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术溯源

 知易行难nev5ph 2020-12-22

风水术是一种环境选择的学问,以求在选择、建造、布局环境的过程中趋利避害。根据对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的考古研究,我们发现,那里的居民已经有了这种明确的选择意识。西安半坡原始村落大约建于6500多年前,环绕村落有一条大壕沟,靠居民区一边的沟沿高出对面沟沿约一米,这是挖沟时将掘出的土堆积在内口沿形成的,壕沟是为了保护居民区安全而挖的。半圆形的壕沟和村落以南的河流在居住区的东南形成一个两水交汇的“合口”,这正是风水格局。有意思的是,许多古村落遗址被现代的村落或城镇叠压,在甘肃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69处遗址。在河南淇水沿岸某段的15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聚落选址就已经很讲究了。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村落二水交汇合口风水格局

郭璞《葬书》中说:“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风水中推崇的四个方位神的名称,古代称为“四象”或“四陆”。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的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墓葬中,在墓主人的左右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着龙、虎图案。龙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登,状似腾飞。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垂,四肢交递,如行走状。这一考古发现证明那时就出现了青龙、白虎的观念。

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蚌壳青龙白虎图

    1938年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中国建筑史》刊印了一个四神兽的塑饰图案,作者尹东忠太及译补者陈清泉认为它是“宗周丰京瓦当”图案:“四神之像,虽磨灭而不鲜明,但中央之‘丰丰’字,则极明了。”丰京营建于晚商之时,周伐崇之后,丰京规模十分可观,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周礼·考工记》中也记有四象,不过西方是熊和虎。而丰京瓦当的四神兽,西方像熊(虎)之状。

宗周丰京瓦当

    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发掘了公元前433年或稍后的曾侯乙墓,墓的东室的一件漆箱盖的面上,环绕中心的大“斗”字,有一圈二十八宿的古代名称。盖两端绘有青龙、白虎的图像。反映了当时四象和二十八宿早已融于民俗生活之中。秦汉之后,四神兽瓦当已经相当普遍了。

河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漆箱盖青龙白虎二十八宿图饰

风水思想在秦汉时期已有较深的影响了。秦代大将蒙恬奉秦始皇之命北修长城,后来秦始皇死后,赵高矫诏逼蒙恬自杀,当时的民间以为蒙恬之死应归罪于他“绝地脉”。虽说司马迁认为蒙恬身为名将,当时应该劝谏秦始皇放弃修筑长城,让百姓大乱后可以修养生息,跟地脉没有什么关系,但也说明秦时已经有了“地脉”的观念。《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一部风水方位之书《宫宅地形》,归于形法类。形法类中相地、相物、相畜之法兼而有之,其中特别指出的相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宫室、屋舍,表明汉代修建城郭都邑及房舍,已充分考虑其周围的形势和自然环境。早在此前的《周礼·考工记》中,就已明确规定了各级城市的建造法式如形制、规模、大小等,规定“王之城方九里……侯伯之城方七里”;《管子·地员》中也指出都邑位置的选择要“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等等。而《宫室地形》便是秦汉时代人们考察山川、选择聚落、兴建都邑经验的理论总结,从中已可以窥见风水理论的端倪了。东汉民风已经很重视丧葬了,这导致了风水观念的发生。《后汉书·郭镇传》记载说东汉顺帝时,河南人吴雄少时家贫葬母,不选择土地和时间就把母亲葬了,巫士说吴雄将来要被灭族的,但后来吴雄和儿子、孙子都官至廷尉,没有凶祸。《后汉书·袁安传》记载,袁安的父亲死后,他的母亲要他去访求葬地。袁安在路上遇见三位书生,书生们指着一块地说:“葬此地当世为三公。”袁安就把父亲葬在那块地里,后来果然累世隆盛。东汉士人对居住环境也很讲究,《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仲长统对住宅的要求是“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币,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背山临流,前有场圃,这正是风水术对阳宅的基本要求。

魏晋时期,风水体系已初步形成。三国时魏国著名的术士管辂善卜筮和天文地理之术,他曾根据风水中的“四象”来判断阴宅的吉凶。有一次,他从毋丘俭的墓边经过,依树而叹:“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后来果然应验。后来有人借管氏的名气推出了《管氏地理指蒙》这部集相地术大成的著作,《指蒙》有托名管辂的序文,认为人是从五土中生出,人的行动都是由体中气的运行支配的,这种气消歇了人也就死了,身体重新归于五土,这就是返本归元之道。全书以五行说论丧葬,共十卷,详论阴阳交感、望气寻龙等,显然不是管辂生活的曹魏时代所能完成的。但管辂时代对葬地的认识可能已经从秦汉时代的重“形”发展到“形”、“气”兼有了。

晋代的郭璞是风水理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大师。郭璞字景纯,他爱好经术,博学多才,不擅言谈却精于词赋。郭璞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历法,有位郭公居于河东,精于卜筮,郭璞跟随他学习。郭公把“青囊中书”九卷传给他,从此郭璞五行、天文、卜筮无所不通,即使古代的京房、管辂也比不上他。据《南史·张裕传》记载,张裕的曾祖父张澄准备葬父,郭璞为他占地,说葬在某处,张澄可活过五十岁,官居三司之位,但子孙不会繁盛;而葬在另一处,活的年纪差不多会减半,官位只能达到卿或校,但后世都会显贵。张澄于是把父亲葬在比较差的那一块地,结果他果然位至光禄,活了64岁,子孙昌炎。郭璞的母亲死了,他在暨阳择了一块地葬母,离水仅百步远。有人认为墓地离水太近了会被水淹没,郭璞则预测水会退去。后来果然沙土上覆,墓周围几十里都成为良田。这件事使郭璞名声大振。郭璞是个好色之徒,他的好友桓彝每次造访他,他都在和妇人嬉戏。郭璞说:“桓彝啊,你每次来都可以径直进房,无须回避,只是不可在厕所找我,否则,我和你都将大祸临头。”桓彝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一次大醉后走进了郭璞家的厕所,郭璞正在裸身散发地衔刀设腏,看到桓彝他大惊失色,说:“我俩都要罹难了。”不久,王敦谋反,命郭璞卜筮,结果是不吉,王敦大怒之下杀了郭璞。桓彝也死于苏峻之乱。

郭璞(选自清·任渭长《列仙酒牌》)

郭璞死后,有传说他成了仙。《洞仙传》记载郭璞出殡后的第三天,南州市场上有人见郭璞卖掉了平生的服饰,并与相识一块谈话。王敦听说了不信,打开郭璞的棺材,尸体已经不见了。都说郭璞得到了尸解之道,成为了司水的水伯。郭璞生前占筮了的事情很多是灵验的,死后又传说成了仙,于是后人也把他奉为风水术的鼻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