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连载1:十张我喜爱的唱片,十个音响器材小短评

 影音CN 2020-12-23


【影音中国  hdavchina.com


每次写器材评论文章的时候,我都会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CD唱片作为参考唱片。而这些唱片绝大部分都是我多年来从国内外,或者朋友手上收集回来的。或许有人会这么问我:现在都网络流媒体音乐年代了,还需要花那么多精力去买唱片吗?但在我个人角度而言,趋势归趋势,个人归个人。作为个人而言,或多或少地总会有一些情怀,收集CD唱片是其中之一。尽管我喜欢收集唱片,可并不像某些老烧那样拒绝数码流媒体音乐,我家中的音响系统里面,同时拥有CD机和数码流媒体音乐播放器。而且有些专辑,我也同时拥有CD版本和流媒体音乐版本。曾经有人问我:这么做不就是瞎折腾吗?话虽如此,然而“发烧”本来就是折腾的,只要自己喜欢,从中得到喜悦,折腾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承上启下”的爱好者

我是80后,对音响和唱片的爱好传承至父亲。以我接触音响的历程而言,我属于“承上启下”的爱好者。为什么这样说呢?那是因为,我见证了影音市场以及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接触过黑胶唱机、卡带机、MD机、CD机、胆机、FM/AM收音机、LD机、录像机、VCD机等老一代的音响产品。同时也接触到新一代的音响产品和技术,如:蓝光机、数码流媒体播放器、PC Hi-Fi、4K UHD超高清数码影像、三维沉浸式音效等等。处于一个新旧交替过程的时期,让我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东西,也看到了市场和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残酷现实。

为什么继续收集CD唱片?

为什么继续收集CD唱片?最大的原因当然是为了听音乐。虽然CD唱片的数码技术规格才16bit/44.1kHz,比起现在动辄24bit/96kHz、24bit/192kHz的数码流媒体音乐,CD唱片的数码规格根本就是一个很落后的东西。可是CD唱片是一种实体化的音乐载体,从人的心理角度而言,花了钱买一个能拿在手上东西会比一串数字来得踏实。说到实体唱片载体,黑胶唱片也算其一,而且近年来发烧友们集体转卖CD,入手黑胶。可是,黑胶唱片的体积太大,维护比较麻烦,还需要一台黑胶唱机,而且一旦对音质有所要求,唱头、唱盘、唱臂,唱放等部件的投入不会少,也需要调校,所以它们并不是我所需要的东西。所以CD和流媒体音乐还是一个比较折中的选择。而且我喜欢CD唱片,不仅仅是里面的内容,有时候还很欣赏唱片的封面设计,这方面我曾经在几年前写过有关唱片封面画的文章。此外,我还能通过唱片内页里面获取到关于作曲家、演奏家、指挥,甚至唱片后期制作,录音地点,时间等相关信息等等,这就是我继续收集CD唱片的主要原因。80-90年代由DECCA、DG、Archive 、EMI、TELDEC等公司发行的古典音乐唱片是我特别喜欢收藏的。此外,Telarc、喇叭花、TACET等小型发烧唱片品牌的出品也属于我主要的收集目标。

音响是人做出来的,总有它的特性

在音响器材方面,尽管每一个品牌都宣称“重播出最真实的声音”,但只是一个宣传口号而已,实际上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同品牌的器材之间,甚至同一品牌不同系列的产品,在声音风格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使是专业录音棚用于唱片后期制作用的监听音箱,不同品牌之间也能听出声音差异。因此,不管唱片也好,音响也好,都是人做出来的,总会存在人为的因素,不同的零件、材质,以及调音手段等等多方面的影响会形成声音上的差异。

作为一名职业影音媒体人,同时也是一名爱好者,我在日常工作当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音响器材,但工作之余也有属于自己的爱好。所以,这期的专题里面我结合自己喜欢的唱片的同时,也对自己曾经接触过的器材作一个简单的总结,而且在往后的杂志内容里面还会继续为大家推介自己喜欢的唱片。

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

我首先要介绍的是维瓦尔第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的唱片,相信几乎每位音响发烧友手上都有一张《四季》。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由于受到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影响,有一种富丽堂皇、精雕细琢的感觉。演绎这部作品的唱片版本有很多,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有五个,包括Sir Neville Marriner (DECCA)、Felix Ayo(Philips)、TrevorPinnock (Archiv)、Salvatore Accardo(Philips)及Anne-SophieMutter (DG),而我个人则拥有Felix Ayo(Philips)和TrevorPinnock (Archiv)两个版本。

Archiv品牌的Trevor Pinnok版本以古乐来演绎这部作品,古香古色,可以说是一张能找到巴洛克音乐感觉的四季版本,而且演绎手法严谨,音色清新而优雅。至于Felix Ayo(Philips)版本《四季》,Felix Ayo(I Music乐团创始人及小提琴演奏家)正是因为演绎这部作品而在Grand Prix du Disque (迪斯克大奖赛)中获奖。相比起Trevor Pinnok版本,我觉得Felix Ayo版本在音乐意境的表达上似乎要更好一些,而且音色也更丰厚润泽,两个版本都各有其特色。不仅这样,Felix Ayo版本唱片的封面设计也是我喜欢的,通过四种植物状态来表达“春”、 “夏”、 “秋”、 “冬”四个季节,与作品本身的结合度很高。

高清晰,鲜活明快的音色

一款声像定位清晰、准确、音色鲜活明快的音箱往往能够表现出巴洛克时期音乐那种精雕细琢,富丽堂皇的声音特点。这方面或许是德国ELAC的LINE 240.3、LINE 300、LINE 400、LINE 500这四个系列的音箱比较对味,它们都用到著名的喷射式高音单元及水晶振膜中音和低音单元,走高清晰、快速干净、且精准细致的声音路线,乐器的定位非常清晰。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声音风格通常会给人带来一种冷调的感觉,时间长了耳朵会不太适应。所以在搭配功放的时候,可以选择音色润泽,精致和温暖的功放,例如SymphonicLine的功放就是挺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中和一下音箱本身冷调的声音特质,而且也不会太多地改变音箱本身高清晰、精细、且快速干净的特质。

它的功放的控制力也很到位,低音丰厚,柔韧有弹性,不暴躁猛烈。此外,Octave的胆机也值得推荐,有胆机温暖的特质,也有晶体管机良好的速度、解析力和瞬态。

(未完待续)


戳原文,更有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