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第二大脑思维,如何培养自己的“第二大脑”?三点帮助你

 一只肌爱生活 2020-12-19

大家好,我是子安同学。

在过往的思维观念中,我们很仰赖大脑来处理所有事情,如果你理解大脑这个神奇的器官,你会发现大脑几乎无时无刻在处理你所有的事情,要思考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哪些表情不该出现,同时大脑还要处理手、脚的行动,把该记住的东西要记录下来。只是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如果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你的大脑发挥更大的生产力,你觉得这件事对你的帮助有多大?

很多人都是用单一的大脑思维去工作,可是有少数人已经锻炼出了第二大脑的思维来工作,如果你过去从来没有用过第二大脑的观念,今天我就来带你一起培养这个思维。第二大脑概念很好懂,你要尽可能把不需要大脑处理的事情都外包出去,好比在手机出现前,记住家人的电话都很厉害的,可是现在已经不再需要背电话号码了,存在手机里一件拨出去就行了。这个就是第二大脑的概念。

可事实上多数人是因为有手机的关系才运用到第二大脑的思维,真正要在工作中发挥第二大脑的功效,你必须主动去发展注意力。接下来我会分成三个观念。

第一,不要再用大脑记东西。

虽然求学期间我们经常要记东西,但其实人的大脑并不擅长记忆。前天晚餐你吃的什么,你可以都无法马上回答出来,那我再问你,你的父母亲叫什么名字,想必多数人一定都答得出来。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分短期跟长期记忆,只有真正重要的事情,大脑才会把它们放入长期记忆。像我们今天吃的东西就不重要,当然很快就忘了,父母的名字就很重要,而且从小就需要记住它,它早就存在我们的长期记忆里了。

但问题在于要将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是件很耗大脑能量的事,必须反复反复地出现,一再提醒大脑才可以,要放入长期记忆区里。比如上班的时候突然被老板交代一件重要的事,如果你没有记下这件事,导致工作漫不经心,然后要花很多时间去回想,一来一往就浪费了时间,所以培养第二大脑的思维就是别用大脑记忆。

比如我自己的写作的灵感偶尔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冒出来,起初我认为我应该会记得,但并没有,而且有时候还会因为想着那个灵感的睡不着,后来我的习惯就是,如果灵感真的很棒,我就会赶紧起床去拿手机记下来,或者是说在睡觉的地方放一本小册子随时记录,记完之后我就当作没这回事,安心去睡觉。同样如果白天有什么要记得的事情,我也会直接拿手机来记录,因为我要让大脑恢复到可以随时处理应变眼前事情的状态,把基于这种耗费能量的事情交给工具。

第二,不要再用大脑搜东西。

用电脑资料整理档案很正常的,把资料分类,有需要就再开一个资料夹,就可以像树状图一样去寻找资料,你会用关键字的方法找资料吗?搜寻电脑里的资料也是,你可以用关键字找到答案,因为有了这样的搜寻功能,我的电脑就变成了我的第二大脑,在手机上也同样。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好像只是方便快速搜寻资料对不对?但其实它蕴藏一个高效生产力的思维,尽可能地减少切换大脑注意力的时间。当人的大脑专注力被打断时,要花很多倍的时间才可以重新回到原本的专注状态,也就是说当你的大脑好不容易进入高铁速度在处理工作时,一个打断你就要从头开始。

你想想,如果一天被打断10多次,你的生产力怎么可能跟一直专注的人相比,所以用关键字搜寻资料的思维,就是在培养第二大脑的思维方式,而且这个不只是运用在笔电里面的资料跟档案而已,记录自己的学习笔记,如何把工作回归整理出来,建立起自己的资料库系统,都是在强化你的第二大脑。

第三,不再要求大脑发挥专注力。

我认为最好的专注度就是不需要专注力,什么意思?如果你可以在工作的时候很自然的全心全意投入在眼前唯一的工作,你的生产效率基本上就是最高的时候,比如心流的状态,意思就是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可以全心全力的投入,感觉时间一下就过去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正是因为你的大脑在当下秩序的需要。你的大脑比你还渴望专注,你就需要不被打扰的工作环境,比如说营造专属的工作环境,或者是说在工作前有一套仪式带你进入到工作状态,但主要的还是自动化。

在你用电脑写作的时候,突然夯机了,然后来不及存档内容就消失了,所以我在用word的时候就反射性按一下储存键。但现在的软件都有自动储存功能,这能减少被打断的次数。采用第二大脑的思维开始往自动化的方法去发展。比如如果是重要的资料,我还会存在云端资料夹里,我就不用再担心资料不见了。另外我的电脑也随时在备份主页里面的资料到外部的硬盘,而我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处理眼前的工作上,更容易让我进入心流的状态。

以上这三个就是很好懂的,很好培养第二大脑思维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但你习惯这三个后就可以延伸到不同的领域,可以很显著的提升你的工作效率,但我不会说这是绝对完美的方法,我觉得最需要克服的地方应该是需要多花一些钱,但我希望你不要因此气馁,万事起头难,重点不是在多难,你要开始建立你的第二大脑思维。最后感谢收看,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