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 乔:山那边,水那边

 弯刀d3f18kib6v 2020-12-22

山那边,水那边

冠 乔

(一)

最先听到北村的名字还是在“文化和旅游部”官网上,2020年7月,铜山区柳泉镇北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北村位于微山湖畔,环山抱水,风景秀丽。十六个山头三面环绕,一片郁郁葱葱的翠绿掩映之下,白墙黛瓦的民居散落其间,村舍青烟相映成趣。西面微山湖碧波荡漾,楼山岛、钓鱼台点缀其间,千亩荷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一脚踏进这片宁静与清新的土地,陡然生出一种误入桃花源的心境。
北村下辖“塔山”“北村”“西村”三个自然村。东入村口,村间“Y”字型道路平整铺展,左边一支指向北村、西村,右边指向塔山。我们的乡村之行就是从塔山开始的。

(二)

沿山坡漫步,一棵棵高大的梧桐树下,石路、石屋、石磨,古井、古树、古巷,听着水声,伴着蝉鸣,嗅着花香,山野之风扑面而来。仔细品味,这微风里有泥土的气息、庄稼的芬芳,不时还夹杂着一些清欢味、烟火气,乡村的一切,总是美的真实,美的简单,美的动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退休村干部刘学会兼做向导,他向我们介绍道:“塔山是一个山村,当年修建的都是石房子,不用勾缝,不用抹灰,我们叫做“干碴瓦”,开山劈石就地取材,将各种不规则的石头凿平,一块块垒起来,然后上梁搭檩,覆草缮瓦,虽然看起来简陋,但房基稳固,遮风避雨,冬暖夏凉。
我们注意到这些石房子大都建在半山腰,无论是堂屋、偏房,还是过道、院墙,确也一律的“干碴瓦”,庄重古朴,简约自然。当年暴雨成灾,微山湖畔泄洪不畅,石房子建在半山腰无疑是最好选择。如今生活条件改善,村里早已修建了完备的下水道系统,新房子大都改建到山下,代之而来的,也改成了整齐气派的楼房。
半山腰的石房子陆续闲置起来。如今,村里依据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深挖“渔元素”和“石元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些旧房子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适当修复改造之后,村里建起了“渔歌子”“米袋子”“乡里寒舍”等民俗集聚区,形成了“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幅画,一院一盆景”的人文景观。


路边有一座石房子独门独院,院内菜园一片碧绿,门头写着“骑行驿站”四个大字。刘学会向我们介绍道:骑行的驴友来北村旅行,一天玩不过瘾,可选择在“骑行驿站”住宿。想想也是,骑行累了,夜宿农家老屋,窗外蛙声一片,荷风送香,竹露滴响,发发呆,打打盹,晚上吃吃烧烤,品品湖鲜,感受乡野渔村风情,的确是不错选择。
另一处房子上挂着渔船、渔网,墙面画着舢板、摇橹、荷花、游鱼,山墙上“湖边的日子”五个大字赫然入目,院内有高大的皂角树,还有几棵柿子树、石榴树、玉兰树,树下有石桌、石凳、吊床、秋千,紫薇、月季开得正艳,一窝鸡雏忙着追逐一只半大的花蝴蝶,两只羊羔慵懒地吃着青草,三四只小白兔蹦来蹦去……刘学会说,这里是“乡里寒舍”一角,度假休闲的游客非常喜欢入住体验,一般会选择一家人共同入住,“寒舍”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一应俱全,入住家庭倍感自然亲切,一如住进自家的院子。
听完介绍,我们轻轻叩开一家“寒舍”房门,一位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大大方方地欢迎我们进院参观。厨房里地锅烧得正欢,“女主人”笑吟吟地烧着柴火,红红的火苗似乎映照出内心的闲适与喜悦。小姑娘介绍说,老爸是做饭高手,烧“地锅鸡”堪称一绝。只见老爸围一幅围裙,上身着休闲背心,脖子上搭了个白毛巾,一如“寒舍”的主人。他招呼我们坐下喝茶,待会大伙儿一起吃地锅鸡、“老鳖靠河沿”“鱼羊藏方”。老爸双手蘸着面,熟练揪小块面团儿放进冷水盆,然后双手合掌轻拍,一只只筋软白嫩的喝饼,在他手中如变魔术一般,迅捷准确地贴在了锅沿。一锅红艳香气扑鼻,突突突冒着热气,令人垂涎,几位看客大呼过瘾,一个个咽着吐沫压起了馋虫,怕是快要拔不动腿了。


