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行107第一季,第六天

 史客郎骑行 2020-12-23

2016104

Day6, 宜章合鑫大酒店-> 郴州->永兴->7天耒阳五一东路店,137km

今天要穿过骑田岭,也许山路较多, 7:40从酒店出发。第一块里程碑是K1994,上面有留言:老婆出生的年份,结婚挺早的,还是说现在的年轻人习惯把女朋友直接说成是老婆了?宜章一中在明朝是玉溪书院,学院在玉溪河畔,清朝改为养正书院,邓中夏的母校。

湘粤古道连接湖南与广东二省,南起广东韶关乐昌市坪石镇水牛湾,北至湖南郴州裕后街,其中湖南境内部分南起宜章县南关街三星桥,也称“九十里大道”和“骡马古道”。在宜章北郊看到这块湘粤古道(郴州段)的石碑,应该是被谁临时放在这儿的吧,宜章的三星桥在城南,不在城北。107国道在宜章老城的一段是湘粤古道的一部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年为杨贵妃运输的荔枝很可能就是从这条道北上的。

骑田岭的位于郴州和宜章之间,出宜章后有挺陡的上坡路,不算长,紧接着陡下坡,总的来说海拔高度不断地下降,过了郴州市区,基本就没有什么陡坡了。一路上,远处的山脊看到很多的风电设施,邓中夏的故居位于宜章县太平里乡邓家湾村,附近就有那些风力发电塔。

徐霞客从临武凤集铺到达宜章的梅田,渡过武水河,向东北行三十里,到芹菜坪,然后在宜章县城南郊的艮岩寺喝了寺僧的供粥,他在宜章县城没有停留,过城内的三星桥,向北行十里,到了牛筋洞,再向北行一里,到野石铺(现在的沙坪乡),“宿岩下村家”。第二天,徐霞客在这儿遇到一队劫匪,主仆二人藏在山洞中躲过一劫。这些劫匪绕着宜章城一圈,打劫行旅住户,却不敢骚扰城中的官兵,乱世之时,强盗总是先欺负普通百姓,应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徐霞客在野石铺时听人提起高云山,有宜章八景的黄岑滴翠和白水流虹二处美景,于是临时改变行程游览高云山,景色确实不错,但山中古寺不久前遭到流寇的骚扰,寺中僧人十去其九,一派萧条。从高云山下来,徐霞客听当地居民说,前一晚那帮流寇从章桥北面的小路经过,躲在村西的大山丛木中,过了一晚才离开,估计是害怕官军的进剿。然后他经过良田镇,沿湘粤古道前往郴州。

郴州,马到郴州死,船到郴州止

郴州城地处五岭北麓,耒水上游河谷,楚人称其为“菻”。战国中期楚悼王拜吴起为相,沿湘水向湘南进行武力扩张,“菻”被楚征服。《鄂君启节》记载,楚人发明了“屯三舟为一舿”的航行方式,将三舟并为一舿,大江为舿,小河为舟。湘水及支流耒水成为战国后期楚国重要交通干线,“菻”成了耒水河运的终点,形成了楚人聚居的城邑,所以舍“艸”从“邑”改称“郴”。《战国策》记载,楚有临武君,临武是其封邑。郴、临武两邑应该有径道相连,可能是徐霞客走的那条道。

郴州北面交通自古以水运为主,水陆兼之,所谓船到郴州止;而南面交通,则负阻于南岭,“限以高山,人迹所绝,车道不通”,所谓马到郴州死。

公元前206年,项羽尊楚怀王芈心为义帝,并借口“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徙帝沿水道迁都于郴,却让英布在途中杀了义帝。唐宋时期,过岭南跨海南岛被贬谪的京官一般都由水道途经郴州,故薛道衡有“扬帆溯急流”,韩愈有“山作剑攒江泻镜,扁舟斗转疾于飞”的诗句。

