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鼓岭(图游徽州85)

 zzm1008图书馆 2020-12-22

图片

打鼓岭是两年前我妹妹带我去的,同行的还有几位,在那里住了一休,打了一休牌,第二天游玩,下午打道回府。

打鼓岭位于安徽省黟县美溪,是新安江和青弋江的分水岭,打鼓河便是由此汇入青弋江。这里山峦重叠,林木繁茂,涧流飞泻几十户人家的村庄散落于山坞谷边,因岭而得名。

'打鼓岭'地名由来有二说:一说此地山高谷狭,莽莽丛林间群峰叠起,一道白练,在峭壁悬崖间飞珠溅玉,蒸云腾雾。那瀑布在山崖间三番冲折,泻入深潭,訇然有声,水声几经山谷回响,像无数面锣鼓在敲打,因而这山叫打鼓岭,岭上的人家叫打鼓村,岭下的小河叫打鼓河。另一说在打鼓潭附近的古道上,有一段石板路,当人负重一步一步蹬道而上时,瀑布声中便清晰传来时轻时重节奏感很强的鼓音。据说,以前上山拜菩萨的善男信女们行至至此,则一律踩着鼓点三步一跪五步一拜,甚是虔诚。说法虽异,但都肯定了一点,就是打鼓潭附近地质结构复杂,山谷迂回,谷中洞穴多。有一个最大的鸭嘴儿似的洞中,就曾驻扎过一个连的军队。而且,巨岩石道中暗流汩汩,那传出的声音宛若空腹鸣叫。

打鼓三瀑,就隐泻于这狭谷之中,四季飞悬,经年不绝。如若缘藤攀岩钻洞,便仿佛进入一个笙鼓齐鸣的仙境自上而下,一瀑一潭。一瀑好似少女粉颊上一缕刘海,秀丽拘谨,声若柳琴轻拨;二瀑恰如仙女甩袖,款款情深,声若箜篌慢捻;而三瀑则若壮士悬鼓抡槌,豪情万丈,冲穴响若惊雷。瀑下三潭,冬暖夏凉,各具风情一潭明净微荡,最宜掬饮,亦可煮茗爽心二潭幽柔深邃,最宜静观,任凭神思飞越三潭清亮平阔,最宜畅游,抑或伴鼓放歌,让山音袅袅。

若用'路村千回石径斜,溪流九曲几人家'来形容打鼓岭再贴切不过了。在岭的最高处,当地人叫'天台',据说,上面原有大佛堂,庙中供奉从九华山大天台请来的观世音菩萨,护庙的方丈还拴养着一灰一白两只老虎,曾一度香火旺盛,成为四乡八岭的朝圣地。后来,方丈圆寂,两只才老虎便挣脱了铁链,跑到极乐的西天世界去了。狭长而平阔的'天台'也一度成为盛产苞芦、芝麻等农作物的沃土。听说,赶着牛儿,犁架挂上饭盒,从这一头犁到那一头,正好吃午饭,复又折回,却已是日落西山了。抗战时期,这儿又几近成为战时的飞机场。现在,掩隐在丛林中的'天台'一度还留有飞机导航的方向标。

'天台'逶迤而下,原有十二个村落,而今仅存打鼓村、高笕、杨坑和十二坞这四个自然村了,原先朝圣的古道旁,现早已修起仅拖拉机行驶的盘山路。若从杨坑古道拾矶而上,交现于眼前的是:'粉墙巍峙新农舍,绿影婆娑秀竹林。岫嶂如屏藏画意,溪流似带漾诗心'。当年,这儿便是长影厂拍摄《母老虎上轿》的主景地。高笕村那蜿蜒的高脚水笕,溪水潺潺,芳草萋萋,古树悠道,着实为影片添上了田园牧歌般浓厚的一笔。

这儿几十户人家尽管被人谑称为美溪的高山族,可一点儿也不闭塞滞后,卫星电视和电话早已让他们走向了广阔世界!封山育林,兴建绿色银行;引进优良菌种,用杂木种植香菇木耳;利用高山气候,培植天然绿茶和苦丁茶。

打鼓岭人正踩着铿锵鼓点,走向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通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