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汉朝使者总是被杀?不怪各国无情,是汉朝太无理

 小学生STY 2020-12-20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这是史书《苏武传》的一句话。当时匈奴单于打算杀了苏武,苏武如此威胁他。苏武本意是想要向苏丹放放狠话,让单于不敢杀自己。从后面的结果来看,苏武的计划确实是得逞了——单于没杀他,把他抓去放羊了。

俗话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但为何唯独汉朝的使者就这么危险,动不动就要被人砍头剖腹呢?难道这些国王就没想到杀了汉使者强大的汉朝会来报复么?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南越、朝鲜、宛王国要杀汉使者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关于要分析朝鲜杀汉使者的原因,是最简单最容易的,因为《史记》上都说得差不多了:

当时朝鲜发展得越来越好,许多汉人都被朝鲜的繁华吸引,有的全家搬迁,有的去了就不想会来。随着前往朝鲜的汉人越来越多,汉武帝决定征服朝鲜,让朝鲜做自己的附属国。于是派出了使者涉何去说服朝鲜王。

而这个使者涉何就是我们要说的倒霉蛋。涉何到了朝鲜左说右说,朝鲜王怎么都不肯臣服大汉朝。临走前涉何深感自己徒劳无功,回去之后不好交代,想做出一点成就再走。

汉使涉何谯谕右渠,终不肯奉诏。

结果他做了什么呢?他看自己没有功劳,于是起了“杀良冒功”的歹意,临走前杀了来送自己回国的朝鲜裨王。回国后跟汉武帝说自己杀了一个朝鲜的大将军。汉武帝得知后非常高兴,不计较他的过错,还给他加官进爵。

何去至界上,临浿水,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即渡,驰入塞,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上为其名美,即不诘,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

《史记·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皇帝得知之后自然是怒不可遏,直接派人发兵,杀了涉何。

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何。

按理说,涉何干的这些事情,被杀了也是活该,朝鲜王报复更是理所当然。但可惜的是,只有弱者才讲道理,强者自己就是道理。汉武帝正愁没理由让朝鲜臣服呢,于是“以故遂定朝鲜,为四郡”。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

南越杀使者的事情也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当时老南越王去世,新的南越王十分年轻,国家大事都是由太后操办的。汉武帝得知了此事,派太后曾经的情人安国少季做使者。

安国少季到了南越,于太后会谈。两人一个是荡妇,一个是奸夫,加上两个人本来就有私情,谈着谈着,就谈到床上去了。

太后自未为婴齐姬时,尝与霸陵人安国少季通。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尝与安国少季通,其使复私焉。国人颇知之,多不附太后。

要是一般的奸夫淫妇,私通完在床上一般也就讨论怎么弄死原主,怎么瓜分家产。但是人家一个是皇后,一个是大汉使臣,讨论的东高西当然是更高级的。两人讨论的是,怎么让汉朝该如何吞并南越。

这种事情,用现在的话说叫:“勾结境外势力”,不过我估计当时的南越应该没有这条法律。除此之外他们还干过不少丑事:把南越的金银珠宝全部暗种送到了汉朝,将南越人诱骗到汉朝做奴隶。原本不大的南野就被这对奸夫淫妇搞得乌烟瘴气。

南越的丞相叫吕嘉死谏不止,骂皇后是卖国求荣。皇后又是好言相劝又是威逼利诱,老头怎么都不答应。这俩人商量,没办法,找个机会把这老头杀了吧。结果松手的时候杀手犹豫了,事儿没成,老头自己也躲起来了。

太后有淫行,国人不附,欲独诛嘉等,力又不能。

汉武帝寻思:南越的皇后都被我们的使者睡了,那这块地方就是我的了吧。准备派两千士兵来接管南越。

吕嘉得知在百越就要亡国了,于是和当地的农民一起起兵。而吕嘉起兵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闯进王宫杀了太后和汉使。

乃与其弟将卒攻杀王、太后及汉使者。

这就是南越杀汉使的故事。

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大宛被灭可以用一句成语来形容: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大宛这个地方偏西北,多草原,这样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产马养马的好地方。这也成为了大宛日后悲剧的源头。

大宛和汉使在很早以前就关系不太好,汉使都不太喜欢这个地方。

及至汉使,非出币帛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骑用。

原来汉使来这里,不给钱不能吃饭,不给钱不能骑马。汉使一般都是身份高贵的人担当,这种人来大宛不是给你们大宛人面子吗?我们汉朝人吃饭还要给你们钱?要不要脸啊!

至于为什么杀汉使呢?

因为汉武帝看中了大宛的马,想要买来改良马种。之前有说过,大宛这个地方别的没有,就是马好,作为一国之宝,大宛王不想卖。汉使当庭指着宛王鼻子,然后把原本大宛王的金马给砸烂了。

于是大宛王气得不行,派人砍死了汉使。

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追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

然后大宛就变成汉朝的养马场了。

这三则故事都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都是汉武帝派出的使节。一生从未侵略,但是通过主动防御,就吞并了三个国家。不愧是以“武”为谥号的皇帝了。

在汉初汉朝的疆域是这样的:

然后经过汉武帝时期三次汉使被斩事件,汉朝的疆域变成了这样:

甚至就连一直被我们当成民族气节象征的苏武,不过因为他的故事流传得太广,不少人都忘了匈奴要杀苏武的原因。

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苏武传》

苏武这人涉嫌绑架单于的母亲而且还杀害匈奴的一员大将........这不是我编的,《汉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

不过匈奴人确实是学聪明了一点,没有真的杀了苏武。不过后世的匈奴也没躲过毁灭的命运。留下来一首凄惨的《匈奴歌》,消失在历史上了。

斩使发生一次两次可能是意外,但连续发生三次四次,就不一定是意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