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诗‖伐桦(陈先发诗/辛泊平荐)

 凤凰诗刊 2020-12-21

陈先发:伐桦

砍掉第一根树枝。映在

临终前他突然瞪大的

眼球上。那些树枝。

那些树叶的万千图案。

我深知其未知,

因为我是一个丧父的人。

我的油灯因恪守誓言而长明

连同稀粥中的鬼脸。

餐桌上。倒向一边的蜡烛。

老掉牙的收音机里,

依然塞着一块砖。

我是一个在

细节上丧父的人。

我深知在万物之中,

什么是我。

我砍掉了第二根树枝和

树下的一个省。

昨天在哪里?

我有些焦燥。

我的死又在哪里?

为什么我

厌恶屋顶的避雷针。

我厌恶斧头如同

深知惟有斧头可以清算

我在人世的愚行。一切

合乎诗意的愚行。

凤凰读诗

辛泊平荐语

阅读陈先发不是轻松的事情。他的诗歌弥漫着一种来自古代的庄重,更有一种源自凝神的神秘与沉潜。然而,恰恰是因为这两种当代诗歌缺少的品质,让我时常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陈先发的诗歌里不能自拔,流连忘返。在陈先发的博客中读到他的近作《伐桦》,我再一次情不自禁坠入一种茫然而又沉迷的诗歌意境。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但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带着甜蜜气息的伤感,而是沉入骨髓的思念。和自己生命血缘最紧的人永远离开了,突兀而决然,容不得你有半点准备,半点心安理得。所以,一个丧父的人,几乎就是一个突然断线的风筝,那种无所适从、茫然无措的情感空白辽阔无边,淹没了我们的知识和判断,留下的是没有边际的心灵伤口。所以,当我们读到诗人砍掉一根树枝的时候,用不着惊讶。因为,此时诗人的举动已经越过了正常的情感状态,抵达了情感失重之中的无意识。在现实世界模糊之后,诗人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在那个幻觉的世界里,树枝是有意义的,因为,它曾经映在父亲临终前突然瞪大的眼球上。这不是现实时间的痕迹,而是心理时间的定格。在这个时间谱系里,没有绵延不断的过程,只有清晰的生命片段。而对于失去亲人的诗人而言,那种过程已经永远折断,只有那种切入心灵的碎片,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包括那“稀粥中的鬼脸”、“餐桌上。倒向一边的蜡烛”、“老掉牙的收音机里”塞着的破砖,这些曾经鲜活的生活场景,此时都已成为诗人心中永恒的静物。它们都曾经是生命中可有可无的花絮,此时却成了最容易让人陷入回忆的生活细节。虽然诗人也“深知其未知”,然而,现在除了这点印象的碎片,别无他物,世界一片混沌。所以,亲人的离世,不仅仅是一个生命停止呼吸,更是许多鲜活的细节渐渐消失的开始。诗人能做的,也无非就尽可能多地挽留这些带着岁月掌纹的细节。所以,诗人才会伤感地说出:“我是一个在/细节上丧父的人。”人生中最悲痛的事情莫过于此,我们无法挽留亲人血肉之躯,甚至无法永久保留那些私人化的记忆。因为,时间,会最终带走一切。也正因有这样的生命洞见,所以,诗人才会有砍掉一根树枝犹如砍断一个省的巨大失落。

  在对生命存在与死亡的关照之中,诗人洞悉了生命的宿命和时间的权力,所以,在悼念亲人的时候,诗人也同时想到了自身的存在。而那依然是一个没有结局的开始,是又一个挽留与消逝的对抗,又一次生命陨落、记忆漫漶的轮回。可以这样说,诗人在对生命凝神的谛听中,发现了生命的终极秘密。一切都是不可逆转的,包括陪伴我们后半生的记忆,也不过是生命中的影子,虚幻而不定,惟有砍去那些横在我们眼前的尘世枝桠,才能再次感受生命的脉络、抵达灵魂的核心。

诗人

  
  陈先发
1967年10月生,安徽桐城人。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诗集《春天的死亡之书》(1994年)、《前世》(2005年)、长篇小说《拉魂腔》(2006年)、诗集《写碑之心》(2011年)、随笔集《黑池坝笔记》(2014年)、诗集《养鹤问题》(2015年台湾版)、《裂隙与巨眼》(2016年)等。

  曾获奖项有“十月诗歌奖”、“十月文学奖”、“1986年――2006年中国十大新锐诗人”、“2008年中国年度诗人”、“1998年至2008年中国十大影响力诗人”、“首届中国海南诗歌双年奖”、首届袁可嘉诗歌奖、天问诗歌奖、中国桂冠诗歌奖、2015年桃花潭国际诗会中国杰出诗人奖、陈子昂诗歌奖、安徽文学奖等数十种。2015年与北岛等十诗人一起获得中华书局等单位联合评选的“新诗贡献奖”。

  作品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希腊等多种文字传播。

荐者


辛泊平,70年代生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青年文学》《文艺报》等海内外百余家报刊,并入选多种选本,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中华文摘》(香港)等三十多家报刊转载,有作品被译介到国外。曾获河北省文艺评论奖,中国年度诗歌评论奖等。现居秦皇岛市,河北省青年诗人学会副会长。

凤凰读诗

  

  每周两期,均为自由来稿或《凤凰》诗刊选摘,不好不推送。投稿信箱:10215859@qq.com。

喜欢,就扫一扫

『凤凰』诗刊

 『凤凰』为诗歌半年刊,于2008年3月,在河北唐山创立。以强调青年性、先锋性、生活化、在场感,倡导好作品主义为办刊理念,深得广大诗人的喜爱。中国新乡土诗的奠基人姚振函曾评价说:“这是一本不逊于甚至优于某些官方刊物的民刊,它使我这个居于平原小城的老年人开了眼界,也再次领略了唐山这座了不起的城市。”入选2014年中国诗歌十大民刊,并荣获河北文学内刊贡献奖。 

  编辑团队:东篱,张非,唐小米,黄志萍,郑茂明

  设计团队:斌斌有理,聂颖,崔奕

  校对团队:清香柚子,因雅而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