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销商「新生存」手册

 新经销 2020-12-20
 
这段时间,因为社区团购的烽火,苦了不少经销商。说迷茫、焦虑,我想一点也不为过。市场变化太快了,超市老板们纷纷成为团长,经销产品的价格,一降再降,窜货抛货,大有人在。过去是两头受气,现在又来一座大山,三头受气。
 
当开始迷茫焦虑时,思绪便开始蔓延...经销商的生意到底有没有未来?一直传言的“被干掉”,会不会有一天真的到来?像武汉,南昌,南京,长沙,石家庄,社区团购巨头们的聚集地,每天都是炮火连天,过去经销商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正在被巨头们碾压。
 
本篇站在整体行业的视角谈谈经销商的生存价值。关于“有没有未来,会不会被干掉”的思考,我想一定不是站在现在看未来,而一定是站在未来看现在。如果一直焦虑于当前社区团购的影响,焦虑于当前的生意难做,我想我们一定走不出生存的怪圈。
 
当下经销商生意的好坏,一定不是你现在做了什么,而是在过去你做了什么,储备了什么。同样道理,未来有没有生意可做,能不能做好生意,很多时候取决于你当前的判断和选择,以及相应的资源和能力的储备。
 
因此,当我们在焦虑和迷茫时,短期做一些跟进性的应对策略,长期规划还是要先放下手头的生意,看看未来3-5年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基于行业的变化方向,现在就开始着手布局。

本篇核心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市场到底会怎么变;第二,经销商的生意路径是什么。回答好两个问题,便能清晰为经销商看清生意的蓝图。
 
-01-
市场到底在变什么?
 
经销商作为中间商,不仅仅要看上游的品牌商,也要看下游的零售商。上下两端未来的变化,才是决定经销商生存的关键。

品牌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零售正在发生什么的变化,在变化中找到确定性的方向,抓住重仓,经销商才能持续做好生意。
 
为了让经销商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变化,我用互联网的热议「新消费」「新零售」以示区别,便于经销商们理解。
 
1. 新消费:大单品时代已过,小单品横行
 
近年来,消费品行业最大的变化,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创新消费品牌正在异军突起。元气森林、王饱饱、钟雪糕、自嗨锅、每日黑巧、三顿半、汉口二厂等等,一大批新晋消费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无论是资本的加持,还是电商的流量,需求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创新消费品牌,完成了0到1的快速成长,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当然,快消巨头们也没闲着,纷纷推出各类差异化的新品。
 
这些现象背后说明了什么?当下的年轻消费者,未来的主流消费群体,他们的需求多元化、个性化时代真的到来了!这是第一个确定性趋势。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无论是创新消费品牌,还是快消巨头们在推出新品时,大部分都是第一时间将新品放在线上。为什么要选择线上?因为在线上,细分的目标消费者可以精准捕捉。
 
线上直接体现了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在线下,基于需求的变化,新消费品牌或产品该如何布局呢?面对无法直连消费者,中间夹着渠道,如何落地?
 
今天你生产了一瓶酸奶,在线上,收到很多00后消费群体的追捧;当走到线下时,你该怎么做?我想一定不是全渠道分销,而是在现有的渠道中找到,最有可能出现00后消费者的渠道,或者最有可能触达到目标消费群体的渠道。
 
即把个性化、多元化时代下的需求延伸到线下分销,追求的不再是线下渠道分销的广度,而是线下渠道的精准度。渠道即场景,未来每一个新品布局线下时,考虑的都是细分场景在哪里。
 
前段时间,逛KKV生活馆(主营日化美妆等品类的实体连锁门店),发现了汉口二厂旗下的平行宇宙(全新品牌)风味气泡水,之前我一直在好奇这样一款“特立独行”的产品将在哪里卖,这就是新品走入线下的路径和方式。
 
按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人货场」即将正确的商品,在正确的场景,送到给正确的消费者手中。

这三种要素的叠加,在送达环节上,对经销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什么样的商品,分销到什么样的渠道,以什么样形式或手段吸引或呈现给相应的消费者,很重要。
 
看上游品牌的变化,为什么要提创新消费品。因为在我看来,于经销商而言,不会做新品,只抱着畅销品的经销商,没有未来。而新品怎么做?新品在线下的生意逻辑,是细分场景,精准渠道。
 
之前我们一直在说大单品时代已经过去,核心是需求发生了变化,关于变化的原因不再赘述。大单品会越来越少,过去品牌一味追求市场大而全的密度,现在也正在慢慢失效。
 
过去一支单品铺全国,可以理解为消费需求是统一,无差别的需求。但现在基础物质丰富后,情感、健康、品质和功能,越来越被消费者关注时,单品打天下不行了。过去经销商做好一个单品,便可以做吃多年,未来肯定不行。
 
