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的“挑山工”很出名,其实在千佛山景区也有

 阿陆的行摄馆 2020-12-19

    说起“挑山工”,大家一定会首先想到泰山,因为作家冯骥才的这篇《挑山工》是我们经历义务教育时的必修课文。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交通运输的能力自然也是大大提高,但是在一些山岙或者景区,受自然条件所限,仍然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遂昌千佛山离县城约30公里,景区内峡谷清幽,林木茂密,清澈的山泉穿行其间,造就了迷人的瀑、池、湖、潭、涧等水域景观。据清光绪版(遂昌县志)记载:山上岩石怪异,可见千尊佛像,故名“千佛山”。但也正因如此,为了给游客打造更舒适的旅游体验,需要运送大量的物资以改造路面和环境。

    前几天在这里游玩的时候,就遇见了几位现实版的“挑山工”,年龄似乎都已经超过了四五十岁,但看上去健康开朗。他们似乎也已经习惯了游客的相机镜头,坦然大方地接受拍摄和问候,态度非常和善。

    好奇心作祟,我还有点唐突地“拦”下了一位,想问问所担的石板有多重,一天往返几回,收入几何等等。大哥很客气地一一回复,并希望我自己去挑一下,感受一下重量,虽然石板看上去不多,竟也有百来斤重。看着他略显气喘的说话,怎么还好意思多打搅呢?于是连忙说声对不起,和他挥手道别。

       或许是“挑山工”的标配,除了扁担,每个人都还备有另一根手腕粗的木棍,平路上可以让“单肩挑”变成“双肩挑”分担压力,遇到陡峭的石阶或者复杂的山路,则又可以变成拐杖助力。或许这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吧,看着几位“挑山工”略显花白的头发,一时之间百感交集。

     千佛山景区里,奇峰异石,原始森林密布,一路碧水相伴,景色秀丽迷人,难怪被誉为“江南小九寨”。明代的遂昌县令汤显祖更是以“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诗句来赞美千佛山。但是和许多景点一样,在美好风光的背后,也有着一群默默付出的和“挑山工”一样的人。因此我们在外出旅游的时候,再不要轻易刻字“到此一游”或者忘记垃圾分类,给别人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