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寻仪式感

 红军之家红色路 2020-12-19

关注八一情怀  传承光荣传统

追寻仪式感

“仪式感”的概念似乎是近几年才有的,尽管我们诸事也有仪式,但将它上升到一种文化概念来理解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那么,什么叫“仪式感”?

我们在此暂时忽略那些抽象繁琐的解释,仅仅用史实或场景来诠释我们心中的“仪式感”是个什么样子。

每个人都有各自理解的“仪式感”,因人而异。

而宏观层面的“仪式感”却更加博大,文化深邃,历史悠久。

我们先解读一下欧洲的法国或德国在历史上的“仪式感”画面;

说起法国,大家一定会想到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的凯旋门,《马赛曲》和凯旋门下燃烧着的纪念一次大战阵亡将士的圣火!

 

这就是法国国家、民族及历史渊源的“仪式感”!

说起法国,大家一定不会忘记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

在书中的前几章里,雨果描述了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会战”:

.....拿破仑指挥下的法军与英普联军僵持不下,这时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增援的军队,交战的双方都认为是自己的援军到了,但最后到的跟前的却是英国的惠灵顿公爵,随即法军大败.....

此时的拿破仑不得不采取最后的措施,他将手套摘下抛向空中,这是下达敢死队冲锋的命令!

2000名骑兵敢死队举起战刀,高呼“皇帝万岁!”;

纵马向着英普联军的阵地冲了上去.....

雨果在书中评论道:世界里的事情,再也没有比这忍痛时的欢呼更为动人的了!

 

从二战历史上的纪录影片里能看到,盟军诺曼底登陆后最终攻占巴黎,戴高乐将军在游击队员们的簇拥下穿过凯旋门的情景.....

每年的58日,在巴黎凯旋门下举行纪念二次大战纪念日!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家一定不会忽略一个国家:德国!

德国人在自身诸多的仪式感中引以为傲的还有音乐!

据二战史料记载,德国每年夏季7月份,都要举办拜罗伊特音乐节,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瓦格纳音乐节”!

1940年德军已经占领波兰,正在执行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战事正酬,希特勒也仍旧不忘参加一年一度的瓦格纳音乐节;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盟军19446月份已经在诺曼底登陆并开始向欧洲中部挺进,德国已经危在旦夕;

但在7月份,德国仍在举办一年一度的瓦格纳音乐节。

试想下,在19447月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里,德国军官们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突然号角齐鸣:元首驾到!

 

此刻军官们全体起立,敬礼!

肩章和胸前的十字徽章在灯光影照下闪闪发亮,皮靴后跟的撞击声及元首万岁的呼喊声响彻大厅!

接下来,音乐会演唱的是瓦格纳的歌剧《诸神的黄昏》;

谁是诸神?就是希腊神话里的众神之王——宙斯;

海王——波塞冬;

地王——哈迪斯;

女王——雅典娜;

还有爱神——普罗米修斯等等.....

尽管德国纳粹的这一切都是罪恶的,但德国人自信的仪式感,加上崇拜的诸神在黄昏一刻齐聚人间,不得不令人感到“恐怖”!

说完了欧洲,该说说我们的历史仪式了;

此刻我带着大家一起穿越到300多年前的清朝光绪年间:

随我一起来到1872年8月11日的上海,一艘即将起航开往美国旧金山的轮船泊在码头上,烟囱里冒着黑烟,船员在船上忙着起锚,一群穿戴着长袍马褂的孩童正在登船,他们在与家人告别......;

此去西洋,精忠报国!

登船后,他们按照随行官员的吩咐列队在甲板上,面朝岸边,用稚嫩的嗓音齐声颂咏道: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

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

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呜”!随着轮船的一阵长鸣声,船驶离了码头!

第一批清朝政府选派赴美国留学生们,背负着大清国的嘱托、中华民族的希望,终于踏上了征程.....;

时光穿梭到了1884年8月23日;

福建马江口江面上游弋的法国远洋舰队司令孤拔突然下令向福建船政舰队开火,顿时江面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开战仅半小时,福建舰队旗舰杨武号便遭受重创;

战斗到最后一刻时,杨武舰官兵仍旧在顽强抵抗,舰身已开始倾斜,舰长已经阵亡.....;

旗舰沉没前,一名水兵爬上主桅杆,将打落的龙旗继续升起;

他的这一举动并没有人命令他,是他自己决定的,此刻他在向全舰队表示:旗舰仍在,继续战斗,不得退缩.....;

但此时福建海军已大败,全部20几艘舰船被击沉,阵亡官兵500多人......;

杨武号水兵宁肯战死沙场,绝不退缩!

这之后,杨武号上的官兵后来同旗舰也一起殉国了。

黄昏时,血染江面,傍晚的天空映照着血色的晚霞,江面上传来低沉而古老的歌声,杨武号在缓缓的下沉,幸存的旗舰水兵没有弃船,他们血染战袍,手扶船舷,怒视着远处的法国敌舰.....;

满是弹孔的龙旗还在微风中摇曳着......;

此时天际背景缓缓走来了几个人影,他们是众多阵亡官兵中的一员,他们的名字是振威号二副、六品军功邝咏钟,杨武号六品军功杨兆南、薛有福;七品军功黄季良;

4名福建海军军官就是早年清朝政府选派远赴美国的留学生,其中的薛有福、杨兆南和邝咏钟在1878年曾就读于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

上述的历史片段绝不是笔者杜撰的,也不是电影镜头,因为这段屈辱的历史从没有拍过电影,而是中华民族英雄仪式感的真实再现。

时光又带着我们穿越到了20世纪;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攻打隆化中学,即将发起总攻了,而敌人碉堡的机枪还在喷射着火舌,此时一名19岁的班长冲了上去,手撑炸药包顶在碉堡上,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

为了新中国,前进!

大上海,战斗在敌人心脏的报务员李侠,昔日从延安出发被派往大上海潜伏下来,他获悉大军就要渡江了,随即接到命令,必须争分夺秒将敌人江防计划发送到西柏坡。

特务们的警车已经冲到楼下,李侠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特务们砸开了他的房门,用枪指着他的后背;

他发完了最后一组电码后吞下密码,随即用暗语发送到: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1950年10月19日傍晚,安东地区冷风细雨,彭德怀司令在鸭绿江畔与高岗及其他领导同志告别,随后带着警卫员和报务员乘车跃过了鸭绿江大桥;

汽车刚刚进入朝鲜国土,彭德怀突然命令“停车!”

车前方的朝鲜尽头,北风大作,雨雪交加,似曾听到隐隐的炮声传来,大家知道,那里就是战场。

此一去万水千山,何须马革裹尸还.....

彭德怀司令从车内探出身子,回首向大桥的北岸望去;

刚离开的祖国对岸已经是万家灯火,炊烟渺渺.....;

大家在心中默念着:此刻再望一眼祖国的大好河山吧,此一去山高路远,刀山火海,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但为了祖国,为了江北岸的父老乡亲们,我们绝不会让美国佬踏过鸭绿江一步;

彭总“砰”的一声关好车门,命令道:“开车!”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春光;

仪式感的故事要讲完了,不论你对仪式感是怎样理解的?但永远不要让你心中的仪式之火熄灭,记着要点亮呦!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多宽敞,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春光;

......。

                         乐唯亭

                     2020年12月1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