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红樱谈儿童阅读的三个需求

 我的书海601 2020-12-20

我在20多年前就开始写童话,那时候我还在学校当老师。为什么开始的创作,包括我发表的第一篇处女作都是科学童话呢?就是因为当时才18岁,也不知道写什么。只是我当时的学生没有像现在有那么多的课外书,然后每一周有一节阅读课,我得给他们讲故事,所以就自己来写。

不知道写什么,当时就问我的学生:你们最喜欢语文课本上的哪篇课文?几乎所有的学生划出来的都是科学童话。当然,我当时不知道什么叫科学童话,但所有的小朋友都划到一篇课文叫《小蝌蚪找妈妈》。当时我觉得,这是一篇那么美的童话,实际上它就是一篇科学童话,就是讲了一个青蛙的生命的完整过程,但是要通过这个故事来完成的。后来,我就反反复复研究这篇课文为什么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欢。

其实,儿童阅读心理研究,我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一直到现在。大家只知道我是个作家,可能我研究儿童阅读心理,不是被很多人知道。那个时候我就对这篇课文反复研究,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篇课文,研究到现在。实际上,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儿童阅读需求,就三点。而《小蝌蚪找妈妈》恰恰就是满足了儿童阅读的这三个方面的需求。

第一个需求是想象力。为什么我们小孩子都喜欢读童话?因为它像满足了我们小孩子、婴儿需要的食物一样。首先,《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满足了孩子的想象力。

第二个需求是求知欲。实际上是我们孩子非常渴望的,很多大人不了解,大人觉得孩子喜欢看的书都是没有知识含量的、嘻嘻哈哈的,其实不是。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在生命的过程中,是最强烈的一个阶段。那篇科学童话让大家知道了青蛙是小蝌蚪变来的,而且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然后慢慢地尾巴没有了,灰色的皮肤变成了绿色的。这个过程是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完成的。

第三个需求就是情感需求。因为在我们人生当中,不同的人生阶段,情感需要是不一样的,而那么小的孩子,他心中最浓厚、最强烈的感情一定是母爱,对妈妈的爱。儿童的阅读有一个特点,就是小孩子会把自己放在这个故事中,看到这个题目《小蝌蚪找妈妈》,这个题目就很吸引他,妈妈不在了,他马上就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如果不在了他会怎么办,所以他很着急地把这个故事读完了,可读性很强。而这篇《小蝌蚪找妈妈》完美地满足了小朋友的阅读需求。

从载体来看,《小蝌蚪找妈妈》情节性很强、故事性很强、趣味性很强,从语感、语言上也满足了儿童阅读的节奏感、韵律感。所以从那个时候,我研究透了以后,就知道为什么小孩子喜欢。

我创作的第一篇作品就是科学童话,写的是水中植物传播方式的故事。比如你看荷花的种子,为什么都有莲蓬,实际上它是在水中漂着的,因此它就必须穿上像救生衣一样的泡沫状的东西,才能完成水上漂的这么一个过程。我觉得我们儿童阅读领域里,现在最缺的就是儿童科幻,虽然现在很多小孩子都喜欢读我的书,但我在很多场合一再地强调,现在我们确实需要儿童科幻,真的是特别特别需要。为儿童写科幻的作家,我觉得你们的春天真的到了。

(文章来源自作者在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基地年会上的发言,张英姿整理,刊发有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