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是陪伴,而不是陪着

 云中梦人 2020-12-19

【豆芽芊芊专栏】

教育是陪伴,而不是陪着

原创作者|豆芽芊芊

01

昨天在小区里,看到有位老人拉了一大摞书往外走。听旁边的人说,老人的孙女今年考上了清华,她爷爷功不可没。

好奇心促使我赶上前,请教老人在孩子学习方面都用了哪些有效方法。老人摆摆手微笑着说,他并没什么好办法,就是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学习。

老人说平日里孩子爸妈工作忙,他自己正好前几年退休后就自学了电脑,正好“学以致用”地去帮助孩子整理错题及相关知识点。

想到六年级女儿的一些奥数题我都搞不明白,便问老人:“那孩子的奥数您也跟着学吗?”

老人点点头:“孩子学我就跟着学,她做错或不会的题,我就在网上查答案,查完看不明白的就让她讲给我听,因为讲错题可以加深她对知识点的理解。

听完老人的这番话真是感慨万分。之前听过一场名师讲座,那位名师就说过:一定要让孩子给家长讲述错题,讲述的过程就是加强巩固的最好方法。没想到这位老人在陪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竟然自己摸索出了这个道理。

不禁想起了曾国藩的名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做事,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孩子学有所成,和老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别说爷爷奶奶了,又有多少父母能做到这样的优质陪伴呢?

02

国庆假期回了趟老家,看到表哥三岁的女儿拿着一本《婴儿画报》,认真地用手指着上面一个个字,给表姐的儿子读故事听。

表姐看到这一幕后惊讶至极:三岁的小姑娘竟然认识这么多字!要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六岁了,却依旧对书本提不起兴趣,只知道伸手向她要钱买各种玩具。

当天表姐就去买了一堆儿童读物,拉着儿子给他一本本读,并教他开始认简单的字,饭也顾不上吃了。

我们都劝她:一口吃不成个胖子,阅读这件事情需要大人和孩子长期坚持才有效果。可表姐坚决地摆摆手,仍拽着孩子念绘本,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我们只好先开饭。期间她儿子眼泪汪汪地瞅向饭桌,但又怕被妈妈批评。在厨房里洗涮的姑姑默默地摇了摇头。

第二天,表姐吃完早饭招呼大家打麻将,吃过午饭后又上了牌桌继续娱乐。直到晚饭结束,她儿子拿出一本书让她讲,她嘟囔完“腰好酸,明天再说”后,就带着孩子洗漱休息了。之后的几天每天如此,就这样过完了一周的假期。

可见,很多时候坚持不下来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家长。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医学博士塞德兹说过: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03

上学期给孩子开家长会,班主任老师在黑板上写着“教育是陪伴,而不是陪着”。

会上,老师希望家长们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要尽量放下手机,最好也能拿起书本和孩子一起学习。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现在孩子们的功课难度较大,不少家长都觉得,辅导孩子作业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老师强调家长是否有能力辅导孩子作业并不是最关键的,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氛围才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虽然看不到父母在单位上班的情形,但是他们可以看到下班后,在家里放下手机拿起书本的父母。孩子会意识到家长都在学习,自己没有理由不努力。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教育上这尤为重要。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并不是一本正经地给孩子讲各种大道理,父母的以身作则胜过千言万语。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长的陪伴。陪伴孩子,不仅体现在学习方面,它可以是生活中的每个平凡瞬间。

书房里温馨的亲子阅读、周末郊外去玩闹嬉笑、球场上大汗淋漓地奔跑、城堡堆砌完那瞬间的喜悦……

家长用心陪伴孩子,不仅能增强亲子关系,还能让我们从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成长的身心需求。

要陪伴孩子享受成功,更要陪伴孩子面对失败。当孩子拥有来自家人的陪伴,就像穿上了隐形铠甲,让他鼓足勇气在生活及学习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敢地迎接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战!

作者简介:豆芽芊芊,喜文字爱生活。关注婚姻、情感和育儿。

(本文为豆芽芊芊原创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