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考化学学科综合题
2020-12-20 | 阅:  转:  |  分享 
  
中考冲刺:化学必考综合题(提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
OH)2+CO2=CaCO3↓+H2O,CO2+CaCO3+H2O=Ca(HCO3)2,Ca(HCO3)2易溶于水。下列图示正确的
是()2.如图甲、乙两个装置均可通过胶头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加某种液体,达到使气球鼓起的目的,锥形瓶和胶头滴管放入物质正确的
一组是()序号ABCD装置名称甲乙甲乙甲乙甲乙锥形瓶内物质HCl气体HCl气体CaCO3固体NaOHNH3CuCO2锌粒
胶头滴管中物质NaOH溶液H2O稀盐酸H2OH2O稀盐酸NaOH溶液稀硫酸3.下列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正
确的是()A.图①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B.图②是用H2还原CuO来测定Cu
O中铜元素的含量C.图③是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D.图④是用一定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二、填空题4.
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
量关系如下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B.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C.M点溶液中的pH=7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5.科学家发现,在太空舱内“饲养”小球藻可以解决宇航员的供氧问题。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千克小球
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约可释放氧气0.64克,并产生相应质量的葡萄糖。(光合作用最简表达式为:6CO2+6H2OC6H12O6
+6O2)(1)小球藻细胞与宇航员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2)每千克小球藻在光照条件下,l小时可产生________克葡
萄糖。6.小张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A,可观察到D中的液体沿导管流入C中,在C中反应产生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的气体。请回答以下问题:(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7.下图是同学们根据所学知
识设计的一个趣味实验,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将分液漏斗里适量的水加入大试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三、计算题8.某石灰厂有一批石灰石原料,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高温时不发生分解反应)。为
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来2g这种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20g分4次加入
,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根据每次稀盐酸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的实验数据所绘制的图象如图所示。试计算:(1)该石灰
石样品的纯度。(2)如果该石灰厂煅烧50t这种石灰石,最多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9.某研究性学
习小组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储备室时,发现一批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为检验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取氢氧化钙样品11.4g于锥形瓶
中,加入38.6g水,振荡形成悬浊液,放在电子天平上,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14.6%的稀盐酸,振荡后读取质量(如图甲所示)。实验测
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求:11.4g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10.我国北方某盐湖生产的纯碱(N
a2CO3)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它杂质忽略不计)。为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
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036.573气体/g稀盐酸/g(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_________。(2)试样
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3)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写出化学式)。11.为了测定某
铜锌合金(即铜锌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
不计,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次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取合金的质量/g252550所用稀硫酸的质量/g120160100生成氢气的
质量/g0.40.40.4(1)试计算该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2)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比为多少时,
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中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答案与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CaCO3所需CO
2的量与溶解这些CaCO3需要CO2的量是相等的,所以A正确,其它均错误。2.【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锥形瓶内压强要
减小,乙锥形瓶内压强要增大。D中,甲锥形瓶内CO2与NaOH反应,CO2的量减少,乙锥形内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气体的量增多,
符合要求,其它的均不符合要求。3.【答案】A【解析】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钙
反应生成沉淀;B错,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铜,所以铜的质量不可能多于氧化铜的质量;C错,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只是使溶液变得不饱和
,溶剂质量增加而溶质质量没变化;D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虽可以提高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但也要加热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放出氧气,所以
图像不能从原点开始。4.【答案】AC【解析】NaOH首先发生如下反应:NaOH+HCl=NaCl+H2O,其次才与CuCl2反
