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诗‖包苞读高鹏程《余姚记——兼致干亚群、商略诸师友》

 凤凰诗刊 2020-12-21
评者


包苞,原名马包强,1971年生,甘肃礼县人。1992年在《飞天》发表诗歌作品以来,先后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刊》、《中华散文》、《绿风诗刊》、《中国诗人》、《诗林》、《北方文学》、美国《新大陆诗刊》等多家纯文学刊物发表诗歌散文作品,多次获国家、省级奖。2007年参加23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届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协会员。

诗人


高鹏程,网络ID:霜林晚、晒盐人。1974年生于宁夏,现居浙东沿海。诗文见《人民文学》《诗刊》《散文》等。

高鹏程:余姚记——兼致干亚群、商略诸师友

时光在这里变得古老。但五洞桥下

流水依旧新鲜。

有人去了更上游的地方隐居

有人沿着它,把自己放逐到了海外

时节已是深秋。空气中依稀有桂花

和黄梨洲的甜

在阳明故居,我们谈起他的心学

仿佛瑞云楼下的文旦,已经结满了硕果

但依旧有很多人并不认识

这又有什么关系

在此之前,龙山上的寺庙已几经损毁

参观博物馆的人,专注于对一粒稻种

或者一只陶罐的凝视

文明在它的内部裂变

也从它破损的瓶口流出。

我们离开时,归胜山上依旧雾岚环绕

姚江继续东流

帝舜重华。两个瞳孔的人

恐怕也难以看清楚数十个世纪后的烟云。

我们有限的人生

不会比一片碎瓷更光亮

也不会比一粒稻种更有价值

我们庞大的城市,最终只占它展橱内

很小的一角

凤凰读诗

包苞赏析

读鹏程、商略诸君的诗歌,似乎不需要解读,我只需要将打动了我的句子摘出来,就犹如点亮了诗歌内部那盏隐匿的灯。比如:“参观博物馆的人,专注于对一粒稻种\或者一只陶罐的凝视\文明在它的内部裂变\也从它破损的瓶口流出。”“我们有限的人生\不会比一片碎瓷更光亮\也不会比一粒稻种更有价值”“ 这些年,我只不过是\在一块陆地的最低处生活\也习惯把视线\移向更低处——”如此,读一次这些诗人,我的心灵都会经历一次洗礼。为此,我向他们致敬!

凤凰读诗

  不定期,为自由来稿或《凤凰》诗刊选摘,不好不推送。投稿信箱:10215859@qq.com。

喜欢,就扫一扫

『凤凰』诗刊

 『凤凰』为诗歌半年刊,于2008年3月,在河北唐山创立。以强调青年性、先锋性、生活化、在场感,倡导好作品主义为办刊理念,深得广大诗人的喜爱。中国新乡土诗的奠基人姚振函曾评价说:“这是一本不逊于甚至优于某些官方刊物的民刊,它使我这个居于平原小城的老年人开了眼界,也再次领略了唐山这座了不起的城市。”入选2014年中国诗歌十大民刊,并荣获河北文学内刊贡献奖。 

  编辑团队:东篱,张非,唐小米,黄志萍,郑茂明

  设计团队:斌斌有理,聂颖,崔奕

  校对团队:清香柚子,因雅而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