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洲仅三所!从全球大学人工智能Top50排名,看中国路在何方?

 RoboSpeak 2020-12-23

在今年的10月中旬,乌镇智库联合网易科技、网易智能发布了《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系列报告。报告对人工智能中的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包括企业分布规模、投融资情况、研究成果、细分领域等。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就人工智能方向列出了全球TOP50的大学排名。



查阅整份报告之后,我们发现人工智能全球Top50的大学几乎都是来自北美、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地区的大学,唯一上榜的亚洲大学分别是排名37的台湾大学、排名47的东京大学、以及排名50的新加坡国立大学。遗憾的是中国大陆以及香港的高校都没有上榜。

来自清华大学的徐魁表示这种评价方式有将以往的研究成果的权重给的很高倾向,也就是说这个指标只代表了大陆过去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成绩是不准确的,中国最近几年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成就是非常可观的,而这个影响力现在在整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全范围中目前体现不出来。

1
现在谈论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为时过早


去年6月在英国皇家学会举行的“2014图灵测试”大会上,聊天程序“尤金·古斯特曼”(EugeneGoostman)首次“通过”了图灵测试。在成功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对人工智能的争议,其中争议最多的莫过于很多人将人类对话的模拟脚本与人工智能画上等号,其实两者相差甚远。从认知的角度上来讲,它仅仅是程序的一部分,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思考。


如果说国际最尖端的机器人都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那国内的机器人又如何呢?让我们再把思绪转回到国内WRC机器人展会,这个展会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杂乱无章,商用机器人与家用机器人混杂在一起,数控机床、航天飞行器、军用拆弹机器人、航天星球登陆器以及民用山寨机器人等等,让人看不出个所以然。倒是一大堆公模生产被贴上各种科技发展公司LOGO的跳舞机器人吸引了现场不少小孩子的注意。然而除了跳舞之外,对用户来讲并没有任何卵用。

2
未来中国需要更接地气的智能机器人


中国不缺少制造能力,只是缺乏创造精神,WRC展会上,我们看到国产机器人更多的是崇拜与模仿,部分展出的机器人更是不知所云,甚至让观展者干到恐惧与反感。中国的某些国资背景单位,只是把机器人项目单独立项来申请国家科研经费,并未真正意义上想去研究和开发机器人项目。

马化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所以它缔造了腾讯帝国,开创了互联网全民模仿时代的先河。现如今中国机器人产业也处在快速模仿阶段,虽然机器人公模贴标,开源衍生系统等在这个行业来讲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似乎很多企业都有能力去做智能机器人产品,但这些企业却没有想通将这些公模的机器人卖给谁,尴尬的局面就这样随之而出现了。B端卖不动就转向C端市场,在机器人身上增加个屏幕,或是在外观上更加酷炫一些,声称机器人拥有几百种语言表达方式,和充分的自我学习进化能力。

3
中国人工智能未来新出路


语音识别领域将快速实现商业化部署。通过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自然语言的的深度理解,一直是工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人工智能的各项领域中,自然语言处理是最为成熟的技术,由此引来各大企业纷纷进军布局。在未来3年内,成熟化的语音产品将通过云平台和智能硬件平台快速实现商业化部署。


人工智能产业将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在安防、交通监控、医疗、智能社区等多个领域全面刺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未来,各行业的应用需求以及消费者升级发展的需要将有效激活人工智能产品的活跃度,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2015年已经有大量企业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展开相关布局。从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结构上看,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60亿元,占比29.4%,服务机器人基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