应生成Cu(OH)2沉淀和NaCl。整个反应过程中,Cl-没有沉淀析出,故个数不变。图像中的P点表示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还有生成的NaCl,故B错。M点表示NaOH与CuCl2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的溶液呈中性。经计算,生成
9.8g沉淀时,需NaOH的质量为80g,则m1=40g+80g=120g,故D错。5.【答案】(1)有无叶绿体(有无细
胞壁或有无大的液泡)(2)0.6【解析】(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内无液泡和叶绿体。(
2)6CO2+6H2OC6H12O6+6O21806×32x0.64g180∶x=6×32∶0.64g
则x=0.6g6.【答案】(1)CO2+2NaOH=Na2CO3+H2O2H2O2O2↑+2H2O【解析】当NaOH
溶液滴进B中烧瓶时,瓶内CO2气体与NaOH反应导致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将D中液体压入C中,并在C中黑色固体MnO2的催化作用下发生
分解反应,放出O2。D中溶液为H2O2。由此可写出B、C中的反应方程式。7.【答案】U形管内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烧杯内晶体减少
(或减少至消失)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试管内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内部气体压强的作用下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由于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硝酸钾晶体溶解(或减少至消失)【解析】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导致试管
内压强变大,所以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a降低b升高;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变大,导致烧杯内KNO3晶体减少。8.【答案】(1)
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2g-0.3g=1.7g纯度为(2)解:50t×85%=42.5t设42.5tCaCO3煅烧
生成CO2的质量为x。CaCO3CaO+CO2↑1004442.5txx=1
8.7t最多可得到含杂质生石灰的质量为:50t-18.7t=31.3t答:最多可得到含杂质生石灰的质量为31.3t。9.【答案
】解:由题意和图像分析知,第一阶段锥形瓶中物质增加的质量就是与样品中氢氧化钙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第一阶段滴入盐酸的质量为100g-
50g=50g。设与盐酸反应的Ca(OH)2的质量为x。Ca(OH)2+2HCl=CaCl2+2H2O742×3
6.5x50g×14.6%x=7.4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1.4g-7.4g=4g答:此样品中氢氧化钙
的质量是7.4g,碳酸钙的质量是4g。【解析】Ca(OH)2与CaCO3共存时,滴加盐酸,盐酸先与Ca(OH)2反应,当Ca
(OH)2反应完后,盐酸再与CaCO3反应。10.【答案】(1)2.2g(2)解:设纯碱试样中碳酸的质量为x。Na2CO3+2
HCl=2NaCl+H2O+CO2↑10644x2.2g
x=5.3g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g÷6g×100%≈88.3%答: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3)N
aCl、HCl11.【答案】(1)解:设25g合金中含锌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
2x0.4g解得:x=13g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2)由题意可知:
生成0.4g氢气时所需的合金质量为25g,稀硫酸为100g,即二者的质量比为25g∶100=1∶4。答:(1)合金中锌
的质量分数为52%。(2)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比为1∶4时,恰好完全反应。【解析】由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可以看出,取相
同质量的合金均为25g,但硫酸的质量不同,生成的H2均为0.4g,说明锌已反应完,酸可能过量;把第三次实验数据与前两次比较,合
金质量加倍,但生成氢气还是0.4g,说明锌过量而酸完全反应;即要生成0.4g氢气需要100g稀硫酸,即所取25g合金与10
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中考冲刺:学科综合题(提高)【中考展望】学科综合题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性或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宗旨,突出学科间知识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类化学试题。在内容上常常与物理、生物、数学、环保等多学科知识相融合,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
力、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河北、海南、武汉、长沙、包头、浙江台州等地市已实行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或理化综合或科
学卷。预计在未来几年的中考中这些地市仍保留以上命题特点,并加强对学科内或学科间综合知识的考查。【方法点拨】一、学科综合题的题型特
点1.从试题的结构看,学科综合题主要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组成。2.从题干内容看,主要来源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学科边
缘的交叉知识,有时也取材于时事新闻、环保材料、能源科学等。问题的解答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知识。3.从解答要求看,找出题中有效信息,灵
活运用和渗透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找到各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整合,解决化学问题。4.从题型来看,学科
综合题以选择、填空为主,偶有简答、计算和实验题。二、学科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化学与物理综合型: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物理学科中的
压强、密度、浮力、能量问题、电学问题、天平问题等渗透到化学知识中去。解题时,不仅要从化学角度去分析,还要抓住学科间的联结点,从物理
的角度去理解题意,或解决问题。2.化学与生物综合型: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胃液的酸性、血红蛋白的生理功
能、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土壤的酸碱性等与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解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生物体内发生某种变化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3.化学与
数学综合型:此类题的特点是将数学中的比例法、假设法、估算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函数图像等知识与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解题的关键是熟练
