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巧】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分析人称作用

 九乾 2020-12-19

1.明确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题型

答题模板

1.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本文某段与某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顺叙。叙事有头有尾,次序井然,读起来脉络清楚,自然贯通,条理清晰。

倒叙。对××起强调作用/制造悬念/使情节富于变化,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对主要情节和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充实,主题更突出。插叙内容+插叙的特征+插叙与中心事件或者主题的关系和作用。

补叙。补充说明,进一步突出中心,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行文更严谨。

不能调换。原文的段落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联;符合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某种规律;符合文章内在的行文思路。所以不能换。

模板揭秘

(1)读文章要看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

(2)阐述不能调换顺序一般从两方面考虑:①看所给的几段(句)是否与前文照应;②看所给几段(句)是否按一定的内在逻辑行文。

判定方法

(1)顺叙:从抓关键词,顺叙一般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程序的推进进行 判定。例如:《散步》。

(2)倒叙: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事物展开的回忆。②开始叙述时,一般会有一两个句子来提示。③追述部分仍然按照时间或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例如《背影》。

(3)插叙:它一定不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是结尾,一般是对上面两种叙述方式 的一个补充说明。以过渡句为特征,又以过渡句回到之前的叙述方法。

(4)补叙: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 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倒叙与插叙的区别。

(1)倒叙的内容是中心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插叙的内容只与中心事件相关。

(2)倒叙文章中的回忆部分就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占据文章的主要篇幅,插叙的内容只是在顺叙中途插入的,是为中心事件服务的一个片段。

2.分析人称作用。

题型

答题模板

  3.本文叙述主要使用了第×人称?其作用(好处)是什么?

第一人称:更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抒发作者××真挚(深沉、强烈)的感情/起到呼告作用/增加亲切感。

第三人称:可以更客观灵活地叙事,便于作者表达对××(人物或事件)的评判。优点: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缺点:不如第一人称的叙述那么亲切自然。

模板揭秘

三种人称的关键词及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你”“你们”,亲切自然,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他”“他们”,客观,多角度描写,便于冷静分析事物。

 注意:

人称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表达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作者情感的变化,所以分析人称的时候,就不能忘记这两个方面的分析角度。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理解人称千万不能够脱离文章,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准确扣住作者的议论抒情文段进行分析。

训练重点: 分析插叙的作用

母亲的菊花

    ①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②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尖钻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我说:“妈,拍张照片吧。”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我没敢再说话。

    ③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④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⑤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等待。

    ⑥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秃秃的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时光一天天地流走,篱下那些菊花的花蕾却探出嫩绿的头,有些还鼓胀开来,咧开惊喜的小嘴。母亲注视着菊花,眼中的笑意越发深了。如果说所有的等待都是一种惩罚的话,那么我想也许会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等待花开,等待美丽的绽放。一日晨起,我没有看见母亲,推门出外,却见母亲站在篱旁,两朵菊花早吐露开来,黄灿灿的像两张嗔喜的笑脸。以后的几天里,我们的等待已经变成一种享受,因为随时都会有惊喜撞进我们眼中。

选文⑤段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点拨】插叙的作用有三: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三是,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答案】补充交代了母亲要等菊花开再拍照的原因,突出了母亲对父亲的深情,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行文有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

补充例题

温暖一生的假糖

余华

①下岗后,我开了一家糖果店。 

②一天,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来到我的店门前。我一眼认出,她是我上小学的班主任刘老师,于是赶紧低下头,不想让她发现……

③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文化大革命已接近尾声。一天早上,我很早就来到学校。在教室外面的拐角处。被划为“黑五类”的刘老师正蹲在地上,用手把窗下一堆被毛孩子们砸碎的玻璃片一块一块地往簸箕里捡。

④看到这里,我内心不由一阵辛酸。突然间,我想到了一颗糖,那是前一天下午,小伙伴军军送给我的一颗糖一“奶油太妃”。

⑤我掏出太妃糖,走到刘老师身后,说:“刘老师,您吃糖。”刘老师缓缓地转过身子接过糖,她的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只等到我转身离去,才听见她的哽咽声:“谢谢你,孩子。

⑥整整一天,我发现,刘老师总有意无意地向我投来凝视的目光,整整一天,我的心都感到快乐。

⑦到了傍晚,军军问我:“我那块包在‘奶油太妃’里的肥皂泥你是吃了还是扔了?”天哪!夜里,我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哭了很久,心里满是说不出的委屈。

⑧从那以后,我开始害怕刘老师那凝视的目光了……几十年过去了,我再也没颜面见刘老师,那颗假糖,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⑨“我买两斤水果糖。”花白头发的刘老师还是走了过来。我迅速打量了她一眼——她真的老了,脸上已出现了老年斑,但她慈祥的笑容,使她显得那么和善。万幸的是她没有认出我。

⑩突然间,我想到必须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这是一个乞求她宽恕的难得机会!“刘老师!”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她惊异地看着我。看着看着,她兴奋起来:“你是小余吗?你真是当年的小余吗?”我含泪重重地点头。她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松开,突然,她像想起什么似的,抓了一把糖果塞给我。说:“来,你吃糖,你吃糖!”

  ⑾捧着那把糖,我却不知所措。老师呵呵地笑了起来:“怎么,不好意思吃老师的糖?你忘了?老师还吃过你的糖呢!我还记得那是一颗包装考究的‘太妃糖’!”

  ⑿我语塞了。刘老师接着说:“我一直惦记着你。那是我最困难的时候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不仅是一颗糖,它是一颗心,一颗最善良、最纯洁的童心啊!只是,老师没有福气享受啊,就在你走后不久,那颗糖被专案组的人搜走了。至今我还在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舍得早一点将它吃掉呢?”

