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如何写实写虚?李娟《九篇雪》堪称教科书,帮你参透虚实奥妙

 真农人 2020-12-21

“你会写散文吗?”

我想有相当一部分朋友和我的回答一样:“会,呃...又不会。”说会是因为在所有文体中,散文门槛最低,易上手,只要有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都能写出来。说不会是因为,要写出一篇优质的散文并不容易。我们都知道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的取才广泛,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神不散要求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集中。

如果说“形”是人、事、物,为“实”;那么“神”就是情、思、悟,为虚。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到底该写实还是写虚,两者如何运用,才能最大限度表达作者的思想主旨,发挥文字价值?实与虚之间又有什么逻辑关系?如何做到切换自如?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李娟《九篇雪》中获得领悟。《九篇雪》是李娟的处女作,大约写于1998年至2001年,和她之后稳定从容地写作风格相比,这部作品略显稚嫩和莽撞,但是正因为技巧经验不成熟,反而呈现了更真实蓬勃的生命力,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文字与思想感情,生活和人生境界,自然与人文精神,形与神,实与虚浑然天成的完美交融。

散文如何写实写虚?李娟《九篇雪》堪称教科书,帮你参透虚实奥妙

在写这本书之前,李娟和妈妈,外婆生活于新疆沙依横布拉克牧场,靠卖小百货,做裁缝为生,随着牧民一路迁徙奔波,搭帐篷生活,在山野间生存,经济上窘迫贫困,自然环境艰苦,但是当她用文字把这一切呈现出来的时候,读者看到的都是希望、明亮、幽默、趣味、独特的智慧以及强大蓬勃的生命力。她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曾身处尘埃低处,只不过不同的是,她历经了尘埃的洗礼,却丝毫没有绝望、颓丧、封闭、愤怒和埋怨,她的情和她的景都是那么让人向往和羡慕。

她是如何把沉重黯淡的“实”,转化为轻盈明亮的“虚”,化腐朽为神奇的呢?我们可以来书中看一下。

一、李娟《九篇雪》中“实与虚”的表现方法

1、运用生活琐事,展现生命趣味

在《赶牛》中,李娟说在沙依横布拉克,赶牛这种事,每天都得来几趟。她家的帐篷,不知有什么好,牛们每天都要来蹭痒痒。于是,她天天都要与牛斗智斗勇。她拿着铁锹追牛,牛绕着帐篷兜圈,母亲赶牛的样子,手持大棒,怒目喷火;外婆赶牛的样子,拖着拐棍颤悠悠追,再颤悠悠的回;而牛朋友不以为然,胜利后还要在帐篷前拉几摊牛粪作纪念。整个画面生动有趣,活力十足,辛苦劳作的疲惫都被掩映甚至忽略于快乐之后了。

同样的情节还有《在河边》,《吃抓肉》、《马桩子》等,都是在粗糙的生活中,李娟用一颗好奇的心,挖掘出了琐事风趣的一面,令人忍俊不止。其实世界上任何事都有一体两面,作为写作者,我们也要面临选择,在写的时候,思考清楚,你想用这件事表达什么,读者能从这件事中获得什么。

2、通过人物言行,表现精神之美

妈妈是李娟在书中用笔墨最多,也最饱满的人物形象,尽管她没有单独为妈妈写一篇文,但是通过点点滴滴,我们已经认识了“妈妈”,她喜欢赖床喜欢笑,把店扔给女儿,经常自己出去玩,不洗衣服不挑水,爱去河边。在《妈妈知道的麻雀窝里》,还故作神秘,在下雨时用塑料纸给麻雀搭一顶帐篷,惹得女儿羡慕嫉妒恨。

妈妈不完美,但是李娟的口吻、措辞,让人完全不必怀疑,这是一位可爱,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妈妈。同样,我们在《九篇雪》中认识的还有外婆。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需要立体深刻,饱满完整;而散文中的人物更需要留白,知微见著,只需要从点到面。我个人理解,两者区别类似于国画创作中的技法:白描和写意。李娟在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点到为止,就像是白纸染墨,尽显精、气、神。

散文如何写实写虚?李娟《九篇雪》堪称教科书,帮你参透虚实奥妙

3、在糗事小事里,“不小心”流露人生智慧

李娟喜欢在河边走,带着馕饼、鱼竿和跳棋,在激流中东倒西歪,高声尖叫,快乐至极,但是也不能忘记,有一条河曾冲跑过一只鞋子,好几个人帮忙追,但是怎么都追不到,一生气,干脆把另一只也扔进了河里。但愿,以后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一条河经过。这明明是叙事,但是我们读出的却都是人生哲理。