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处理化学中的数据或结论,要学会用数学知识为工具解决化学问题。4.化学与其它学科综合题:自然界的变化错综复杂,要解
决一个问题,往往要用到很多学科中的知识。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与化学联系起来,体现了化学要为社会生产、为人类发展
服务的理念。因此,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有意识地加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要关注生活、关注环
境、关注社会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典型例题】类型一、化学与物理综合型1.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
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
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A
.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
究:A中现象为________,B中现象为________,C中现象为________。(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
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________
,现象为________;第二组同学滴加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
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思路点拨】要证明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从反应物二氧化碳量的减少或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
设计实验。前者必须在密闭的体系里实验,通过压强变化来判断,后者通过典型的化学反应特征——碳酸盐的检验即可判断。从图示可以看出,上述
设计都是在一个密闭的体系里设法消耗CO2,使得气体压强减小,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但NaOH溶液中有水,CO2又能溶于水,究竟是CO
2溶于水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2与NaOH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所以进一步的实验设计就是对CO32-的检验。【答案与解析】(1
)C(2)软塑料瓶变瘪了(合理描述均可,下同)鸡蛋进入(或部分进入)瓶中气球胀大(3)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消耗了C
O2(4)稀酸冒气泡CaCl2溶液(含Ca2+或Ba2+的溶液均正确)产生白色沉淀(两种方法不分先后)【总结升华】本题
是一道开放性实验探究题。考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性质,同时注意了学科间渗透——压强与化学反应,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对于无明显现
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实验来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也可从检验生成物
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开展探究的有效方法。2.化学小组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夹持仪
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逸出。(1)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
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___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________。(2)在A处放置某溶液,若B
中盛有紫色溶液甲,则变红色;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则变无色,乙可能是________,结合A、B两处物质的性质解释乙变色的原因:_
_______。【思路点拨】(1)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使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试剂是氢氧化钙溶液。由于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
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2)根据B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A处挥发出来的物质显酸性,当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时,则
变无色,说明乙为含有酚酞的碱性溶液;由于A中挥发出来的酸性物质进入B中,与B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溶液变为中性,使红色褪去。【答案
与解析】(1)氢氧化钙溶液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2)含有酚酞的碱性溶液A中挥发出
来的酸性物质与B中乙溶液反应使溶液显中性而褪色【总结升华】解答此题注意两点:(1)打开止水夹时,C瓶内的水流入D烧杯中,使C瓶内压
强减小,则使得A处气体被吸入B试管中;(2)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碱性物质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举一反三:
【变式】如右图所示,在250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SO2气体,并用带尖嘴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导管另一端的橡胶管事先用夹子夹紧
),实验开始时,先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人到烧瓶中,一段时间后,打开夹子,会观察到:烧杯内的蒸馏水________,烧瓶中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所以瓶内气压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大气压。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
_______,若将SO2气体换成________,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答案】沿着导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SO2+2
NaOH=Na2SO3+H2O小于装置不漏气二氧化碳或氯化氢气体【解析】这是一道涉及压强知识的化学试题。圆底烧瓶中充
满SO2气体,用注射器将NaOH溶液推入到烧瓶中,此时发生化学反应,SO2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被消耗掉,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
界大气压,即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水压人烧瓶而形成喷泉。将SO2气体换成HCl气体或CO2气体等可达到同样效果。类型二、化学与生物综合型
3.为了验证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实验室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并将它置于适宜的温度(25℃~35℃)环境中。几天后,发现位于水面以上与
