的原始美玉,竟突然翻身做主人,成为了真正的“宝器”。

今年的玉圈很难。商家难,利润低;消费者难,美玉难寻价格很贵;也就是雕刻师傅们还是一如既往的涨工钱。没办法,大家都要生活,哪怕实力雄厚最上游的矿场老板也很难,严格的防疫要求,使得原本成体系,完善产业链的挖玉成本支出突然高昂起来,许多工人选择回老家,人手不足让工费直线上涨;而在河南玉都中心的商家们,对疫情的反复折腾时有疑虑,许多人不敢贸然进货,上游费用增长,下游流通不畅,今年的市场不涨价才怪了。

玉商们依照行情已经减少了收料,力主清清库存,把老货出一出,然而成本在那摆着,好看的料子价格属实不便宜,难看的款式又没人要,这种尴尬的行情倒挂在行业内蔓延,有反应快的玉商开始转型走高精机雕方向,批量做活出出通货,对直播间的供货也升级了新的形式。

籽料太贵,山料也得有效利用,工费高难解?聪明的商家想出了新办法,首先把批量的山料用电脑机床进行立体机雕,最后再让人工修正一下,大幅减少了成本。比如最常见的佛和观音题材,机器把大型做完,再上手工把边缘线条和料子背面的瑕疵修一修,主要是把五官重新整理的更加清楚,拿去直播间走“捡漏”、“秒杀”,效果相当好。还有更聪明的玩法——有一些商家专门在市场上收购个头较大的皮带扣,这种东西销售的并不理想,从中间直接切开,把一个皮带扣切成前后大小两款平安无事牌,所谓的“废物再利用”,一货两卖,看来只有脑子转的快不快,前人吃肉后人连汤都喝不到。

新疆的商家们更是收缩防线,玉都城的原籽销量明显收缩,许多本地做籽料的商家更倾向于购买明料(已经切开的籽料)做活,哪怕料子瑕疵略明显,在优秀的玉雕师手底下,同样能焕发新生。今年大叔明显感觉到有许多的同行开始加大风险的尝试,以前时常瞄准那些露出好肉的精品小籽,今年直接眼光盯上了大块籽料原石,外壳品相都不不再苛刻,几个人一起合伙切料,赌性思维不断加强。可以预见的是,精美的小独籽作品在近几年价格一定会上涨,所以买籽料尽可能考虑满毛孔大面积皮色的作品,这才是收藏远见。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抄底买原料参与参与合适吗?并不合适,近几年优质原料的价格并没有下滑,反而稳定增长,切料的风险其实大部分消费者都没有亲身经历过,虽然原石价格还在走高,但今年总体属于“稳中向好”的态势,大叔建议如果没有当下的佩戴需求,原籽还是值得收藏的硬通货,毕竟我们要相信泱泱大国的美好国运,未来的收藏品市场,一定还是前途光明的。

←和玉大叔官方售玉微信

有趣的小哥等你来撩

仅售玉使用,鉴玉请公众号留言

喜欢大叔的文章,请帮大叔点一下“在看”和“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