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诗词:19-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红牡丹gu1btzpv 2020-12-19


今天由我向大家介绍白居易的一篇作品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是作者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写的。先来看标题《钱塘湖春行》,“钱塘湖”就是西湖,这正是早春的天气,作者在西湖边上信马游春,悠然自得,用舒展的笔触艺术地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使读者感到盎然的春意扑面而来。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前两句点题,作者站在孤山这个制高点上,鸟瞰西湖的全景。孤山在西湖的后湖和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面有座孤山寺是游览的胜地。“贾亭”又称贾公亭,是以前的一位杭州刺史贾全建造的,也是一处名胜。“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几乎要和堤岸齐平了,而蓝天上重重叠叠的白云,倒映在水中,水天相接,云脚反而显得更低了。七律有八句,每两句称为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刚才那第一第二句叫首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三第四句颔联。这一联写了两个小生命——莺和燕。莺是“早莺”,燕是“新燕”,一个是稚嫩的雏鸟,一个是归来的候鸟,都在传递着春天的信息,它们都在忙碌着,或者攀枝欲咏,或者啄泥筑巢,都显示了青春的活力。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下来第三联颈联中描写的对象由动物转向了植物花草,花和草虽然不像莺和燕那么富有活力,但是一个“乱”字写出了春花初绽、来日方长。一个“浅”字道出了春草初长,不可限量,都显示了它们的生命力。更精彩的是诗人把游人也融进了画面,“迷人眼”、“没马蹄”,不仅令人欣喜,而且让我们也切身体会到了欣欣向荣的新意。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这最后两句由物又回到了景,描绘了杨树绿荫的演绎下的白沙堤。这座堤位于湖东,最适合游人漫步,所以使诗人按捺不住地抒发了最为喜爱的感情。附带说一下,不少人认为白堤是白居易兴建的,可是你看这首诗,它是作者初到杭州不久写的,里面明明白白地写着“白沙堤”,可见在他之前早就有了,所以我们再也不能因为对白居易的爱戴而以“白公堤”来替代白沙堤了。

这首诗写作上有何特点?

这是一首写景诗,除了地点以外不用一处典故,全是白描。在写作上我觉得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它的结构和思路,安排得严密细致、完整周到,但是又顺畅自然,一气呵成。视野是先从孤山写起,登高鸟瞰湖水,全景非常开阔,接着通过莺燕花草这四处典型的景物,如同一个个特写的镜头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最后以抒情的感叹把笔触归到了白沙堤,落到了还不曾汐止的游程之上。这样由点到面,再由面到点,中间的转换不显痕迹,而“初平”“几处”“渐欲”“才能”“最爱”一系列词语成了贯穿全诗的一条线索,实在是十分巧妙的。

另外一个特点,是它的描写和刻画称得上画龙点睛,尤其是作为全诗关键和核心的中间两联,借四样景物从动态中把初春大自然的活力清晰明快地写了出来。莺是“早莺”,燕是“新燕”,花用“乱”来形容,草以“浅”来修饰,足以体现诗人炼字的功力,而“暖树”和“春泥”又巧妙地渲染出春季事物的温和意境,直到“迷人眼”和“没马蹄”这两个细节,他捕捉到了,不仅反映了诗人眼光的敏锐,更把景和人联系了起来,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马茂源先生对这首诗曾经评价说,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集景寓情,写出了融合骀荡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


 

课程老师

添加课程老师名片领取VIP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找课程老师咨询,大家一起探讨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