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琴记,六

 史客郎骑行 2020-12-23

2019年4月7日,今年的清明时节艳阳高照,气温飙升至30°C,不是说雨纷纷的吗?

今天顾庭羿、小小、乐乐、锦峰苑的丁亦洋,四个小朋友参加,丁爸是我同好,是个骑行发烧友,经常参加马自骑一类的比赛,他今天压阵,乐乐妈骑了共享电瓶车同行。途中Ellen带着二年级的儿子,在东川路加入,过江到浦江镇后,直接回家,他们家就在浦江镇一带。

今天骑行寺嘴角、然后由杜吴线(杜行<->吴泾)轮渡过江,在浦江郊野公园稍稍转了转,再由陈车线(陈行<->车沟桥)轮渡回到浦西,回家,整半天,行程42公里。

从放鹤路转到莲花南路,到交大闵行校区西门和华师大闵行校区东门之间,下来休息留影。和中国传统的青瓦白墙不同,交大校园的建筑是红砖嵌白边,应该是西欧的建筑风格,交大校门是琉璃瓦,歇山顶,可说是中西合璧,这个和交大的发展是吻合的。

沿东川路向东,到龙吴路,向南骑到龙吴路的尽头,往东来到寺嘴角路,骑行了17公里,大家的体力都还不错,只是脸都晒得红彤彤的。

寺嘴角路位于黄浦江拐弯处,这个寺,有人考证是最早的静安寺。静安寺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希望“宁静平安,也许今天市区那个静安寺、静安区,是从这儿搬过去的,也许当时存在二个静安寺。


上海的母亲河是吴淞江,原来有十公里宽,浩浩荡荡,吴淞口是直接面对大海的。后来下游淤塞,涨成今天的浦东,吴淞口改为面向长江。吴淞江的河道越来越窄,经常发洪水,危害很大。

春申江以前叫横潦泾,从名字上看就知道是一条到处乱流的河,但水量很大。有人建议用春申江的水去冲刷吴淞江的河道,就在寺嘴角这个位置,把春申江和吴淞江的支流黄浦凿通,春申江由西往东流,黄浦由南往北流。二条河道沟通后,在寺嘴角拐了一个90度的大弯,像一个嘴角,因此得名。

水的特性是往低处流。春申江和黄浦沟通后,水量时大时小。当时主政苏州、松江是海瑞海青天,在寺嘴角的对岸,修了一座闸,从春申江上游来的水在闸下汇聚,水位加高,保证流向黄浦的水量足够大,可以冲刷吴淞江的下游河道。

因为黄浦的水流比吴淞江的水流更大,夺取了吴淞江的地位,吴淞江反而成了黄浦的支流。从那以后,春申江和黄浦,加上原来吴淞江的下游,合称黄浦江,成为上海第一大河。今天可能至少一半的上海人认为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这是误会。


江堤如独木桥

老潘又在指手画脚

海瑞修闸的那个位置,后来叫闸港。闸港原来是一条河,堵塞后在北面挖了一条人工运河,叫大治河,一直通到东海。还有向南流的一条河,叫金汇港,一直流到杭州湾,金汇港边上有一个金汇镇。

村口还保留了1930年代修建的一座碉堡,当年国民政府的国防工程,防范日本人从南边的进攻,淞沪会战后期,日本人确实从杭州湾登陆,抄了国军的后路,但登陆地点在更加西面的金山,这个碉堡没排上用场。仔细看,这座被遗弃的碉堡上居然有门牌号码。

从寺嘴角路出来,在龙吴路/东川路口接上Ellen母子俩,小朋友才上二年级,骑一辆儿童车,速度真不慢,可以跟上大部队。

到吴泾渡口上轮渡,此行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乘坐这种交通工具,很是新鲜。现在的小朋友不常用键盘、鼠标输入,因为智能手机都是触屏或者手写输入;相同的道理,新一代的上海人也不知道过黄浦江,曾经是必须坐轮渡的。

抓紧时间吃吃喝喝,补充食品和水分,让酸痛的肌肉放松一下,享受了一次小型的浦江游览,从闵浦大桥下穿过,来到浦东的杜行渡口,渡口旁边是浦江郊野公园的一角。

背景是闵浦大桥,世界上的桥大体上有四种:浮桥、索桥、梁桥和拱桥。黄浦江上的大桥基本上是索桥和梁桥的结合体。

在郊野公园稍转了转,接近中午了,天气越来越热,大家都想要回去,于是骑去陈行公路,从那边的渡口回浦西。

我们最小的骑手,在郊野公园内

6公里到陈行渡口,原来叫塘口渡,这次大家已经不感到新鲜了,于是小朋友们抓紧时间打游戏

胜利在望


上岸后还有10公里到正峰苑,这是最大的考验,小朋友们大多体力消耗达到极限,不过骑车的也都知道,即便感觉上体力到了极限,脚往下踩,总还是能驱动车子前进的,这个大概是和跑步最大的区别,跑步时,到了某个极限,就是迈不动腿,无法继续前进了。

终于,小朋友们全都坚持到了最后,各回各家,都是好样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