位于水面以下的种子没有萌发,只有位于水面处的种子萌发了。由此说明,(1)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2)种子萌发时会发
生呼吸作用,由此可观察到小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3)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4)U形
管中放入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的作用是________。【思路点拨】此题以种子发芽为背景设计一个探究性实验,把生物、化学等知
识紧密联系起来,联系生物学知识,可以知道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而且题设问题有关联,如果不懂得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O2放出CO2就写不
出第(3)问的化学方程式,那么第(4)问的设计思想就更难理解。【答案与解析】(1)需要空气(或O2)、水和适宜的温度(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Ca(OH)2+CO2=CaCO3↓+H2O(4)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瓶内【总结升华】在设计实验
时要注意科学的严密性,如果U形管中不放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CO2不能确定来源。类型三、化学与数学综合型4
.某班同学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对回收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mL该溶液于烧杯中,滴入
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3.8%的K2CO3溶液。滴入K2CO3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求:(1)所取40m
L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2)实验结束后,若将烧杯中的物质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化学与数学相结合的
试题。由坐标图像知:滴入K2CO3溶液后,并没有马上产生沉淀,是因为K2CO3首先与过量的盐酸发生反应,之后才与CaCl2反应。与
盐酸反应用掉的K2CO3溶液的质量为10g,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为2g,根据两个反应方程式即可求出40m
L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将烧杯中的物质蒸干后得到的固体质量为生成的CaCO3沉淀和两次反应生成的KCl的质量及未反应掉的
10gK2CO3溶液中的K2CO3质量之和。注意:剩余的10gK2CO3中的未反应的K2CO3质量易被忽略或遗漏。【答案与
解析】(1)设40mL溶液中所含HCl和CaCl2的质量分别为x、y,K2CO3与HCl反应生成KCl的质量为m,K2CO3与C
aCl2反应生成KCl的质量为n。K2CO3+2HCl=2KCl+H2O+CO2↑138
7314910g×13.8%xm解得解得K2CO3+CaCl2=CaCO3↓+2
KCl111100149y2gn解得解得(2)剩余K2CO3的质量为:10
g×13.8%=1.38g固体的质量为:1.49g+2.98g+1.38g+2g=7.85g答:40mL溶液中
所含HCl和CaCl2的质量分别为0.73g、2.22g,得到固体的质量为7.85g。【总结升华】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根据图
象分析反应的原理,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求解。最后得到固体的质量注意要包含碳酸钙的质量,因为题干要求的是烧杯内的物
质。举一反三:【变式】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
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求:(1)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2)生成
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答案】(1)98(2)设与CuSO4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x。CuSO4+2
NaOH==Cu(OH)2↓+Na2SO4809810%·x9.8gx=80g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
为50g+80g=130g答: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为130g。类型四、化学与其它学科综合型5.化学
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与人文知识有密切联系。
例如,我国一些成语中就蕴含着化学知识和原理。请从化学视角对题中的成语进行解释或辨析。(1)“杯水车薪”和“釜底抽薪”。成语词典的解
释: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柴火,比喻无济于事。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杯水车薪:。釜
底抽薪:。(2)“沙里淘金”和“点石成金”。成语词典的解释:沙里淘金——从沙石中筛选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也比喻费力
大而成效低。点石成金——石头经“点化”变成了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沙里淘金:。点石成金:。【思路
点拨】成语中的化学:(1)“杯水车薪”联系化学上的燃烧和灭火原理;(2)“釜底抽薪”联系燃烧所具备的条件;(3)“沙里淘金”
联系金的性质来寻找答案;(4)“点石成金”可从化学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找到答案的突破口。【答案与解析】(1)杯水车薪:虽然是水火
不容,但用量太少而无济于事,既不能覆盖柴火使其隔绝空气,也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也就不能灭火了釜底抽薪:使得炉内没有了可燃物,即可燃物与炉内助燃物分离,导致“釜”下之火熄灭(2)沙里淘金:利用了黄金的物理性质(密度大、不溶于水、有金属光泽等),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这也和黄金稳定的化学性质有关或它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点石成金:要点一:如果石头中原来含有金元素,经过“点化”是可以变成金子的。要点二:如果石头中没有金元素,用化学方法“点化”是不可能得到金子的,因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要点三:如果这里的金不是指狭义的“黄金”而是指金属,那么,有些石头(金属矿物)是能够经过化学方法冶炼(点化)成金属单质的,这个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总结升华】本题是语文学科与化学的综合题,解题的基础是要深刻理解成语含义,找准成语与化学知识的结合点。举一反三:【变式】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答案】C【解析】本题将语文知识中的著名诗句与化学知识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相联系,要求考生首先懂得诗句中所描绘的自然现象或发生的变化,然后分析变化本质(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生成了新的物质),找出含有化学变化的选项。
献花(0)
+1
(本文系不言迟的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