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川藏线骑行。六,新津

 史客郎骑行 2020-12-23

从成都到邛崃至少有三条路线,一是沿108国道往南,经新津到邛崃;一是沿318国道往西,经崇州、大邑到邛崃;或者沿成温邛快速路往西南,直接到邛崃。2017年那次,我们走的是新津那条线。

《卫藏通志》完整记载了川藏驿道的道里,成都到新津就是川藏驿道的第1站。从成都出发,中午在双流县打尖,晚上住宿新津县,共90里,于此更换夫马。也就是说,成都的马匹和押运人员只到此为止,往西的行程是另一拨夫马。

今天行程轻松,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锦江、岷江、双流

《水经注》时,岷江从都江堰出来后,先到临邛县,再到江原县,江原县相当于现在的崇州,临邛肯定不是汉代的那个临邛,临邛在西魏时期移县治崇庆,估计相当于今天青城山那个位置。

之后岷江向东北流到郫县,再东流到成都县,县境内“有二江,双流郡下”,扬雄的《蜀都赋》有“两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其中一条江是今天流经成都市区的锦江,蜀锦必须在这条江里洗濯才会特别的鲜明,朝廷在此设立锦官。

岷江再东流到广都县,到隋炀帝杨广时,为了避讳,借左思《蜀都赋》中“带二江之双流”语,广都县改称双流县。分蜀郡设立犍为郡后,广都(双流)是这二个郡的分野。岷江再东南流到犍为郡的武阳县,今天的新津位于汉代武阳县的北部。

由东向西进入青藏高原,要穿越由南北走向的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及其分水岭所构成的道道屏障,这个庞大的区域叫做六江流域,也叫横断山区。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历史上,嘉陵江曾被认为是长江正源,之后岷江被认为是长江正源,徐霞客通过实地踏查得出金沙江一支才是长江正源,但清朝康熙年间的胡渭不认可这种看法,依然坚持岷江为长江正源,胡渭是大经学家、地理学家,是官方《大清一统志》的编纂者之一,所以这也是清朝的官方态度。

这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区别,胡渭是坐而论道的典型,从来没有到野外考察,依然不失为一代地理大家。徐霞客一个功名都没有的穷书生,肯定没机会接触到那么丰富的藏书和资料,完全靠自己的游历,得到一点点的真理,但即便是《溯江纪源》一文也是错误百出。这二个伟大的地理学家的经历,令人叹惋。

岷江与大渡河在乐山交汇,大渡河比岷江要长几百公里,地理学上,河源惟长,所以岷江肯定不应该是江源,这一点很晚才被正式认可。2013年,中科院确认大渡河为岷江正源。

不过水文水利界仍以传统上的岷江东支为正源,如果是这样,岷江本身有东西二源:东源出自高程3727米的弓杠岭;西源出自高程4610米的朗架岭,一般以东源为正源,两源汇合于虹桥关上游川主寺后,自北向南流经茂汶、汶川、都江堰市;穿过成都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再经青神、乐山、犍为;于宜宾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711公里,以大渡河为正源,则全长1279公里。

成温邛快速路上的金马河

新津

犍为郡的郡治最早远在千里之外的鄨县,在今天贵州遵义附近,用来控制南方,之后在贵州地区设立了牂牁郡,犍为郡治大幅西移到川滇交界的南广,为今天云南的盐津县。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移治僰道,就是今天的宜宾,后又移至武阳,是今天的彭山区。

当时的武阳县治距离成都一百五十里,岷江上有一条索桥,叫汉安桥,平时江面宽一里半,每到夏秋季节江水暴涨,桥就被冲毁,年年修理年年毁,百姓非常苦恼。建安21年(216年),刘备刚刚夺得益州不久,犍为太守、南阳人李严,组织人手凿通天社山,沿江可以通车道,架浮桥,开辟了沟通成都平原和眉嘉平原的新渡口,代替了汉安桥的旧渡口,故皂里江、文井江、布濮水(即蒲水,今南河)三渡合称新津。此后新津日益繁荣,为日后建县打下基础。


进入新津市区

南北朝后期,蜀地被西魏占领,进入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析隆山县北部置新津县,就是因为当年李严修建的新渡口而得名,李严后来反对诸葛亮北伐,被诸葛亮撤销一切职务,郁郁而终。蜀汉原本就人才储备不足,李严、魏延这样的能臣无法施展所长,所以是三国中最早被灭掉的。

以后的一千多年里,新津时而归属成都,时而归属周边市县,1983年后划归成都市管辖。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民国政府派出黄慕松为专使,前往拉萨致祭,他由成都出发,路过新津时记了一条:至新津县,舍车而渡岷江......新津河道宽阔,河汊纷岐,颇多周折,江边有宝子山,俯瞰新津,了如指掌,为军事上之要点,倘此山有失,则县城难保矣。当年新津县城虽不甚广,但道路清洁。如今流过新津的金马河上有桥,宝子山依然在南河南岸,现在是宝资山森林公园。

1949年底,成都战役后,整个成都基本上和平解放,二野18军受命驻守川南,军部驻泸州。1950年1月,毛泽东决定把进藏的任务交给西南局,刘伯承和邓小平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18军,于是18军移师到乐山、丹棱之间,军部机关主要在乐山。当时乐山到雅安之间没有便利的公路,到4月间,军部再移驻新津。

3月底,18军前方指挥所军副政委王其梅、第二参谋长李觉率领,从乐山出发去甘孜。8月28日,军长张国华率领军指挥所380余人,乘汽车由新津出发前往甘孜,9月5日抵达甘孜,与前指会合,准备发起昌都战役。与此同时,52师各团,军炮兵营、54师炮兵连等,分批从新津、眉山乘汽车出发,向甘孜集结。政委谭冠三留在新津,那儿成立了“支援西藏司令部”。

昌都战役之后,解放军过了金沙江,准备进军拉萨,1951年初,谭冠三率“支援西藏司令部”离开新津,开始进藏,2月初到达甘孜,与张国华等人会合,在甘孜组建后方司令部,由第一参谋长陈明义领导。从此之后,甘孜取代新津,成为进藏和驻藏部队的后勤指挥部驻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