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头条:千佛崖之秋

 田野文学馆 2020-12-22

自坐禅谷慧忠国师像往西,越过月牙桥,狭谷突然变窄,两山之间仅有十几米宽。抬起头,天成了一条线。站在崖下的石路上,往对岸望去,千佛崖就像一幅挂在墙上的画,突然展现在游人面前了。

千佛崖其是一面巨大的水锈石群。这面崖,高50位米,宽近百米。崖顶上,被秋霜洗黄了的桦树、栎树、槭树手挽着手,站立成一排,一群,俨然像一支饰着金色丽纱的歌女,裸露着奶黄色的胴体,在萧瑟的秋风中婆娑起舞,展现着消魂的倩姿。崖的东边,长着枯黄的茅草。无数朵野菊花散在草丛里,眨着金色的眼睛。崖的西边,一挂瀑布从天而降,落在巨石上,溅起无数粒水珠,弥漫在峡谷里。

最好的景色当然还是千佛崖本身。在这面垂直的悬崖上,有无数块钟乳石粘连在一起。它们或倒挂,或耸立,或仰卧,或半蹲。有的像虎头;有的似豹尾;有的像孔雀翅膀;有的似狐狸的眼睛;有的像少女的娇靥,有的似男人的臂膊……千姿百态,惟妙惟峭。千佛崖的下面,有一个天然石洞。石洞不深,站着一位罗汉。罗汉双脚蹬地,双手托住洞顶,精神抖擞,气壮山河。导游说,这就是神仙传说中的撑天罗汉。他力大无比,天塌能撑,地陷能填。

千佛崖的名字来源于一段美丽的传说。传说,春秋时期,丹江岸边有一座城,叫龙城。龙城住着一位楚国大王。楚王有3个女人。大女儿叫金善,二女儿叫银善,三女儿叫妙善。妙善不爱金、不爱银,18岁出家到香严寺附近的尼姑庵当了尼姑。女儿们长大成人后,楚王得了一种怪病,双目失明,奄奄一息。大夫说,要治好病,须自己亲生骨肉的双眼双臂做药引。金善、银善听后,丢下父亲,逃出了家门。妙善得知父王患病的消息,急忙赶回家里。她取出一把刀,先挖出自己的双眼,又砍下了自己的双臂。妙善救活了父亲,便往香严寺附近的尼姑庵走去。她走到坐禅谷,失足掉到了悬崖下。坐禅谷里的野牛、野马、蝴蝶、鱼儿、鸟儿都赶过来,扑到崖下,用身体把妙善托住,附在了悬崖上。佛祖听说后,赐妙善千手千眼,封为千手观音。救妙善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都升天成佛。自此,坐禅谷便有了千佛崖。至今,香严寺的藏经楼里,还供奉有千手观音呢!

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对生活中真、善、美的一种向往。其实,这千佛崖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原来,崖顶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与含有碳酸钙的石灰岩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以碳酸氢钙为主的各种形态的钟乳石,吸附于崖上。这种变化非常缓慢,经过几百万年才能形成这种奇观,地理学称之为喀斯特地貌。

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这千佛崖与美丽的妙善姑娘联系在一起;还是希望这崖上的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都是佛;还是希望这美丽的秋色与千佛崖上演绎的真善美一起,走进千百万游客的心里。

“万壑瀑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①。抬起头,一行大雁排成“人”字形,正从千佛崖飞过。天,瓦蓝瓦蓝的,飘着几丝淡淡的白云!(注:①出自元朝萨都刺的《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电话:13569243979 0377—6922915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