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浴血塔拉瓦(四十五)

 ldtsg1957 2020-12-22

在认真研究了战役全过程之后,特纳少将于11月30日起草了一份题为“塔拉瓦之战教训”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马绍尔群岛主岛夸贾林防御坚固,与贝蒂奥不相上下。日军预计美军迟早会来进攻,肯定会加紧增强夸贾林的防御。为便于下一步作战,希望尽快做好以下准备:增加航空侦察;增配两栖运兵车、步兵登陆艇和对岸射击的舰只;加强对敌空袭。他希望陆基飞机能尽快发起对马绍尔群岛的持续空袭。在进攻的前几天,最好由舰载机对敌岛实施持续轰炸,并由战列舰和巡洋舰进行长时间的火力准备。

以特纳的“教训”为基础,尼米兹、理查森、斯普鲁恩斯组织太平洋舰队参谋部对塔拉瓦之战进行了详细研究。尼米兹下令在夏威夷卡胡拉韦小岛复制类似贝蒂奥的日军碉堡掩体,然后对其进行炮击、轰炸。事实证明,一般性火力无法破坏这种工事,只有用大口径舰炮进行慢速精确射击,发射延时引信炸弹才能将其彻底摧毁。

作为太平洋战场第一个在短时间内出现重大伤亡的战役,塔拉瓦之战对美国民众的影响是巨大的。开战以来,好莱坞在战争影片中往往将日军士兵塑造成目光短浅、愚昧无知的龅牙侏儒,这种形象被塔拉瓦战役完全打破。新闻报导中那些或漂浮在潟湖、或横卧在沙滩的美军士兵尸体震惊了美国民众,他们终于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

《血腥的塔拉瓦海滩》,美国媒体用如此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形容这场搏斗。因为预料能够轻松取胜,美军特意邀请了大批战地记者随军观摩,他们亲眼目睹了贝蒂奥之战最惊心动魄的前36小时。记者们的添油加醋更加深了民众对塔拉瓦的血腥印象。1943年12月4日,海军陆战队军士詹姆斯·卢卡斯的战地报导同时登上了《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媒体利用他的报导,刻意制造对读者眼球最大限度的冲击效应。以致于在很多年之后,愤怒的肖普依然对卢卡斯耿耿于怀。

不管如何,经过75小时45分钟激战,美国人总算取得了一场惨胜。另一家报纸的评论文章就比较客观:“上周,两三千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现在他们很多已经死去或者受伤——为美国打了一场足以名垂青史的战役,它将同康科德之战、博诺姆·理查德之战、阿拉莫之战和贝洛林苑之战一同被铭记——它的名字叫塔拉瓦战役。”

部分参战军官的言论变相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代表人物就是第五两栖军司令官霍兰·史密斯。他将本次作战喻为“南北战争时期的格底斯堡战役”。虽然北军取得了那次战役的最后胜利,但付出了伤亡23000人的惨重代价——南军伤亡28000人。霍兰认为,这种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失去了那么多战士的生命,代价太大了”。

霍兰进而直言不讳地指出,塔拉瓦之战完全没有必要,这是太平洋舰队乃至参谋长联席会议战略上的严重失误。美军完全可以凭借富纳富提、贝克岛等空军基地,像困死拉包儿那样困死塔拉瓦。日本海军没有解救岛上日军的能力。战役期间,日本联合舰队除派几艘潜艇和为数寥寥的攻击机进行偷袭之外,航母和水面舰艇龟缩不出,就是最佳的例证。他甚至怀疑将塔拉瓦作为海空基地的价值。最终霍兰高调宣布了自己的结论:强攻塔拉瓦毫无意义。霍兰这种作法,一定程度上是在宣泄自己在“电流行动”中沦为两位海军将领——斯普鲁恩斯和特纳——附庸的不满。值得提出的是,和他一起参战的其他高级军官如斯普鲁恩斯、特纳、希尔、朱利安、拉尔夫甚至肖普,均不认同霍兰的说法。

但是也有人站出来支持霍兰。对肖普获授荣誉勋章大为不满的埃德森抱怨说,作战部队在贝蒂奥每夺取一平方米土地,都要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这是海军陆战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其实当他登岛接过指挥权时,战役基本上胜负已定,起初最惊悸的36小时他根本就没看到。可能还嫌不够热闹,观摩战场的卡尔森在向报界讲述11月21日的战斗时,用了相当夸张的语言,“海斯少校的八团一营在水中5分钟就被击倒了100多人。”

因为海军陆战队总司令部的战报10天后才正式公布,这些报道在民众中传播极快。一些人甚至妄加猜测,5分钟内一个营就能死100多人,那总数还不死上好几万?这些言论对激化民众的情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战地摄影师诺曼·哈奇和比尔·凯莱赫拍摄的短片《与陆战队员同在塔拉瓦》被评为“1944年最佳短纪录片”和“美国电影学院奖”。但是播放之后,之后几个月海军陆战队的征兵工作成果下降了35%。

对尼米兹在塔拉瓦遭遇挫折,最激动的当属远在布里斯班的麦克阿瑟。他的反应好像是一方面为巨大的人员伤亡悲伤,另一方面又感到高兴。因为他曾经发出警告,夺取敌人重兵盘踞的岛屿将会是一场灾难,事实证明他的说法完全正确。麦克阿瑟一直对将中太平洋作为主攻方向而将他置于次要地位耿耿于怀,这回终于逮住了发泄的机会。他要求陆军部长特使奥斯本少将向史汀生和罗斯福转达自己的观点:“海军这些正面攻击,如塔拉瓦之战,简直就是个悲剧,它使美国人遭到了灾难性的大屠杀,牺牲完全是可以避免的。”随后他宣称,“海军没有理解太平洋战略。如果让我全面指挥对日作战,战争再过一年多点就能结束。”后文我们会多次提到,一遇与海军发生争论,麦克阿瑟马上会把塔拉瓦之战作为抬高自己攻击对手的“淬毒暗器”。

和麦克阿瑟类似,在珍珠港一直“郁郁不得志”的里查森中将也算是找到了反击机会。他将美军在贝蒂奥伤亡惨重的原因归结为将地面作战交给海军陆战队指挥,而他们是不懂得地面作战的。理查森煞有介事地给尼米兹出具了一份正式备忘录:解散第五两栖军,建立一个陆军的军取而代之,统一指挥中太平洋的所有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他没明说这个军应该归谁指挥,但谁都清楚他的意思是他自己。对这种建议,尼米兹简直懒得搭理。要是老酒肯定会说:先去看看你陆军第二十七师在马金的表现吧。

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瞬间成了美国公众和舆论界口诛笔伐的对象。那些阵亡人员的家属纷纷写信指责尼米兹。一位母亲在信中这样写道:“是你在塔拉瓦杀死了我的儿子。”尼米兹对此表示理解,“母亲失去儿子的痛苦是巨大的,应该给她们适当的安慰。至于我的进退荣辱,相信历史会给予公正的评价。”尼米兹坚持对每一封信都要回复。看到信件实在太多,拉马尔就越俎代庖,带着参谋们回复了大部分信件,只将言辞不太激烈的一些信件留给尼米兹亲自回复。

斯普鲁恩斯看望伤兵

谢尔曼少将

肖普上将

肖普号导弹驱逐舰

今日遗留

今日遗留

今日遗留

今日遗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