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丙元图说淅川养"虫"故事【大型图文书-淅川脱贫档案7】

 田野文学馆 2020-12-22

盛世科扬农业科技公司建在山岗上的花粉虫养殖基地

赵丙元创作手记

根据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中摄协“影像见证新时代 聚焦扶贫决胜期:2018—2020大型影像跨界驻点调研创作工程”河南省的创作团队,于2018年 8 月到河南省的深度贫困县淅川县,采访拍摄这个县的扶贫攻坚工作。采访过程,令我感悟颇多。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这里山清水秀,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底蕴都很丰厚。这样一个有山有水有资源的县之所以会成为全省的深度贫困县,我们在与淅川县的有关领导座谈中了解得知:为了确保南水北调,确保丹江的水质更好,淅川的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这是致贫的主要原因。

扶贫攻坚考验着淅川人的大局意识,考验着淅川人的牺牲精神,考验着淅川人在困难面前的作为。扶贫攻坚的战役打响后,淅川县没有被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所吓倒。淅川县委、县政府立足淅川位于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对环境有特殊要求这一特殊县情,积极探索既要确保淅川的环保达到“一湖清水”水更清的要求,又必须要找出适合县情实际而开展脱贫攻坚的道路。在采访过程中,我看到了每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全县群众落实县委的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寻找新的优势,引进和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水源地贫困县产业扶贫的绿色路子。

淅川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果业和零污染养殖业。我所拍摄的《养虫“养”出致富路》扶贫专题,是围绕淅川县所引进的黄粉虫养殖项目的实施与发展以及项目扶贫的效果进行采访的。黄粉虫产业是淅川县开展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 2016年引进南阳市博洋虫业落户淅川,成立盛世科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香花镇建立基地,采取村企联建,在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公司依托利用贫困户每户5000元的政府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每年每户500元),吸收贫困户家庭成员到扶贫车间当工人,每月工资1800元。村企联建扶贫车间的模式使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极大调动了贫困户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加强领导,巩固和推广该产业扶贫的模式,2018年6月淅川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黄粉虫扶贫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采访过程中,我分别走访了香花镇的盛世科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九重镇的欣飞翔黄粉虫养殖有限公司、盛和社区鲲鹏黄粉虫养殖专业合作社,走进香花镇扶贫车间和何家沟村、贾沟村、三碑岗村、胡岗村、武店村、柴沟村、盛湾村、马沟村等村的黄粉虫扶贫车间。2018年9月14日上午,当我走进香花镇扶贫车间,车间外墙壁上书写着十个巨幅大红黑体字一下子令我兴奋——“千企带千村,合力拔穷根”!这条巨幅标语让我领悟到了淅川人探寻产业扶贫的道路和坚定这条道路的决心。在所到的扶贫车间里,我所见到的是工人们干活专业,工作热情高涨。盛世科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胡博告诉我:黄粉虫养殖是一项无污染、零排放的生态养殖业,符合丹江水质的保护要求,况且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小,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淅川山区村庄建扶贫车间,村民一边到车间务工挣钱,一边还能在工作倒班时干农活,很受村民欢迎。在盛和社区鲲鹏黄粉虫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扶贫车间里,我就看到了一位妇女在做选虫工作,而在她的身旁就有两个围着她玩耍的孩童。

在黄粉虫扶贫车间上班的工人,每个月能挣1800元人民币,干满勤了还能有200元奖金,每年都能拿到20000元钱的稳定收入。目前,淅川县已在全县14个乡镇建设了24个村的黄粉虫扶贫车间,已带动467户贫困户脱贫。2019年4月11日我来到淅川县香花镇的柴沟村,这个村是淅川县最边远的村庄,距淅川县城90多公里,坐落在与湖北省交界的深山里,曾是个深度贫困村。我们从香花镇出发开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奔波3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当路过村庄原址看到遗留的土坯房时,不用介绍也能感受到这个村以前的贫困状况。再往前走越上山头,一座崭新的村庄映在眼前,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在村党支部办公楼上高高飘扬,村民所住的徽派连体别墅在蓝天绿水青山的映衬下格外漂亮。离村1公里处丹江边上的山梁上的工厂,是柴沟村的黄粉虫扶贫车间,在车间里上班的16名贫困户工人今年已经全部脱贫。我走访了几个在黄粉虫养殖车间上班的已脱贫的工人的家,家里电视机、空调、洗衣机、冰箱、煤气炉灶等现代生活用品基本都有。裴从风和她的爱人正在院子里和砂浆装修房子,张小会和爱人在修剪院子里的果树,赵志英在服侍婆母起床,他们的脸上都挂着幸福和满足,此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柴沟村走向富足的祝福!

对于淅川的扶贫攻坚,黄粉虫产业扶贫仅仅是若干个环保养殖业的产业扶贫的组成部分,这个产业的社会效益,《养虫“养”出致富路》专题文章已有阐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产业扶贫的功效揭示了淅川人对精准扶贫的追求,诠释了淅川人在牺牲面前的担当和作为。

赵丙元图说淅川养虫故事(精选)

1、盛世科扬为贫困村建设的黄粉虫养殖扶贫车间。

2、骑电动车上下班的贫困户工人。

3、往车间送料。

4、何家沟村黄粉虫车间一角

5、贾沟村黄粉虫车间一角。

6、三碑岗村黄粉虫车间一角。

7、胡岗村黄粉虫饲料车间。

8、盛世科扬公司负责人到车间帮贫困户工人掌握新设备。

9、生产热情高涨的贫困户工人。

10、黄粉虫项目带贫户何家沟村何志胜家已经脱贫

11、黄粉虫项目带贫户何家沟村何志胜家已经脱贫

12、九重镇武店村黄粉虫育种车间。

13、九重镇武店村工人给幼虫进饲料。

14九重镇武店村贫困户工人刘道娥,月月都拿满勤工资,她被公司树为生产标兵。

15、淅川县黄粉虫养殖有限公司经理孙鹏欣和住武店村第一书记刘峰到刘道娥家征求意见并为她带去奖金。

16、香花镇黄粉虫烘焙车间。

17、正在选种的柴沟村贫困户工人赵志英,她的家今年已经实现了脱贫。

18、从黄粉虫项目扶贫车间下班回家的贫困户工人。

19、赵志英正在撒满春光的新房庭院晾晒衣物。

20、迁建在丹江岸边的柴沟新村。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