出门见到一棵古槐,据说唐贞观年间种植,树龄已前余年,根部有个大洞,可以塞进足球,树冠却依然蓊蓊郁郁,遮天蔽日。乡亲们敬畏这株古槐,婚丧嫁娶、逢年过节都会前来祭拜,树身、树枝上挂满了祈祥纳福的红绳子和红丝带。据说面对古树许愿很“灵验”,村里好多孩子考取了名牌大学,也有许愿家庭走向了富裕,带来了好运。既然乡亲们深信不疑,我们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个个双手合十,闭目许愿,祝愿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
沿石路走到山顶,湖中风光尽收眼底,一座红色长廊格外醒目,长廊两侧商铺林立,人来人往,一派繁荣景象。刘学会告诉我们,那是楼山岛步行街商业区,由村民入股、合作社出资修建,游客特别喜欢这里的土特产和微山湖湖鲜,是周边绝无仅有的绿色产品,到访者无不购买带回尝鲜。我们这才注意到来北村旅游的游客之多,湖边游泳场人头攒动,偌大一个停车场,各种大客车、小汽车、客货车、三轮车满满当当,游乐场、文化广场、莲花礼堂与商贸区现代建筑高度契合,连同周边的楼山岛、钓鱼台、百草园、千亩观荷园、百亩葡萄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三面青山,一面碧湖,登高远眺,把酒临风,顿觉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远处的微山湖浮光跃金,点点渔帆似在银装素帛上滑动,钓鱼台西边不远,就是十八座连城之一的留城沉没地。古留城曾为汉代留侯张良的封地,也是鲁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年市井俨然、楼舍栉比,富商巨贾云集,人车熙来攘往,唐代以前一直保持繁荣景象。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大自然的神功奇妙无比,到了明代,随着剧烈频繁的地壳变动,加之黄河连年泛滥成灾,古留城突然在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在铜山利国一带,至今还有“明洪武22年,留城一夜之间陷落水中”的传说,据说某年六月的一个早晨,随着天崩地裂一声巨响,耳边响起了哗哗的流水声,整个留城顷刻陷落,顿时化作水天相连的茫茫泽国。
 
(三)

告别美丽的“渔村风情塔山”,我们乘坐的电瓶车款款驶向“耕读文化北村”和“梦里田园西村”。山村道路平缓,行道树枝繁叶茂,蜿蜒曲折的沙底小河,顺着山根涓涓流淌。刘学会告诉我们,北村、西村两个自然村地处偏僻的山旮旯,当年靠天吃饭,老百姓穷得叮当响,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邻村的媳妇没人愿意嫁过来。曾有湖里的媳妇嫁到北村,过不惯村里贫穷闭塞的生活,一气之下沿湖逃离,结果山路太差走不通,只好又含泪折回。
沿途看到一条水渠,从低洼的湖口蜿蜒流向北村山顶,山坡绿意盎然,林木繁盛,刘学会介绍说,当年生产条件差,土地贫瘠,村里流传着“山上洪水湖里流,地里庄稼旱焦头”的民谣。为改变两村面貌,村里下决心挖山开河,村民用勤劳双手修建了这条幸福渠,把微山湖水引向了山坡。如今,幸福渠引来清清湖水,灌溉北村1000多亩良田,村前村后开挖了鱼塘,养起了水产,搞起了蔬菜大棚,特别是村书记刘广铎等新支部班子上任之后,北村在经济转型中有一次迎来新生,依托特色村容村貌和乡村民俗风情,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开发微山湖特产序列,开办网店、直营店和连锁店,如今北村集体收入近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万元,千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旅游年收入3000多万元。百姓得到实惠,交口称赞说:“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书!”
在北村、西村一路行走,淳厚古朴的乡村风情扑面而来,手拿簸箕的农妇、湖边浣洗的少女、田间放牛的老者、道途打醋的孩童,一组组乡村生活场景引人注目。“丰收在望”“半耕半读”“芦苇深深”“打鱼归来”,一组组文化雕塑惟妙惟肖。连同纷至沓来的游客,五颜六色的花海,诗情画意的文化墙,熟悉的犬吠鸡鸣,古朴的村落,醇雅的民风,乡村处处营造出“一畦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的诗情画意,带给了游人恬淡的惬意,唤醒了游子久违的乡愁。
村南是三百亩水稻种植区,放眼望去,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远处的油绿流淌着沁人肺腑的稻菽豆香,镶嵌在叶尖上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仿佛陶醉在一幅巨大的田园诗意画卷里。
村西养蚕植桑,是一大片茂盛的桑园。低矮的桑树片片交错,仿佛一道道绿色长廊,扒开树叶,红红绿绿的桑葚挂满枝头,有的淡淡发紫,有的红中带绿,有的绿中带白,犹如颗颗红宝石、紫水晶、祖母绿,晶莹剔透,令人垂涎。

村后有成片成片的鱼塘,喂养着鲫鱼、黑鱼、鲢鱼、草鱼和微山湖特有的四鼻孔鲤鱼。“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在池塘边农家乐餐馆,我们有幸品尝了微山湖特产美味,尤其一道“糖醋四孔鲤鱼”佳肴更是名不虚传,酸甜可口,外酥里嫩,吃的满口鱼香,不忍停箸。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罗瑞卿和徐州市长张光中陪同下登临云龙山,谈及徐州风物,主席特别提到了天下驰名的四孔鲤鱼,张市长灵机一动,当即安排厨师特制了一道糖醋四孔鲤鱼名菜,主席品尝后赞不绝口。无独有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到了南京,也专门提出要尝一尝微山湖四孔鲤鱼,吃过这道名菜,尼克松频频竖起大拇指点赞。
夕阳西下时分,我们的北村之旅行将结束。此时的山村又换上了绮丽神秘的情调,群山隐藏在阳光背影里,山谷变成了含黛的深蓝色,山峦变成了滴翠的浅蓝色,缭绕在山谷石崖上的薄雾,好像湛蓝的海水在流动,山坡上隐约可见的楼山岛、钓鱼台,更显得深邃神秘。
房舍升起袅袅炊烟,好像穿白纱的少女翩翩起舞,在夕阳照耀下婀娜多姿。天空飞来一排排大雁,橙红色的余晖铺在湖面上,将群峰、田野、房舍、绿树、红荷、飞鸟倒映在湖水里,时而又被晚归的渔舟荡碎,化作了一条条起伏的涟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