⒀说着说着,刘老师感伤地叹息起来。而我却没有勇气揭开那颗假糖的秘密。几十年的良心债,终于可以放下了,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解脱与轻松。  

 (摘自《杂文选刊》)

1、选文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对插叙的辨识能力。选文在一件事情中间插入有关的另一件事,记叙顺序是插叙。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心事件的大意。

本题考查对插叙文章的中心事件的概括能力。

答案示例:“我”巧遇刘老师后,因为刘老师的一席话放下了几十年的良心债。

3、选文第③至⑧段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插叙的作用。

这几段写的是:“我”送给刘老师一颗糖,后来才得知那是一颗假糖。

作用:解释了“我”认出刘老师后却不想让她发现自己的原因,也为下文的情节作了铺垫。

十  年

立极

①夏夜似梦境不期而至,琥珀般把眼前世界包裹起来。一切都沉静下来,只剩嗅觉在黑暗中醒着,被缓缓送来的独特郁馥萦绕。这是久违的栀子花香气呀,一波波如潮水在记忆里熠熠闪亮。寻香望去,花白摇曳如雾中的女生脸庞,仿佛一道闪电划破暗夜,尘封已久的花季之门无声打开。我又看到了那个l6岁的男孩,内心平静地站在黑暗的丁字路口,双手合十向上天祈祷:让她活着,把我的生命给她十年!  

②那个傻傻的男孩就是我。

③被祈祷的女生是我的初三同学,姓林,记忆里她的皮肤如栀子花瓣般洁白无瑕。她的歌唱得极好,嗓音甜美、韵味悠长,在全校的晚会上出尽了风头。因为有倾慕的大胆男生不时来找,她平日里神情倨傲,行走时总是天鹅一样昂着颀长的脖项。不过她与我没有那种距离感,交谈起来轻松开心。

④后来班里传出了一件“大事”,她的日记被偷看了。这是一本早恋日记!男女生间那些难于启齿的细节,如诡异的小妖般在同学们嘴里蹦来窜去。那个男生我认识,学校的长跑健将,小麦色的矫健身躯常在操场上纵横驰骋。早恋事件在全班掀起了轩然大波,最终老师也知道了。我看着她多次被叫去谈心,然后在所有怪异难堪的目光中,罪人般走回座位,用沉默固守着最后一点自尊。很快大家就把此事抛到脑后,因为中考在即。暑假中一件更大的事发生了:早恋事件加上中考不第,使她最后的心理防线全面崩塌,服毒自杀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⑤我家离医院很近,得知消息后我马上赶了过去。穿过充满来苏消毒水味道的长长走廊,焦灼的我在病房门口见到了她的母亲,那张脸因过度惊慌和痛苦变得秋菊般枯黄。人生第一次目睹生命在死亡门前挣扎徘徊,我的心情紧张得无法形容。我看到她躺在床上深陷昏迷,一双瞪大的眼睛不停地旋转,却没有一个停顿的焦点;牙关是紧咬着的,不时发出无意识磨牙的“咯咯”声。天啊,这样的悲惨一幕映照在少年眼中是如此恐怖!一个绝望的声音在我心中大喊:一个曾和你朝夕相处、如花初绽的生命,就垂这样变成森森白骨吗?

⑥这时,我没有泪水只有行动。我不要她死!我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那个夏夜,我穿过栀子馥郁的香气,停在医院前充满象征意味的丁字路口,用十年生命虔诚地为她祈祷。就在祷词出口的瞬间,我陡然听到一声贯通灵魂的风啸,神秘如巨大的黑色翅膀,裹挟着誓言从头顶迅疾掠过。

⑦一周后传来消息,她奇迹般苏醒并平安度过了危险期。我笑着自语:“不过是区区十年而已,生命还有好多个漫长的十年呢!”

⑧至于林姓女生,后来不再上学了。我们在那个丁字路口邂逅过一次。看得出她恢复得不错,阳光下青春神采依旧。我们高兴地说了一些话,从此没有联系更未相见。她从不知道,当她在地狱门前苦苦挣扎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誓言把生命中无比珍贵的十年慷慨相与。

⑨如今的同学聚会中,听到好多熟悉的名字已经阴阳两隔,包括那个小麦色的长跑健将,却没有她的任何消息。我猜她大概和所有的同龄人一样,结婚生子,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我们举杯追忆往日纯真,慨叹时光飞逝一去不返……

⑩感谢这久违的栀子花香,我又回到那个梦境般的夏夜,看到了昔日表情圣洁的男孩,一个双手合十向上天祷告的瘦弱身影,散发着纯真、勇敢和虔诚的光芒,他曾经用那样特别的方式去抵挡命运的严酷和无情。

(11)我再度回到16岁的花季。

1、选文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对倒叙的辨识能力。选文先写后面的情节,再从头叙述中心事件,最后与开头相照应。是典型的倒叙。

2、选文开头一段与文章叙述的中心事件有什么联系?

本题考查倒叙的形式。选文开头的情节是中心事件中最突出的一个片段。

3、请用单竖线在文中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说说划分的理由。  

本题考查倒叙的结构。

划分方式:第一条单竖线画在第一段后,第二条单竖线画在“慨叹时光飞逝一去不返……”后。

划分理由:第一部分由栀子花香引出回忆。第二部分回忆‘我’用十年生命为轻生的女同学祈祷的往事。第三部分结束回忆,照应开头。

4、请找出与开头相照应的句子。

本题考查倒叙中的照应。

与开头相照应的句子有:“那个夏夜……裹挟着誓言从头顶迅疾掠过”“她从不知道……慷慨相与”“感谢这久违的栀子花香……我再度回到l6岁的花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