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道

 农夫upqq9fdu32 2020-12-20

    社会上常常能听见有人提倡要“干一行,爱一行”,生活中要是有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也会受到身边人的赞扬,引起周围人的羡慕。“干一行,爱一行”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这样的品质,不是人人都能具有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经受无数的锻炼才能渐臻这样的境界。一个人要是想在行业中获得认可,甚至还需要得有一种为群体奉献和牺牲的觉悟;反过来,社会越认可,那么这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就会越热爱,同时也就越愿意为群体奉献和牺牲。

然而,人性中无可讳言地有利己甚至自私的一面,因而有人就可能出现“干一行,厌一行”的情况。和“干一行,爱一行”的道理一样,因为事事求利己,遂不愿意为他人付出,甚至于拔一毛以利天下亦不愿意为之。这样一来,这类人就得不到群体的认同,甚至会受到群体的排斥。一个团队成员而不容于他的团队,想让他来热爱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中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从一个社会“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多,还是“干一行,厌一行”的人多,就可以看出这个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从一个行业“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多,还是“干一行,厌一行”的人多,就可以看出这个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当下中国的医疗卫生行业,假如没有高额利润的维系的话,可能早就分崩离析、不成行业了。理由很简单,医生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工作强度大,工作内容繁琐,需要丰富的学识和经验,更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担当。这样高的要求,是极易让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产生“干一行,厌一行”的情绪的;换言之,太脏、太累、太多风险、太大责任等等这些众所周知的因素并不是每一个做医生的人都能等闲视之、泰然处之的。当然,不只做医生如此,干任何一行都可能有生厌的时候,虽然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但是需要付出的劳动和耐心却是相似的。譬如做老师,改一篇作文觉得新鲜,改一百篇作文就昏昏欲睡了,改一万篇作文可能就乏味得要死了;譬如做汽车教练,教一个学员如何扳档、如何转方向会觉得有趣,教一百个学员如可扳档、如何转方向就会觉得无聊了,教一万个学员如何扳档、如何转方向可能就会心浮气躁,甚至时而大发雷霆之怒了。老话说,人心都是肉长成。医生也是人,哪怕是神医,那他也是人而不是神。作为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怎么能强求他们一点都不能心存“干一行,厌一行”的情绪呢?

也许有人会说,医生是社会上最高尚的职业之一,医者父母心,要是没有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风险不怕受罪的心理准备,就别做医生;又想拿高工资获得高地位,又怕这怕那不愿意担当,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这实在是一个犀利尖锐的问题。医生是人,所以在工作中有“干一行,厌一行”的情绪出现,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对病患态度差、工作畏畏缩缩不认真、怕冒风险不负责,广大病患以及社会全体都应当予以深切的理解,推己及人,谁能率尔言说自己在工作中从来没有因为工作的重负和乏味而发过脾气、失去过理智?

求得社会的谅解是可能的,因为中国社会向来是一个宽容的社会。可是如果以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为借口,拿病人撒火出气、拿人命当儿戏,那就是道德沦丧、禽兽不如了。须知任何行业的任何岗位都是需要勤劳、需要坚忍、需要诚信的。天上不会掉馅饼、食人之禄,忠人之事,这是公共关系的常识、社会伦理的基础。如果人人只愿得到现成的好处,而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还能存在吗?

在中国,人们凡事都爱讲一个“道”字,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师有师道,医自然也有医道,这里说的医道并不是玄而又玄的医理,就是医疗机构和医生的道德规范。这些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医学经典里有频繁地阐述,在日趋完善的医法里也有明文规定,相信每个医生都能随口就来,相信每个医生都曾经或者正在立志要践行医道,悬壶济世。但是可悲的是,往往言犹在耳,一行动起来却比宣言倒退了。

