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腾讯和暴雪当背景板,这个“电竞总监”是怎么忽悠电竞圈几百号人的...

 情报姬 2020-12-22

文丨春辞 审核丨甜咖啡

排版丨雪花 封面丨雪花

近日,电竞圈爆出一超级大瓜。一个自称从哈佛和牛津毕业,在港大读书的“业界大佬”顶着“前暴雪赛事运营总监”的头衔招摇撞骗,最终事迹败露,以假装自杀的方式逃之夭夭。

旭东老仙的吃瓜总结

据传中招人数超过300人,其中不乏电竞圈的顶级大老板、知名媒体,各行业论坛、电竞峰会还邀请他作为特邀嘉宾演讲,一时间圈内群情激愤,可又觉得荒诞好笑。

回顾他这一年多来行骗的过程,简直就是真人版《猫鼠游戏》。

接下来咱们就来和各位捋一捋这个骗子的所作所为,还有他如何在电竞圈从下往上一路爬到了人脉圈的顶点,从各个大佬手中骗取钱财。

和《猫鼠游戏》中主角所做一样,骗子想要进入某个圈子,就首先要伪造出一个身份,他使用的艺名为夏花,并且开始为自己塑造一个优秀大佬的人设:

从暴雪离职,明年入职腾讯。

一个暴雪一个腾讯,都是圈内响当当的两个名头,夏花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不要李鬼撞上李逵——如何避过腾讯和暴雪工作人员的耳目?

他用的伎俩很简单却很好用:瞒天过海、混淆概念。

先是尽可能不与暴雪和腾讯的员工直接接触,也不直接过多的谈论本职工作,如果碰上了就是打太极拳,混淆腾讯和腾竞这两者概念的不同,扰乱众人的视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游移于各个私聊窗口间。

暴雪旗下的联赛品牌OWL

为什么暴雪和腾讯的头衔这么大反而容易蒙混呢?其原因恰恰是太大了,大家互相之间都拿不准——谁敢说自己就认全了各个部门的同事?何况是前同事/未入职的同事?

暴雪方面,国内的游戏业务主要都由网易承办,而腾竞(腾竞体育)则是由腾讯和拳头合资成立的公司,虽然和腾讯是子母公司关系,但公司运营原则上来说母公司不会插手子公司的业务操作,承办公司也不会过问主办公司的人事动向。

正是这种不过问,让夏花有了扎好这个‘暴雪离职入职腾讯’人设的机会。那么,扎好根之后,他要如何发展,甚至如何利用这个人设套现骗钱呢?

方法也很简单,加很多好友,和立人设时完全相同的思路。

夏花会告诉A:B是我的朋友。

同时,夏花告诉B:A是我的朋友。

这样,A和B就会觉得夏花是他的好友,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只要没人拆穿,这个人设就可以获得继续发展的机会。

接下来,便是套现。骗钱是比较狠的手段,更加稳健的手段则是通过这些人际关系得到一些简单的圈内红利:

夏花的姓名还挂在此次大会的邀请名单上

像这样的峰会活动举办筹备的流程是主办方向认识的相关媒体和从业人员进行邀请,接着主办方会为参加活动的嘉宾提供来往机票、酒店以及住宿费用的报销,通常还会有额外的车马费进行补贴。

据业内从业人员透露该费用往往在500-1000左右不等,个别会更高。但此类活动并不多,拖得时间越久假人设暴露的风险就越大,夏花需要更快更多的来钱。

他选择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借钱。

最先开始是借小钱,再然后随着人设扎的越来越稳,人际关系越往上爬,来钱越来越快,夏花就想骗更多的钱:

与电竞圈相关联的金融圈也没有幸免于难,被夏花行骗了非常恐怖的金额,此时的夏花已经敢说出“收购网红公司月流水过千万”的谎话。

但这世界上没有天衣无缝的谎言,总有露出的马脚,圈内人怀疑的目光盯上了夏花:

夏花在自我介绍时说母亲是法院审判长,后面又说母亲未婚先孕,在过去那个更加保守的年代这两个名词几乎很难联系到同一个女性身上,而他借钱同时身份证不对的行为引起了部分人的警觉。

在那之后,夏花一条自导自演自杀的朋友圈点燃了这种怀疑:

马脚,就来自于这一张朋友圈后包扎的图片。原因无他,实在包扎的太业余了。

而这,也正是夏花彻底败露的根源。过分‘关心’夏花的业内人们,在面对自杀这种事时,都做了最正确的选择——报警。

成是因为人设,是因为“A和B的朋友,那就是AB的朋友”,是因为圈内人对这种身份并不感到怀疑。

而败,也正是因为夏花过度相信这种人性的惯性,玩弄人性之中那部分天性。

在东窗事发之后,夏花的身份证被扒出来是假的。

败露之后,夏花没有任何犹豫,选择了退群并跑路。

而被骗钱的电竞圈内人们复盘这件事,也意识到了此前夏花种种行为中透露出的各个细节上的不和谐。

除了骗财,还被爆出骗了女生,同时在群里留下了辱骂Coser的言论……

关于此次自杀事件,圈内人的推论有二:

其一是要发给特定的金主看,按错了没有屏蔽其他人,导致事情败露;其二则是借钱太多,感觉到了圈内人对他的怀疑,准备借此机会跑路。但无论如何,夏花行骗了大量的金额早就达到了立案的标准,在各大公司报警之后夏花要面临的是来自全社会的追捕。

事情逐渐发酵之后,行业大佬也开始吐槽,知名毒奶解说黄旭东表示,“睁眼说瞎话”这种原始的骗术能骗倒圈内逾三百人,值得反思。知名电竞媒体人张亿博也觉得荒诞:一个骗子的社交圈竟然已经积累了相当雄厚的人脉资源,达到了电竞圈的顶点,几乎可以和专业公关人员媲美——

这样魔幻现实主义的案例,不免让人想起那个招摇撞骗的经典电影《猫鼠游戏》的现实原型人物——弗兰克·阿巴内尔

16岁时伪造支票骗取400万美金,成为FBI历史上最年轻的通缉犯;假扮飞行员,还真的开上了飞机,周游了二十多个国家,骗了一大票空姐;因为律师难假扮就真人上阵,还真给他考上了……

在《猫鼠游戏》电影的结局,主角小李子停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最后弃暗投明选择加入了FBI,把自己的天分和技术用在了为人民财产安全做贡献上。

相比之下,现实中这位电竞版弗兰克真就没什么牌面,蹭吃蹭喝蹭酒店,骗了点钱最后还败露落得个自杀逃跑的下场。

正如上文那位大佬所说,“这些问题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为什么正常的商务社交可以被一个骗子耍得如此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必要的身份验证是否因为拘泥于所谓的“面子上过不去”而省略了?

我们是不是安逸得太久了,放松了警惕,以至于不相信这样的人还存在于2020年的互联网和游戏传媒行业?

对即时沟通软件的过度依赖,是否让每个人都成了小小的信息孤岛?

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希望公安机关能够迅速将这个骗子捉拿归案,为受害者讨回损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