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溪古镇伴长江,文化遗址美名扬|峡江文物珍藏

 孬张 2020-12-19

大溪文化遗址

大溪文化遗址

人居倚干栏,渔猎伴长江。

中华文明史,大溪写华章。

重庆巫山县境有条河,名曰大溪,大溪边有座古镇。大溪文化遗址位于镇内,是上世纪50年代重大考古发现。它佐证除黄河文明外,长江文明之真实存在,被考古界欣喜命名为新石器时代之“大溪文化”。后续考古证明,“大溪文化”分布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西段的两岸地区。大溪文化,属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萌芽时期,是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象征之一。

大溪古镇

大溪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地

所谓新石器时代,指的是考古学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即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大溪文化类型,可归纳为三期:早期夹炭红陶最多,戳印纹简单、细小,彩陶极少,以折肩圈足罐、三足盘、鼓形器座等为代表;中期戳印纹发达,彩陶兴盛,常见内折沿圈足盘、簋、高把豆、折腹盆、曲腹杯、筒形瓶等;晚期泥质陶占绝对优势,灰陶和黑陶剧增,有细颈壶、折敛口圈足碗等。

发掘现场

大溪文化特征:陶器以红陶为主,普遍涂红衣,有些因扣烧而外表为红色,器内为灰、黑。盛行圆 形、长方形、新月形等戳印纹,一般成组印在圈足部位。有少量彩陶,多为红陶黑彩,常见的是索纹、横人字形纹、条带纹和漩涡纹。主要器形有釜、斜沿罐、小口直领罐、壶、盆、钵、簋、圈足盘、圈足碗、筒形瓶、曲腹杯、器座、器盖等。

彩陶罐

空心陶球

石斧

玉环

母子猴玉雕

玉猴坠

大溪文化石器中,两侧磨刃对称的圭形石凿颇具特色。有很少的穿孔石铲和斜双肩石锛,偶见长达三、四十厘米的巨型石斧,亦有相当数量的石锄和椭圆形石片切割器等打制石器。另有大量的实心陶球和空心裹放泥粒的陶响球。

墓葬发掘现场

大溪文化,流行红烧土房屋并较多使用竹材建房。葬式复杂 多样,跪屈式、蹲屈式的仰身屈肢葬是该文化的特殊葬俗。

大溪文化,让我们感知长江流域人类文明进程之坚实足迹。

大溪文化遗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