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初地理考,1

 史客郎骑行 2020-12-23

原著:钱穆

钱先生的文章是文言文,读起来有点困难,但主要的是我们对于地理的了解极为有限,初读起来常常云里雾里,这里说的地理还仅仅是指的地名、山名和水名,离广义上的地理还很远。如今,交通方式如此多样,又是如此的便利,却是很少有人去往历史中的古地,那些孕育了我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地方,而即便是所谓的旅游热点地区,也无非是走马观花,很少乐趣。

钱先生和胡渭一样,和徐霞客不同,没有游遍全国各地,那时候时局不稳是一个因素,交通不便也是一个因素,钱先生是个传统的文人可能也是一个因素,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钱先生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找出与地理有关的只言片语,然后编织成有理有据有想象的地理考证,让人钦佩。

对于我们这些在应式教育下的牺牲品,于传统文化和博物知识只学过一点点的皮毛,面对灿烂的中华古文明和趣味盎然的地理、动植物学、地质、宗教、民俗等等,茫然不知所措,岂不是面对一大堆的美味佳肴,却不知如何去品尝,那种滋味,不说也罢。

于是,认真地读了钱先生的文章,把它转成好理解的白话文,以备以后出行时之用,至少知道我为何要去,去看些什么,如何看,也算是一件风雅的事吧。

周初地理考

一、总说

(一)周人起于晋,而旧误以为在秦,故言周初地理者纷岐无定说。

谈到周朝初年的地理,无非是说后稷封在邰也就是陕西的武功,公刘居住在豳也就是邠县(陕西彬县),太王迁移到岐也就是岐山,都是在今天陕西西部泾渭流域的上游。到文王、武王的时候才开始在毕、程、丰、镐筑城。周族人的势力是从西往东发展的,这一说法显然就是从这儿来的。这是二千多年来公认的说法,没有人表示怀疑,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曾经读过尚书里的《禹贡》,《诗经·大雅》里的《绵》、《公刘》这些篇章,都涉及到梁、岐、漆、沮,周朝初年的地望事实上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什么会这样凌乱,很难理出头绪来呢?我又曾经去《左传》、《竹书纪年》、《孟子》、《史记》这些典籍里求证,还是有太多的说法,要把他们贯穿到一起非常困难。这样的疑惑困扰了我很久,最后才感觉到二千年公认的说法也未必就正确,也未必都是有据可证。

以我历年的考证,周人大概是起源于冀州,在黄河的东边。后稷所封的邰,公刘所居住的豳,都是在今天的山西。直到太王因为躲避狄族而迁居岐山,才开始渡黄河往西,但也是在关中东部,洛河、渭河流域的下游,地域在朝邑往西到富平。之后在王季、文王的年代,周族开始扩展疆土向南发展,才到达毕、程、丰、镐,最远还可能发展到了函谷关和洛阳一带,才停止脚步。

这样一来,禹贡、大雅、左传、竹书纪年、孟子、史记这些典籍才读得通。而周族人迁徙的轨迹,以及夏商周三代的盛衰兴亡,华夏民族与戎狄民族互相之间势力的消涨角逐,也才可以明了。我的这一说法虽是新创的,但其中的考证严密,请让我一一道来。

史学界认可的周初封地

① 邰(tái ):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

 豳(bīn):同“邠”,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

(二)古史地名皆由民族迁徙,递移递远,如山东、山西皆有历山,皆为舜迹,即其例。

古时候的人迁徙无常,一个族群的人可能会向四面八方扩散开来,他们往往会以原先居住地的名称来命名新的定居点,而且本民族口耳相传的故事,也会随着族人迁徙的足迹所到之处,而逐渐地传播到远方。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姑且举一个最著名的例子,比如舜:舜,是居住在冀州的人。他在历山耕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边制陶,在妫汭娶了尧的两个女儿为妻,这些事迹都发生在今天山西的蒲州

蒲州历山

然而在今天山东的济南有历城,泺水的源头在此,当地俗称为娥姜水,因为该泉的源头有舜妃娥英庙。城南对面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舜祠,山下有一个大洞,称为舜井,舜耕历山也说在此,该历山就在县城南面五里处,言之凿凿,往往如此。

济南历山

但是后人不相信这个说法,原因是蒲州的传说并存于世,而且无法被取代。假如蒲州的遗迹早已泯灭,而只留下了历城的传说,那舜当然会被认为是山东人。

其他与此类似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西秦、豳、岐、漆、沮这种种的传说,也如同泺源、娥姜水、历山、舜井的例子。不幸的是冀州周族初年的古迹,因为年代久远,很少还有遗存的了。即便有遗存的,人们也不知道。即便有人知道,也不敢相信了。于是周族起源于西方的传说,就变成无可置疑的了。

不过我还是坚持为此到古籍中探索,贯穿前后,要将二千多年湮灭的历史事实,重新大白于天下与后世。

妫汭(guī ruì):一种说法是妫水的汇入黄河处,妫水源出历山,在今山西永济市南,向西流入黄河,汭指的是两条水流汇合处;另一种说法是妫、汭为两条河的名称。

蒲州:山西的永济市,靠近黄河,鹳雀楼在此。

 历城:济南古时称历城,或者历下城。

 泺(luò)水:今天山东济南附近的小清河。

⑤ 娥英:据说舜娶了尧的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