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邵东花鼓戏的伴奏

 周志军7o76b1m4 2020-12-23

所谓的“邵东花鼓戏”,是指形成于今湖南省邵东市境内的一种被称之为“花鼓戏”的戏曲。


邵东花鼓戏的伴奏,传统上称为“场面”,进行伴奏被称为搞场面。

而“文场武场”则分别指打击乐与管弦乐,合称文武场。

又称“后台”。


乐器配制方面,较全面的话,最低需要:高胡,中胡,低胡,洋琴,祁剧唢呐,大唢呐,小唢呐,鼓,梆子,铙,钹,小锣,大锣,各一件。有的还有响板,小板鼓,堂鼓,(甚至从小到大的套鼓)。

传统上绝对不用常规二胡。

人员则是高胡一人,中胡一人,低胡一人,洋琴一人,祁剧唢呐大唢呐小唢呐一人兼,鼓梆子一人,铙钹一人,小锣大锣一人,共8人。戏称“三打五行”,没有中胡则称“三打四相”。

当然,乐器或人数可以据情况减少或增加。

但最低也要有高胡,唢呐,锣鼓。

比如一些微型剧团,场面仅三个人。


高胡,并不是“高音胡琴”,而是“高亢胡琴”。因其声音高亢故名之。

高胡,为邵东花鼓戏的主奏,独具特色的地方乐器。少

琴筒用竹筒,直径约两寸(6~8公分左右),长约六寸(20公分),蒙以黄禾蛇皮(黄禾蛇为本地最常见的一种无毒蛇类,非黄锦蛇),现在都是用生态皮(仿生塑料膜)。

琴码用一长度为两三公分的小段高梁杆或苳(芭)茅草茎(本地一种高大的茅草类)。

担子(琴杆),轸子(弦轴),弓子,弦,则完全与二胡相同。

定弦比二胡一般的要低一个音(大二度),音质燥硬,音线粗糙,音量大而亮,邵阳话叫做“刚刚叫的”,穿透力强,总体上是高亢,故名高胡。

又因为谐空弦音而称之为“唝吤”琴,(内弦如“唝”外弦如“吤”)。

在手按指法一般与二胡有别,多用切把演奏。

川调用托腔伴奏,其他声腔类用保腔伴奏。

2∥6弦为北手,5∥2弦为南手,1∥5弦为5∥2的反手,3∥7弦为2∥6的降调,4∥1弦为5∥2的升调,6∥3弦为5∥2的降调,加上独一根弦演奏,合称六板半。

演奏主奏高胡称为司琴,其人称琴师。

(高胡,在邵东民间很是流行,历史已不可考,民间儒道释师等宗教音乐,民间丝弦,民间歌曲及说唱音乐等,皆用之演奏)。

中胡,即中音胡琴,也是竹筒,直径四寸(12-13公分)左右,长约七寸,比高胡低一个八度。现在多用常规大中音二胡。


低胡,传统上也是竹筒的,直径约六寸(二十公分),长约八寸,比高胡低两个八度。

现在已经难以见到了,多以大提琴代用。


扬琴不用介绍。


唢呐。

一种是大唢呐,又称三呐子,用的是“衡山长子”,又称“喳子”(叫喳喳之故),八孔。

主要用于锣鼓牌子与川调方面,更主要用于川调北路,吹奏前奏,间奏,尾奏,每一句唱腔的最后一节(仅接接过门才如此,联板不用),但是,若是小姑娘(或花旦)所唱,或花腔,则又改用小呐子了。

一种是小唢呐,小呐子,比长子高一个八度,多用于吹奏走场及小调的过门。

另一种是祁剧唢呐,因按孔较大,而称“大眼公”,相比于以上两种唢呐,其音量大,声线粗,显得更为粗犷。用干吹奏大牌子曲调(如大开门,九腔,等),称之为头堂。往往加上前两种唢呐(高中低齐全>以及全套打击乐,气势宏伟磅礴。

这个若放在演出前,则又叫打闹台。

邵东花鼓戏,其唢呐演奏,气氛甚是热闹。

<这里说一句,邵东民间儒道释师等宗教团队,他们的音乐有湘路与祁路之别,前者不用祁剧唢呐)。


打击乐。

又称响器。

组成是一鼓(战多种形制的组合鼓)四“金”加梆子(或课子),或加响板。

锣鼓又称开台。其中大锣又叫哐(音狂)锣。小锣又叫碗锣,较小。铙钹又叫镲子,俗称銏銏,其中较小那一对又叫壳子。

基本上来自祁剧,几同祁剧一模一样,效果以粗犷见长。

最大的特色是大锣与大钞(又叫大銏銏)较大,前者直径一尺五(60公分)以上,后者直径一尺三(40公分>以上。这二者一响,有一种振撼人心的感觉。

演奏鼓称为司鼓,其人称鼓师∴。


若舞台较宽,则武场人员坐右边,面对左而坐,从前至后衣次是司鼓,钞锣,吊锣。文场左,从前至后依次是高中低胡扬琴呐子。

舞台较深,则在后部。

舞台较小,则有可能坐于台下贴近舞台的任何位置,只看方便了,历史上因为没有扩音设备,为不掩演员声音,一般不放台前,现在则多在台前。


而比较讲究的,则把文武场设在舞台左边靠后位,围坐,一般称之为“乐池”。


(此文,只是最底层民间艺人的观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