2. 新零售:单一零售时代已过,多元零售横行
 
显然,无论是社区团购,或是020到家,还是各类创新零售门店,比如KKV,调色师等,越来越多的细分零售场景开始涌现。
 
单一零售时代已经过去,多元零售横行。多元零售的背后,也是需求多元化的表现,但更多的表现是需求传递的多元,或者需求场景的多元。
 
比如当前关注度最热的社区团购,虽然以补贴为切入口,但在未来我想一定不是这样的,一定是基于家庭消费场景下,以更优质的商品,更合理的价格,更好的便捷消费为核心。未来快消品在与社区团购的结合中,肯定不是简单的畅销主流品,而是基于场景下的新产品。
 
什么新产品?可口可乐的做法是调整规格为100ml(俗称一口杯)可口可乐。可能你会以为这是为了区隔传统流通渠道,但事实上,可口可乐是基于背后的消费需求而调整,因为社区团购的主流消费群体是家庭已婚女性为主,为了考虑健康问题,同时满足孩子对可乐的需求,一口杯100ml容量,不多不少。
 
零售场景的多元,尤其是以互联网基因的平台型零售出现,渠道份额占比不断提高,对经销商的业务前端,分销和动销,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过去经销商是基于拜访,基于客情,抢占陈列货架,而未来,除了做好这些,可能还需要对手机屏幕的运营,一屏饮料类目中,如何让消费者选择你的品牌,相比传统的货架式陈列,线上的无限货架曝光,过去的技能和专业,似乎已经不管用。
 
当然,这还只是传统电商,现在通过社交+算法,人以群分,出现了推荐式电商。产品的推销和动销,更是要求经销商,不仅仅要搞定零售端,还要研究目标消费群体。他们在哪里,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什么样的商品,什么样的促销能吸引他们关注。
 
顺便提一句,当前社区团购补贴大战的确对经销商造成了巨大影响,尤其是部分一二线城市,已经成为社区团购巨头们会战的焦点。

面对直接价格的补贴冲击,确实没有很好的办法,短期死一批经销商和批发商是必然的。但经销商要相信,补贴不会太持久。短期可以供货,但长期看,经销商要为细分产品,多元渠道做筹备。
 
以上都是未来确定性的趋势和方向,无论是上游和下游,都因为消费者想有更好的商品,更便捷体验的需求,发生剧烈变化。
 
-02-
经销商到底抓什么?
 
经销商的价值本质上是商品与渠道之间的链接键。常规的经销商,要么抓渠道,要么抓商品;优秀的经销商,两边都抓,但非常考验经销商的经营管理能力,我们先说主流经销商的做法。
 
1. 在一种类型渠道上卖更多的品牌(品类);

2. 在多种类型渠道上卖单一的品牌(品类)。
 
1. 在一种类型渠道上卖更多的品牌
 
这里的渠道指的是:CVS便利店、KA卖场、TT传统小店、专业零售门店、特通渠道等等,当然,还有社区团购、O2O新零售等。基于渠道的特征,构建在该细分渠道里选品的能力。
 
关于卖更多的品牌,不是指什么商品都卖,而是沿着自身过去所代理商品和所在品类里,做深做透。

比如在过去,我是做休闲食品品牌的经销商,选择了TT传统小店单一渠道,经销商核心研究和专注的方向是在休闲食品货架上,提高份额。如何在传统小店50-100 m²,在休食货架上玩出花来。限于经营面积,在传统小店渠道,经销商的核心能力要在品类的抢占上。
 
再比如,在过去我是调味品品牌的经销商,选择了KA卖场单一渠道,经销商核心研究和专注的方向是在调味品货架上,提高份额。

不同于传统小店的经营面积,KA卖场相对有可施展的空间,经销商的核心能力不仅仅是抢占品类,还要有动销的能力,尤其是在关键CNY节点,通过促销、推销,实现销量的转化,商品的动销。
 
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选品是一门大学问。一线品牌的选品,更多的是被动式接受,核心考量的是基于渠道的属性,选择适合价格,适合规格,适合口味的商品;而二三线品牌的选品,更多是主动式的选择,考验的是眼光,尤其是在当下商品极大丰富的背景下,对经销商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2. 在多种类型渠道上卖单一的品牌
 
这里的单一商品,最有可能是单一品牌,比如伊利、蒙牛、金龙鱼、农夫山泉等旗下的产品,为某一个品牌做服务。核心是,基于对商品背后消费需求和目标消费者的理解,不断挖掘更多的卖货渠道。同时,不仅仅是分销到渠道内,还要对每个渠道的特性,针对性地设计分销、促销和动销的策略。
 
