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护涂料体系盐雾试验的若干问题(三、划线方法和划线处的评定)

 工业涂料工程师 2020-12-22


防护涂料体系盐雾试验的若干问题(一、标准方法)

防护涂料体系盐雾试验的若干问题(二、试验结果的评判)

三、盐雾试验划线方法与划线处的评定

对试板进行划线后投入盐雾试验,其目的是可评估涂层受损后的耐腐蚀蔓延能力。尤其是含富锌底漆的防护涂层体系。因为富锌底漆被认为具有抑制锈蚀蔓延的能力而更需要对这个能力进行评估。因而,对一些耐久性要求高的涂层体系,采用盐雾试验评估其性能时,划线是常被要求的。但对于一些耐久性要求不高的涂料或涂层体系,也可以不划线。

各标准对划线方法的规定也并不相同。

ISO17872-2007,这个标准介绍了一些划线形状、位置以及划线工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出来看看。

ASTMD1654-2005,这个标准对划线工具、划线操作方法,以及划线试样的评定,做出了一些描述和规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出来看看。

1GB/T 1771-2008对划线的规定:


2ISO92272006GB/T10125-2012)对划线的规定:


1、划线工具

尽管各标准对划线工具作出了这样那样的规定,但我并未见到目前市面上有专门的标准化划线工具出售(建议卖盐雾试验箱的公司制作这类专门工具出售)。所以,划线是一项高难度的操作,既要划透涂层至底材,宽度要符合规定,又不要损坏边缘涂层(如造成边缘涂层松动或崩掉,必然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涂层越厚、越硬,则操作难度越大。

2、划线部位和形状

常见如下图:其中图2是最常用的。图6ISO20340-2003规定的,但2009版做了变更(见后面的附例)。大多数标准均要求划线部位(及划线之间)离板边不少于20(或25mm


3、划线深度和宽度

所有标准均要求划线应划透直至底材。GB/T 1771-2008规定划线宽度为0.31.0mmISO20340-2009规定划线宽度为2mm

4、划线处腐蚀评估方法标准

ISO 4628-82012这是我所见到的关于划线周围涂层剥离和腐蚀评价的方法标准。有兴趣的朋友可经查出来看看。ASTM D1654-2005中也有介绍。ISO4682-8准要求测量至少6个部位后取平均值。或当剥离或腐蚀区域不规则时,采用通过腐蚀面积折算成腐蚀宽度(或直径)的方法。


下面举几个例子:

1ISO 12944-6对划线的规定及划线周围腐蚀的评价。

——划痕的产生:

所用的划线工具应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如果不能,划线工具应是ISO 240919924.1.1条中所描述的(单刃割刀)。

划痕应平直,垂直或斜线(交叉),至少50mm长。另外,划痕应距任何板边缘至长20mm距离,整个划痕必须均划透直至底材。

——划痕周围腐蚀的评价:

盐雾试验后,测量横过划痕的腐蚀的最大宽度C值(毫米计量),计算底材上划痕处腐蚀蔓延M值,用下面公式计算:

M=C-W/2 

W是划痕的原始宽度(毫米计量)。

——要求:

基材上(至少两块底板)任何划痕处的单向锈蚀蔓延不超过1mm

2ISO20340-2009对划线的规定及划线周围腐蚀的评价:

——划线:

应该在每一个待测的样板涂层上划一条露出底材的划痕(见图1和图2)。划线需用到一个机械(像用钴钢钻钻开一条缝的工具)。划痕应该有50mm长,2mm宽,距离两长边12.5mm和一边短边25mm。划痕应该完全划透涂层露出金属底材。



——划痕处腐蚀评估:

用合适的方法除掉漆膜之后,测量9个点的腐蚀宽度(加速线中点,中点两侧各4个点,间距5mm)。计算腐蚀蔓延度M:方程M=C-W/2,方程中C9个点腐蚀宽度的平均值,W是线的初始宽度。

几个问题:

1、评估划痕处的腐蚀,是不是一定要除去涂层?

要看情况。在连续试验的中间进行评价,因为评价完后还要继续投入试验,显然不能去除涂层。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腐蚀流进行评价(显然不会准),或者按ISO4628-82012中第5.4条及下附图2进行评价。

 

盐雾试验完成后的评价,建议还是用合适的方法去除松动的涂层或整个涂层后进行评价。ISO4628-8以及ISO20340-2009也是这样要求的。然后通过目视观察(或使用放大镜)腐蚀区和未腐蚀区颜色的不同来进行区分。

2、划痕周围如果起泡如何评价?

这是目前评价的一个难点。因为没有标准已准确定义“划线区”是指离原划线多远的距离范围内。在此仅讨论一下,有几种情况:

——如果起泡和划线之间是松动的涂层(在评估时会去除),去除后若该部位已生锈,计入腐蚀蔓延应是合理的。该起泡就可不必写在报告中了。

——如果起泡和划线之间不是松动的涂层(按ISO4628-8中描述的方法不能轻易去除),该起泡算作板面起泡,应该也是不冤枉的。

——如果上面两种处理方式都不能令各方满意,那就干脆在报告中准确描述起泡的位置(离原划线的距离)、数量和大小,并附上照片(标示起泡位置)。

总结:

1、不同标准对划线的要求及划痕处的腐蚀蔓延评估,存在差异;

2、 我国缺少划线方法和要求的标准,缺少划痕周围腐蚀评价的方法标准来配套盐雾试验后的评价。或许尽快将转化ISO17872ISO4628-8ASTM D1654是一个办法;

3、我国应研制和出售专用的划线工具;

4、划线区起泡不太好评价。相关标准要细化。


学霸哥你能看完不容易,盯手机太久了,出来锻炼下身体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