近来社会上的医患矛盾越来越深,医疗纠纷愈演愈烈,频频演变为医闹的闹剧或杀医的惨剧。这些事件的频发与医疗机构及医生盛气凌人、恃才傲物不能说没有关系,设若医疗队伍中多一些“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少一些“干一行,厌一行”的人,对病患态度和蔼一些,对工作负责一些,把病患当朋友,而不是当成讨人厌的东西,那病患及其家属即使再因为病痛的折磨而丧失理智,也不会纠缠对自己有情义的人,也不会杀害对自己有恩德的人。

当然,我们并不能就此轻率地下结论说医院被闹、医生被杀是活该、自作自受。我只是觉得,如果医道作为一种传统美德能够充溢于每个医疗工作者的内心,能够弥漫于每个理疗机构的角落,那这些闹剧和惨剧就一定不会发生。患者是弱势群体,他们在身心两方面都深受病痛的折磨,当他们惶惶奔走于各个医院的时候,在最需要信心和关怀的时候不仅没能得到鼓励和同情,反而看了无数个白眼、受了无数次呵斥、吃了无数碗闭门羹。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能温文尔雅,谁还能和颜悦色?所以,不客气地说,当下的医患矛盾其主要责任在医疗机构一方。当下医疗机构明显的一个工作失误就是太重视用利益来诱导医生去工作,而忽视了对他们进行深刻充分的职业道德的涵育。如果整个行业的风气是只认钱不人,只讲金钱利益至上不讲人道主义的话,医生个人作为行业的一份子,即使想与病人和谐相处,也可能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更何况,这种不良风气一旦形成,更可能会使作为个体的医生连基本的人格都抛诸脑后,更别谈什么医道或者人道主义了。

这并不完全是医生的错,甚至我们也不能把责任全然推给医疗机构。因为如果从医风不正这一点往大处推演的的话,我们会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整个社会的不良之风的盛行。医生个人行为受医疗行业风气的影响,医疗行业风气肯定又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此一来,若是说当下整个社会正大有只讲金钱而不讲人道的风气也未为不可。如果我们的社会继续沿着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那就太可怕了。在这样的社会里,只会人人自危,进而会相互不信任,甚至于相互斗争相互杀虐。

我相信,一个有着几千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一个十分重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国家是不至如此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正处在转型期的当下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削弱,这种渐弱的势头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经过文化大革命的畸变直至现在仍没有多少逆转的倾向;而新的价值体系虽经政治精英的大力宣传但在短期内也不能苛求被社会全部接受。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较为复杂混乱的情况下,任何行业都有可能出现不负责不讲道德的个人甚至许多个人。

从大的方面这样一看,今日医疗卫生行业风气如此的原因也就基本明了了。医疗卫生行业作为一个与人们的“生老病死”关系最紧密的行业,首先受到冲击发生动摇也是正常的。这期间肯定会有阵痛,但如果换个角度看,这种阵痛无论对医疗卫生行业来说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它警示着人们不要轻易放弃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的菁华,它也警示着国家政府应该更积极地实事求是地执行国法国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医改有难度有风险有阻力,这是因为国情特殊。然而国情特殊不应是掩饰问题的借口,而恰恰应是解决问题的入口。要解决当下医疗纠纷愈演愈烈、医生社会声誉越来越差的现状,当务之急有二:一是弘扬中国传统医道。在医疗卫生队伍中深入开展医德教育,而不是冒着护短的嫌疑,给医生配警卫,在医院设岗哨。二是丰富和均衡医疗卫生资源。让病患不仅有地方治病,更有地方把病治好。这样一来,医生有医德自然不会歧视病人,病人得到真诚的关怀和及时有效的救治后对医生和医院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又何来怨愤可泄?不须泄愤又何须闹医、杀医?

我是个愚钝的人,但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看见当下纷纷扰扰的医患纠纷,我也忍不住要一发议论。也许是因为自己觉得只有如此这般的絮叨一下才能一抒忡忡之忧心、一表款款之赤诚吧!求指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