上文说到渠道的多元,碎片。传统主流的渠道:传统流通小店、CVS便利店、KA卖场、特殊渠道等等,还有当下未成主流的创新渠道:社区团购、O2O电商、快消B2B、餐饮B2B、无人自贩机以及专业细分零售商,比如KKV生活馆等。
 
大多数经销商的生意主要还是在本地的一亩三分地。除了做好传统主流的渠道外,还要及时掌握和跟进未成主流的渠道。未来主流的,第一时间跟进,有流量和资源红利。

面对新事物,作为一名商人,在商言商,可以抱怨,但不要抵触。虽然可能新事物的出现,影响了传统主流的渠道生意,但这些并非你我能左右。
 
针对传统主流渠道的生意,要研究渠道的经营规则,消费者购物路径。做大渠道的覆盖是基础,不同渠道要基于业态的属性和消费者购买动作路径做研究。
 
比如传统流通渠道的关键战术是抢占货架排面,相关POSM助销物料的应用;KA的关键战术是CNY节点的推广活动;便利店的关键战术是选品,产品的适应性,店内可落地的动作非常有限;特殊渠道的关键战术是关键的人脉圈子。
 
3. 先抓渠道,还是先抓品牌?
 
回顾商贸流通的诞生,经销商群体的出现。历史沿革下来,经销商生意大多都是从商品开始的。

比如创业时,正好代理了一个饮料品牌,然后供货小店,供货网吧,供货餐饮;比如在日化企业辞职出来创业,结合过去自身的资源,代理了一个纸品品牌,然后供货KA卖场,中超门店。
 
因此,商品代理是经销商的创业出发点,供应到相应渠道门店,而后便会出现一个分界点;是持续代理品牌,做大做强;还是不断扩充渠道,增加覆盖广度和密度。虽然商品和渠道是“相伴而生”的,但还是有时间、精力以及资源上的倾斜。
 

 
生意路径1,当经销商选择了一个商品锚定一个渠道后,选择基于负责区域多渠道布局。

但此时将会面临的关键风险是上游品牌的代理风险:一个是区域切割,网格化经销。简单理解,品牌商不会让你做大;另一个,是经销商在与中层管理过程中的人事关系,绩效博弈中有代理丢失的风险。
 
生意路径2,当经销商选择了一个商品锚定一个渠道后,选择基于渠道扩张商品的数量。

此时面临的关键节点是对上游品牌的选择,创业时抓到一个好品牌,是机遇,能持续抓到好品牌、好产品,靠的是经营能力。
 
过去很多经销商在这里出现了生意的分水岭。能持续抓到好品牌、好产品的经销商,生意便持续上去,多商品组合稳定后,进一步开始扩渠道。当然,也有的经销商没有抓到适合的产品,血本无归的有,停滞不前的也有。
 
坦率地说,当下很多的主流经销商面临的问题是不知道是聚焦一个渠道,做深做透,还是聚焦一个品牌,做深做透。
 
回答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核心是看每位经销商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但就目前拜访的优质经销商来看,大多数经销商(日化、酒水品类除外)是前期聚焦某一个渠道,不断提高选品能力,在一条已经搭建好的高速公路上输出更多商品,后期慢慢延展多个渠道。
 
为什么?
 
首先是代理单一品牌的风险性;其次,经营的成本主要是在渠道和管理上。多渠道就意味着多个渠道类型的业务员,同时多个渠道业务管理的复杂性也比较高,隐形的时间管理成本高。
 
当然,可能有经销商会说,选品的成本也很高,一旦没选好,满盘皆输。但仔细想,谁是选品的决策人,老板自己。老板对选品,员工对渠道。两者对比,老板自己的生意,用心程度自然比员工高。一旦选对,生意就上来了,虽然显性成本高,但隐形成本低。
 
最后,从收益看,有了某一类渠道,输入更多商品,渠道可以复用,人员可以复用,管理可以复用。从趋势角度说,商品的多元化是确定性趋势,越是多元商品,越是考验经销商选品的能力。
 
当然,单一品牌布局多渠道行不行,可以!但对经销商内部自身经营管理能力要求很高,什么要求?就这么多SKU,要卖到更多的渠道中去,而这些渠道主要是靠前端一线业务员的开发,拜访,维护,以及店内执行。此时,老板对一线业务员的绩效考核设计,提出了更高挑战,让一线人员像老板自己一样,努力工作、用心执行。
 
限于篇幅,关于上下游的趋势和常规经销商生意发展的逻辑,此文清晰阐述清楚了。下一篇我将重点围绕着主流经销品类经销商的发展路径,做完整解读。

1. 饮料经销商

2. 酒水经销商

3. 休食经销商

4. 调味经销商

5. 日化经销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