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扶贫故事--淅川脱贫档案18】凤凰追梦脱贫路

 田野文学馆 2020-12-22

本文节选自《石榴红了-淅川脱贫档案》,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摄影/赵新敏 ,文/田野。

2010年4月4日,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横沟村五组村容村貌,村里只有一条3,5米宽,1,8公里的水泥路通向外界。

淅川县大石桥乡横沟村是凤凰山下的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以赵新敏为首的几位成功人士回到家乡,成立了凤凰古寨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凤凰毛竹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在党的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横沟村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之路,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摄影家兼领头雁的赵新敏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了横沟村人在脱贫路上的追梦历程。

赵新敏是横沟村雷营自然组的村民。在兄妹七人中,赵新敏排行老四。1985年,赵新敏高中毕业。由于横沟村是深山区,赵新敏兄妹多,家里太穷,父亲担心他娶不下媳妇,便让他学习摄影技术。1988年,赵新敏开始背着相机走村串户拍摄照片。1989年7月1日,赵新敏在淅川县城开了一家照相馆。经过30年的发展,赵新敏在淅川开办了薇薇新娘和亲亲宝贝两家影楼,营业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拥有员工40余人。

2014年清明节,赵新敏去横沟老家祭祖,遇到了童年小伙伴郑学文。郑学文成家后,一直举家在外地务工谋生。当他们看到自己从小生活的小山村一天一天地破败,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赵新敏说:“学文,你回来带着乡亲们干,钱我拿,咱们共同努力,彻底改变横沟村的落后面貌。”郑学文没有犹豫,两个人一拍即合。4月22日,淅川县大石桥乡凤凰毛竹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有32户112个村民入股,其中贫困户18户,78人,党员6人。合作社制定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样,十年成品牌”的宏伟目标,迈开了脱贫路上的追梦脚步。

要想富,先修路。横沟村距离县城的直线距离并不远,特别是到X011线金河镇干沟河桥段的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可是,当时只有一条公路与大石桥集镇相连,从县城到横沟村需要走X011线,经过金河、老城、大石桥,然后迂回到横沟,50余公里。赵新敏多次与县交通部门沟通,希望能够沿着干沟河修一条路,打通横沟村通往县城的瓶颈。可是,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村级公路由村里筹资修建路基,协调相关事宜。由于路基涉及两个乡镇三个村,赵新敏一个村一个村做工作,一家一户做工作,并且自己一个人出资修建路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打通了通往县城的捷径。村民们去县城,再也不用绕远路了,新路可以节约近2个小时的车程。

2016年,脱贫攻坚任务正式列入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横沟村被认定为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国家脱贫政策的推动下,横沟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驶入了快车道。

2015年10月28日,航拍淅川县大石桥乡横沟村五组村庄原貌,村庄2015年8月修好一条3,8公里的通向淅川县城最近的村村通公路。

横沟村缺水,祖祖辈辈吃的是坑池水、屋檐水,遇到天旱,就只能到十里外的黑水庵挑水吃。凤凰毛竹种植合作社在赵新敏、郑学文的带领下,修建了几个坑池和小型水坝,但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横沟村最困难的时候,淅川县环保局驻横沟村第一书记王良积极向单位汇报,多次与县水利局沟通、协调,赢得了县水利部门的支持,为横沟村打了4眼深水井,修建了3座蓄水池、2个小型水坝,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横沟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横沟村是深山村。多年来,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村民们大多举家外出,最严重时候,雷营自然组(五组)30余户只有4户在家居住。村里的房子大多是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或土木结构。由于长期无人居住,许多房屋成了险房,院子里杂草横生,荆棘遍地。2017年4月,横沟村易地搬迁项目破土动工,在横沟村设置了两个集中安置点,共安置贫困户99户,还有35户搬迁进了县城。贫困户郑天祥今年58岁,儿子在焦作市武陟县成了家。可是,由于横沟村交通条件差,家里只有3间屋架房,儿媳不愿意回老家横沟。孙女已经13岁,他们没有回过一次老家,这一直成为老郑的心病。2017年春节,郑天祥在横沟新村分了一套易地搬迁房,14年都没有回过家的儿媳终于领着孙子、孙女回到了横沟村,老郑逢人就说党的扶贫政策好。

2019年3月24日,横沟村举办第三届凤凰古寨,连翘花海登山赏花文化节,村子2018年发展乡村旅游,新盖了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项目,村子焕然一新。

横沟村山多地少,耕地原来种的是小麦、玉米和红薯,收入低,并且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土地撂荒现象严重。赵新敏成立凤凰毛竹种植专业合作社后,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或者将土地租赁给合作社,合作社种植了毛竹、油牡丹、油葵、月季等附加值大的观赏作物,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凤凰古寨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了凤凰古寨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3A级公厕、木栈道、野炊地、拓展训练营等设施和项目,开展农游一体化产业。经过5年的发展,原来的农民变成了凤凰古寨旅游公司的股东和职工,可以按月领到工资,按年得到分红。

在横沟采访的日子里,横沟村的村民们都说,横沟村的发展离不开赵新敏不计个人得失的投资,离不开党的扶贫政策。而赵新敏却说,横沟村的脱贫之路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除了党的政策之外,还有横沟村父老乡亲们不畏艰难、团结一心的付出。郑学文每个月只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可是,他没日没夜地带领大家一起修路、种花,毫无怨言。雷章栓是一位年近70的老人,儿子要接他进城享清福,可是,他不仅不去,而且5年来坚持不离不弃地到合作社上班。雷章栓说:“我在横沟村生活了一辈子,做梦都想让家乡变个模样。好不容易赶上了好时光,我哪里舍得离开?横沟村发展好了,我就是死,也会笑着死的。”

2018年9月4日,横沟村新村村貌,自2014年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村里修路,打井,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走长线乡村旅游脱贫路子。

为了横沟村的发展,赵新敏已经投资了1000余万元,几乎把30年来开设影楼赚来的钱全部花光,并且,现在两座影楼的利润也还在源源不断地投向横沟。女儿劝他说:“爸爸,你好不容易从横沟那座大山里走出来,现在为啥非要回去发展?这1000多万元,你跟我妈在淅川这小县城几辈子也花不完呀。”赵新敏只是简单地给女儿说了一句话:“因为,横沟是我的家乡,也是你的家乡,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是!”女儿看到父亲眼眶里的泪水,一下子明白了父亲那大海一般的内心世界。

凤凰追梦脱贫路。横沟村的农民在赵新敏的带领下,以凤凰古寨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沐浴着党的春风,以凤凰涅槃的精神,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富裕走向富强和美丽!

附:朋友委托的小广告,需要丹江坐船可拨打15224888887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