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梅花岭 2020-12-22

赵孟頫是中国楷书四大家之,更是元代书坛托古改制、复兴晋法、借古开今的领袖。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九月,时年五十七岁的赵孟頫奉诏自吴兴(今浙江湖州)乘舟北上,前往大都(今北京)。船行至浙江南浔,为赵送行的独孤长老拿出一件《宋拓定武兰亭》。他爱不释手,从独孤长老处“乞得”,得以带去大都。此次北行历时一月有余,旅途无事,赵孟頫时时展卷赏玩《定武兰亭》,先后写下十三段跋文,后人称之为《兰亭序十三跋》。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将他用笔的精到圆润、结体的飘逸挺拔发挥到了极致。那么今天的书法人士应该从哪些方面欣赏学习《兰亭十三跋》呢?笔者以为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欣赏学习:

第一,欣赏学习其精美的行书艺术。元朝至大三年,赵孟頫已经57岁,书法造诣已经炉火纯青,再加上朝廷再次征召,乘舟北行途中又意外得到独孤长老献出的真本《定武兰亭》,喜出望外,所以能静心深玩细赏《兰亭序》,也能以不激不励的心态书写题跋,从而为后世留下了书法奇文奇品。这很符合孙过庭书法创作“五合”的条件。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第二,欣赏学习其精辟的书法论断。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还提出了十分精辟的书法论断,其中有几段跋文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体会,(一)“第五跋: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这里强调了得到古人名帖名迹、专心而学便可名世的成功经验,对于今人仍有启发。(二)“第六跋: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这段跋语强调书法学习要玩味古人法帖,完全弄明白其用笔之意,才为有益。同时也指出,王羲之写兰亭序用的是“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所以很神奇,这就是说王羲之很善于用笔。(三)“第七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这段跋语有四层意思,一是论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是赵孟頫论书名言,值得记取;二是指出“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这是对王羲之书法风格及地位的重要论述;三是论述“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这是对齐梁时期书法的重要评论,发人深思;四是强调“古法终不可失”,书法是有法度的书写行为,必须运用古人(主要是晋人)探索形成的用笔、结字的法度进行书法才不致偏废。(四)第九跋: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学兰亭者亦然。黄太史亦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意非学书者不知也。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这段跋语提醒学书者不能仅学“二王”书法的外形,而要学习其用笔、结字、骨力、雄秀、势态等本质的东西。(五)“第十一跋: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这段跋语一是论述右军书入神品的原因是人品甚高,这就强调学习书法不仅要努力学习技法,还要学习树立高贵的人品;二是批判“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痛斥其“薄俗可鄙,可鄙。”这就进一步强调学习书法首先要端正人品,谦虚谨慎久久为功地坚持学习,不能急于求成、虚浮自夸。

第三,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讲到了唐宋时期《兰亭序》摹刻、流传、真赝鉴别等相关知识,对于今人研究学习《兰亭序》很有帮助。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针对《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古津新歌近期进行了认真临习,兹选临摹习作三幅分享书法师友,敬请批评指正。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的可学可赏之处有哪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