诸如此类细节很多很多,李娟的智慧在《九篇雪》中无处不在,但是她从不宣扬,甚至有时在刻意隐藏这种智慧。对生活的见解、理解、思考她总是借着某种东西“不经意,不小心”表达,没有刻意说教,没有煽情鸡汤,没有高高在上,也没有卑微羞涩,有的只是不卑不亢平静述说,让人倍感真诚亲切。正是由于这种内敛,拙扑和安静造就出干净、纯美、亲和的文字风格。

4、在有限的自然空间中,探寻无限的精神境界

在地理版图上,李娟生活的富蕴县其实并不大,山间、峡谷、野草、森林,层层叠叠都是生存的障碍,交通不便,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可以说是荒凉。在《九篇雪》中,这一块地方,丰富多彩又热烈开阔,但天大地大都比不过人大,天高地阔也是因为人心广阔。

在李娟笔下,人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一切喜怒哀乐都和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契合感。人生活并行走于自然,思考天地万物的生发和陨落,追寻个体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共同命运的价值。因为有人的思想和情感,天地万物万事才被赋予了深邃的灵气。

即使是补鞋这种小事,也有《补鞋能补出的幸福》,李娟说:“补鞋子的确赚不了多大的钱,更何况是我叔叔这样的笨蛋在补,但那毕竟是一件有希望的事呀。我依赖这样的生活,有希望的、总是能够发现乐趣的生活。”因为希望是无限的,乐趣是无限的,所以沙依横布拉克沙漠、富蕴县以及走过的所有地方,都成了李娟笔下无限永恒的存在。

还有《九篇雪》中的某一片雪,她追问雪终究是什么?在她心里所谓的“雪”,也是另外某种事物的最终命运,最后的化身。她说:“我们只知道年年岁岁都在落下一些东西。一次幸福、一些年轻、一个孩子、一场车祸,或一块陨石。就像雪从铅灰虚茫的天空落下,这些事物的来处也同样渺茫未知。”雪是多么脆弱,但雪又是多么坚强,只因为李娟给予我们的雪,已成为生命的意象。

二、我们从《九篇雪》可以得到的启发

通过品读《九篇雪》,我们不难发现:

1.散文的理想状态,实是虚的载体,虚是实的升华。如果只写实,难免枯燥乏味,形成“流水账”,“碎碎念”;如果只写虚,又会流于轻浮单薄,成为“自嗨文”。所以,写实和写虚都有必要,并且要把两者紧密结合。

2.同一个“实”可以发散出多种“虚”。同一件事能暗喻或者引申出多种意义,具体在写作过程中,要根据文章主题进行甄别,并加以选择运用。

3.写作过程中,虚和实里都有作者的人格介入和价值观体现。所以想要提高写作能力时,不仅仅是“炼字”,更要“炼心”。要从最熟悉的事物写起,逐渐扩大认知,锻炼思维。要能在最私人细碎的“实”里,提取出适合大众共情的“虚”。

4.在用实来表达虚的时候,作者的写作姿态很重要。如果方式、态度有误,会造成实和虚之间的信息不对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生命力永远是文字的灵魂,也是所有文章的统帅。无论是写实或者写虚,我们最终需要的都是文字带来的精神力量和社会价值,好作品应该最大限度表达生命力。

当然,李娟和《九篇雪》里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我能看到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以上只是我个人一些粗浅的认知和理解。

李娟之所以独一无二,是天赋、方法、灵性、悟性多种因素的结果。做裁缝、卖小百货、挑水、劈柴、与鸡鸭牛马斗智斗勇、与雨雪雷电抗争活命,在城市里打工被人斥骂,在路上行走被人欺骗,爱而不得无法倾诉,在黑暗里悄悄流泪,在一场雪里不懈追问,在亲人病床前静静书写,她把所有狼狈不堪和颠沛流离用一支笔化为了传奇。把所有“最低处最辛苦的实”都写出了“最纯净最美好的虚”,使这本书的魅力超越时间、空间。在时隔二十年后,依然深深打动无数读者的心,最根本原因还是她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个无处不在贩卖焦虑和热点的时代,永葆初心,永存希望,坚持自我这也是我们需要一辈子学习的地方。

写作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关于李娟和《九篇雪》,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在每一次阅读中,都会有新的发现。我们只有用心坚持,耐心打磨,永葆人生的趣味和乐观,反复去尝试,去努力,去独立思考,坦然接受失败和挫折,让每一次磨砺都成为心灵的养料,每一次进步都成为未来路上的基石,才有可能写出心仪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