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云说年轻人迟早会懂酒,其实中式红木家具也一样

 东阳红木木材 2020-12-21

对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马云的退休显然将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9月20日,2018夏季达沃斯上,54岁的马云谈到明年退休后的打算的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可能还会去造酒,我觉得酒是一种文化,但是今天中国的酒,干酒、湿酒,不懂得品。我前几天去了茅台,茅台董事长说,现在年轻人不喝茅台,都是喝其他酒。我说不用担心,到45岁以后他们会喝的,因为人生经历过生死苦难才会懂得酒。

马云,当下中国企业家的标杆,也是传统文化坚定的推动者。从江南会(已关停)到太极禅苑中随处可见的中式红木家具,再到与郭广昌共同投资的“中国木雕博馆”,他与中式红木家具多有交集。

但这些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有兴趣的木友可以移步《马云"太极禅苑"内景曝光,这些红木家具你认识吗?看一下。今天主要从年轻人和传统文化来聊一下年轻人与中式红木家具。

茅台董事长说的那句话,其实很多红木老板都说过。

“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红木家具。”这句话近两年时常听到,伴随着的是对行业前景的忧虑。

似乎成了行业公论,也似乎忘了年轻人总会长大。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中,“抽象和还原”是核心。

不论是书法、绘画、还是陶瓷、家具,乃至于诗词格律、“行腔如线”的戏曲唱腔,都被归结为“线”的艺术。

通过高度的抽象,外在的具象事物、内在的情感精神对世界的理解,被凝炼成了最简练、最朴素,但也可以是最丰富、最有内涵、最有温度情感的“线条”。

但能否对这些“线”进行“还原”,以及能从中“还原”出什么来,需要观受者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文化沉淀去解码。

只有认识到“抽象和还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核心,才能打开中式文化的大门。

无胜有、少胜多,简练的线条,实则包罗万象。

为什么你会在中式红木家具前驻足长留、若有所思?那是因为你的阅历和文化沉淀,让你顺利解码了它抽象线条所构成的空间和气韵,还原进入了它的气场,那也是你内心精神世界的观照,所以它才会让你摩挲再三,感到难以言说的舒畅。

在中式文化艺术中,你所见到的,都是你自己内心的一个角落。

一个心中只有鲜衣怒马的少年,没有见证过繁华落寞,没有足够的经历,没有思考沉淀出的足够的阅历,很难还原出中式家具抽象线条中的精神世界。

如果不曾为了自己和家人能有立足之地而殚思竭虑,没有体会过如影随形的焦虑和压力,又怎么能解码出中式红木家具简练空灵、万物静观的难得?

如果没有信念被反复摧毁、内心又反复修建的经历,也根本读不出中式红木家具中的风骨与正气,体会不到其中坚守信念的无畏、退让避世的无奈。

如果没有见惯白云苍狗,世事无常,见证过太多的是非成败转头空,又如何能读出中式红木家具中逍遥自在的庄禅之道?

如果不是遇到过太多金玉其外、内在不堪的人物和事物,又怎能明白红木家具不事妆点、璞玉浑金、表里如一是何等的可贵?

如果不是明白了“简斯易久,繁则难继,顺其性者必坚”的事物之理,大概也很难理解中式家具为什么数百年来一直备受中西方文人学者和家具界的尊崇、被海内外收藏界所追捧钟爱。

当然,红木市场上多以繁华富丽的清式为主,所以很多人都误解了“中式”。事实上,在清乾隆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式的主流一直是“去尽繁华、始见精神”的简练。

其中,以明式为最杰出的代表,简素空灵的风格、弦外之音的意境,把“线”的形与神在家具上发挥到了极致,成了“世界家具无可超越的巅峰”。

当然,明式清式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和审美,各有优长,不可轻论高低上下。不过,因为市场上大多都是清式,以至于很多消费者都把“中式”贴上了清式“繁华”的标签,殊不知“中式”还有“现代西方简约家具鼻祖”的明式,这也是红木家具市场现在错失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的原因之一。

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说: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年龄在很多时候是决定人生阅历的一个因素,但不能划等号。

一个未曾用心体验过生活、未曾认真思索过人生未曾关照过内心的人,即使到了六十岁依然还是心智懵懂。

而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对人生、世界、价值、社会现象与本质的思考深度已让人叹服

现在喜欢红木家具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在红木家具市场上,时常见到二十多岁年轻人在寻找,而更多的年轻人还需要时间来沉淀阅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已成名言与共识。每个时代的衣食、技术、条律都一直在变,但车轮终归是圆的,总是周而复始,不断轮回。朝代更迭,本质何曾有过改变?

历史如此,人生历程同样如此。

每一代人都认为自己这一代人不一样,本质上,每一代人都一样。

年轻人总会长大,他们终会读懂中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