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蛾扑火的安娜

 菩提恶之花 2020-12-22

越过海滩


丁尼生  (英国)


太阳沉没,晚星闪烁,
一个清晰的呼声在召唤我!
愿海滩不要哀泣呜咽,
当我出海的时刻。

浑然流动的潮水似已睡去,
潮太满了.反而无声无息,
从无边的海洋里汲取的,

如今又复归去。

暮色茫茫,晚钟轻轻.
接着是黑暗降临!
但愿不要有诀别的悲痛
当我启航的时辰;

虽然潮水会把我带到无限遥远,
越出我们的时间、空间,
我希望见到领航人,面对着面,
当我越过了海滩。

(飞白译)


飞蛾扑火安娜



俄罗斯文学,是绕不开托翁的,故此喜欢俄罗斯文学,尤喜托尔斯泰。

即便托尔斯泰的平民意识再强,他也是个世袭大地主,只不过50岁的反思《忏悔录》,写于《安娜·卡列尼娜》完成后两年。事实上,《忏悔录》共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卢梭、托尔斯泰、奥古斯丁写的,而托翁的这本,读得最迟。

人与书,书与人,多少讲点缘分。没有哪一本书是必读的,人生就是个圆,绕了一圈,作了不胜枚举的无用功归来而不知,读书可能会缩短这种惘然。托翁50岁以后的何去何从,人生到底有无意义,皆在那本《忏悔录》。

我们为什么活着?诸如此类的问题,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没有找到答案,她走向的自杀,这种挣扎和痛苦,其实是属于托尔斯泰的。实际上,安娜在幸福的虚无里展现出的笨拙和脆弱,包括追逐的情人,都不是真实的爱,仅是欲望。

最近一次改编托翁的《安娜·卡列尼娜》,2012版的同名电影是乔·怀特的英伦调调,这种圣彼得堡与莫斯科的奢靡华丽,美轮美奂平平淡淡地把安娜推向最后深深地绝望。

写作《安娜·卡列尼娜》之后,不能自持的托翁写了《忏悔录》,说是忏悔,更多的是思索,所以他最后找到了还是类似苏格拉底、叔本华一样的答案,生命本没有意义,就是一场从头到尾的虚无。

阅读《安娜·卡列尼娜》,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基本上时断时续,完全有别于《简爱》,托尔斯泰有些句子有些战栗压抑,但夏洛蒂最后还是有惊无险的欢快,圆满的结局显得平面肤浅,或许就是生活另一种模样。

奥勃朗斯基曾和列文谈到爱情,“现在有两个女人,一个始终坚持她的权利,也就是坚持要她的爱情,但你却不能给她;另一个女人为你牺牲了一切,对你却毫无所求。你该怎么办?怎么办才好呢?这是一个大悲剧。”

其实列文和安娜就是同一种人,托尔斯泰笔下并行的两条线,赴汤蹈火,一为爱情,一为人生意义。所有的选择,皆属于自由真实感触,莎翁的慈悲,就是没有责怪,没有对错。

看大师的书,感慨良多,却茫然无所适从。直到翻阅至安娜与渥伦斯基终于走在一起,死神的窥视一直没有离开,才知晓托翁文字进行下去的艰难与决绝。

安娜临死之前的心理独白,很难想象之后莎翁《忏悔录》的阴影,没有安娜灵与肉最后毁灭的交织,“连她的死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可恶女人的死法”,不过即便没有安娜追求欲望抑或爱情的燃烧,人生最后,还不是灰烬一把?

【油画:阿尔塔瓦兹德Talalyan和马拉特·马尔加良艾轩(亚美尼亚)】

   前文回溯     

奇迹男孩|惟愿世界多些心灵的善意

嫦娥应悔偷灵药

赫尔曼·黑塞|有一朵盛开的生命

伯德小姐|无能为力的爱着

浮世绘|这一世看不尽的风景

我们与狗狗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我们要长久地凝视河水, 直至重新认出对方

- The End -



【花花君】

一个文艺大叔的个人呓语

读书、看电影

用心灵旅行

长按指纹3秒“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zhl172901515】

【欢迎添加交流    个人微信号:ahzhangh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