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降低越冬蜂的死亡率

 大兵大兵大 2020-12-23

来年蜂群的好坏,秋繁是基础,越冬是关键。要想降低越冬的死亡率,除抓好秋繁、彻底治螨、防病治病外,还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优质足够的饲料

现在的越冬饲料多以白糖为主,一定用一级的白砂糖。化糖时,可以用清洁干净的冷水(50kg糖加35kg水)搅拌溶化即可。无需用开水,用开水化糖,如兑水过少,冷却后容易结晶,反而不利。饲喂一定要早,让蜜蜂充分酿造。蜜脾的封盖率要达到90%以上,蜂蜜有吸湿性,不封盖的蜜脾吸收水分后易变质,尤其是室内越冬,会增大越冬蜂的死亡率。饲喂过晚,适龄越冬蜂参加酿造越冬饲料,也会在越冬期死亡,增大了越冬蜂的死亡率。

越冬饲料一定要集中饲喂,在丹东地区,有5个月的越冬期,每千克蜜蜂需两张满蜜脾,蜂群越壮,需要的越冬饲料越多。


二、蜂脾数量要适当

蜜蜂是以蜂团形式越冬的,蜂脾不宜过多,每千克蜂放3张脾,为便于蜂群遇热时散团,每箱蜂应多加1张。脾多有两个缺点:

(1)气温忽然降低时,脾多蜜蜂结团慢,容易扒皮死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越冬巢脾的排列,一般中间是少蜜脾,两边是满蜜脾,中间蜜脾吃完后,蜂群移向一侧,当这一侧也吃完,虽然另一侧有蜜,因中间空脾相隔,无法移向另一侧而全群饿死。脾多饲料零散就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有的蜂友5脾蜂加8张脾,越冬效果不会太好,其实有6张脾就足够了。前边说越冬饲料要集中,也是为了解决因饲料零散而加脾过多的问题。


三、调整蜂群

包装前蜂要进行调整,蜂群的大小要基本平均,蜂群越冬有强有弱会顾此失彼,照顾了弱群,强群容易伤热,照顾了强群则弱群受冻,冬季管理很难做好。


四、要防止二次产卵

二次产卵有两种情况:一是因补喂越冬饲料过晚引起的。蜂王本已停产,由于大量饲喂,刺激蜂王再度产卵。所以喂越冬饲料一定要早;再一种情况是秋季囚王停产,放王过早,蜂王又产卵。秋季囚王的蜂群,可在越冬包装的同时放王(囚王时放置王笼,把能抽动的那根栅棍,长的一端向上)。蜜蜂此时已结团,有钳子轻轻提起栅棍,让蜂王自己出来,既安全又省事,还能防止蜜蜂飞出蜂箱而冻死。


五、控制好温度

温度应尽量控制在±3℃之间,蜂群强壮应适当低一些,蜂群偏弱要适当高一些。要多进行箱外观察,通过蜂群的声音、蜂尸等现象,判断越冬温度是否适宜。蜂场一定要有温度计,再结合箱外观察到的现象,就可以找出蜂群越冬的适宜温度。入户和保温要宜晚不宜早,温度控制宁低不高。低了,蜂群可以紧缩蜂团来调节,无大害;高了,蜂群会解团,闹箱,浪费饲料或缺氧,解决不好,后果严重。


六、加强通风

初学养蜂的人越冬时总怕蜂群受冻,其实越冬死亡的蜂群没有冻死的,都是越冬管理不佳,蜂群受热过多消耗饲料,造成饲料不够饥饿而死;或通风不良,因缺氧造成蜂群不安定,饲料食用过多,饥饿而死。一个5-6脾的蜂群,即使在-10℃,只要饲料充足,也是安然无恙的,如果缺氧,其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通风比保温更重要。我这几年采用篷布越冬法(见《中国蜂业》2018年第12期)温度控制在±3℃,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双开巢门(巢门长40mm,高8mm),纱盖和大盖之间不加任何保温物,也不放覆布,越冬蜂死亡率非常低。箱底死蜂从没有发霉现象。


七、留有足够的空间

空间是留给蜂群遇热扩散的地方,越冬温度是不可能固定的,尤其是室外越冬,受气候影响,变化较大,留有足够的空间十分重要。丹东地区一般在2kg及以上的蜂群就应加继箱,继箱上放1张蜜脾即可。如果放过多巢脾,尤其是双王群,因有隔王板,蜜蜂又有向上性,喜爱在继箱上结团,蜂王在巢箱上不来易冻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继箱只放1张脾,蜜脾要斜放,让脾与隔王板直接接触,半蜜脾要将有蜜一面向下,便于蜜蜂结团和食用。遇热时,蜂团扩展到继箱,遇冷则撤回巢箱,上下自如。观察饲料剩余情况时,不必拿下继箱,只要继箱上有蜜,就安然无恙。


八、做好防震、防鼠工作

蜂场要远离公路,防止来往车辆震动影响蜜蜂越冬。防止家禽或大牲畜进蜂场,蜂场经常撒毒饵,防止鼠害,蜂箱巢门高度不应越过8mm,防止小老鼠进入蜂箱内,老鼠虽小,进去一只,会将蜂群搅得天昏地暗。


蜂好养,冬难越。越冬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且不可包装完就大事完毕,这样来春很难有好蜂群。在丹东地区,越冬蜂的死亡率应该在10%-20%之间,如果死亡率过大,应找出原因。

文章选自《中国蜂业》,如有冒犯,敬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