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善教研| 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太行森林 2020-12-22
上善教研
 
 

 12月16日,为深入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张贤锋副校长亲身示范,为高段语文组的老师们带来了一节文言文课堂教学——《伯牙鼓琴》。

导入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由古筝乐曲《高山流水》导入,在悠扬的乐曲中诉说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接着读题质疑,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一、初读:读正确,理解文意

       张校长十分细致地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与语气词,引导学生除了语气词的停顿,其他词句间的停顿也得注意,并出示句段让学生练读。

       二、再读:读出节奏和感情

       引导学生在解决了词语的基础上,读出古诗韵味,接着,老师在扬扬琴音中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句子间的停顿。

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一、探究明知音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思考:

   (1)细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2)品读“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和“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两句,发挥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说说对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心情的理解。

       学生在小组内抒发己见,老师俯身倾听,相机指导,似乎老师与学生此刻也成了“知音”。

      二、品“善”悟知音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出彩之处,教师循循善诱,学生相机汇报。是琴使这两个身份相去甚远人联系到一起了成了知音;伯牙鼓琴时想要表达的是“志在高山与流水”。

       通过朗读,结合图文,发挥想象与联想,品读“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和“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两句。

       结合《伯牙苦苦寻知音》故事梗概,理解子期所听懂的不止是琴声,还有伯牙的情怀、志向和心胸。

       三、朗读解知音

  再用朗读去感受相遇知音的那份快乐和幸福。

悟读“痛”——摔断瑶琴凤尾寒

        一、品“绝”,思知音

       讲述之后故事,伯牙、子期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传来子期因病去世的消息。

       出示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体会伯牙的悲痛欲绝、痛不欲生。所以伯牙“破琴绝弦”,通过师生共读“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感悟伯牙与子期真挚的友情。

        二、知“情”,惜知音

        “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融入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知音时,也要倍加珍惜!最后在优美的乐声中再读再感悟。

       朋友易得,知音难求;伯牙子期,千古佳话。张校长执教的《伯牙鼓琴》一课,让大家如同畅饮一杯醇香的美酒,细品一盏幽香的茶。

       整节课大家都沉浸在美妙的读书声中。这篇短短的文言文在他的倾心讲述下得到了极为精妙的阐释,指引了大家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读、借助注释、结合资料等方法理解文言文,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将语文教学真正地落到实处。

wint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