秦始皇33(前214),秦派50万大军取岭南越地,置郡县,然后利用楚国径道,从郴县沿骑田岭西麓栖凤水河谷,修筑了经临武、连州至湟水的秦越驰道,为通往岭南新的道路,称“新道”。西汉初析长沙南境置桂阳郡,郴县为治所。元鼎五年,平南越国,并将南越北部的曲江(今韶关)、浈阳(今英德)、含洭(今英德境内)三县内属桂阳郡,但此三县离郡治郴县甚远,只能利用滩险路远的溱水(今武水)联系。东汉建武年间,郡太守卫飒“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修筑从郴县沿骑田岭东麓穿越南岭至曲江、含洭、浈阳县的峤道,开始从军道演变为驿道。东汉章帝建初八年(83),又修筑由郴县,经临武、桂阳(今连州)通往番禺(今广州)的峤道,沿途五里一邮亭,十里一驿站,为国家级的驿道。从此,郴桂路成为中原与岭南往来的主要交通要道。东汉延熹年间(158-167),又凿通溱水曲江北段(今乐昌县境)九泷十八滩,提高溱水上游的通航能力,南海货运可经今乐昌河埠转入郴县南境,由陆路骡驮肩运,逾山越岭,沿卫飒所筑骑田岭东峤道至郴,极大地改善了郴州与岭南的交通联系。从此,该大道开始逐步取代郴桂路,成为郴州南下岭南交通干道,后来成为唐朝五条交通干道之一。

唐宰相张九龄扩筑大庾岭的驿道为东峤大道,五岭南北交通重心开始转移至大庾岭道,元明清该道为南北的国家级官道,亦称“使节路”。五岭其它交通路线,包括郴连、郴宜通道相继衰落,元明清三朝降为省级大道,郴州作为交通枢纽地位日见式微。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汉越古道开始演变为湖广商道。清乾隆年间,闭关自守,只准广州一口通商,湖广商道日益兴旺,嘉庆年间,拓凿卫飒峤道为九十里大道,宽九尺,全由青石板铺就,为湘粤道。道光、咸丰年间,郴城“南货往北,北货往南,悉由此经过。故沿河一带,大店栈坊数十家,客货至,为拨夫,为雇骡,为写船只,络绎不绝,诚南楚一大冲要也。”光绪年间,汉口、长沙、岳阳等内陆口岸陆续开放,湖广商道功能日趋下降,郴城商贸功能日趋衰落,直至民国粤汉公路、铁路相继开通,郴州交通优势才有所恢复。

我进飞利浦半导体时,是做软件工程师,和我搭档的有一个硬件工程师,就是郴州人,记得他说起自己的家乡,似乎挺破烂的一个小城市,他说如果他不是考取大学,大学毕业后又来了深圳,那就是郴州街头的一个小混混了。今天的郴州市区很是气派,很有土豪气,当然国内这一级的地级市现在都很有土豪气。107国道原先应该是穿越市区的,我在市区里看到一个107国道小区,挺大挺不错的一个小区,不过新的107国道已经绕道市区的东边了。我还是从市区穿过,很想见识下街头小混混的风采,但都是飞驰而过的私家车,神气活现的小混混一个没有见到。在一家小超市买了牛奶蛋糕补充下,女店主饶有兴趣地问我是否去仰天湖草原?我都没听说过,她说那是一个高山草甸,经常有人组织去那儿骑行。

郴江、程江、耒水,苏仙

郴江发源骑田岭之巅,冲出江口峡谷后,流到郴州城东南角,折向北到东关,苏仙桥横跨其上,今天这儿是人民东路,沿郴江东岸再前行一公里,是苏仙岭,徐霞客曾经游览过此处的乳仙宫和白鹿洞。宫中有天启初年郴州人袁子训立的碑,碑文叙述苏仙的事迹:

苏仙的母亲是便县人(今永兴县),一天在溪水中浣洗,有成团的青苔绕在脚上三四圈,感应后怀孕了,在汉惠帝五年五月十五日生下苏仙(前190年)。他母亲把他丢弃在乳仙宫后面的山洞中(就是白鹿洞)。第二天去探视,见到有白鹤用翅膀覆盖着他,白鹿给他喂奶,心里很奇怪,便把他收养回家。长大后去上学,老师要给他取名但不知道他的姓,命令他出门去观看能遇到什么,他遇见一个挑着禾苗的人用草穿着一条鱼走过来,于是就用“蘇”作为姓,取名叫“耽”。曾经同别的孩童一起放牧牛羊,他的牛羊不乱撞不会混杂,其他孩童都把他们的畜群交给他,没有乱群的情况,众孩童都把他称为“牛师”。

苏仙侍奉母亲极为孝敬,母亲病了想吃生鱼片,苏仙去找生鱼片,不到一夜就返回。母亲吃了鱼片很高兴,询问他从哪里得来的,他说:“便县城中。”便县离他们居住地很远,没有两天时间不能往返,母亲以为他骗人,他说:“买鱼片的时候舅舅在旁边,他知道母亲生病后,不几天就要来看望您,可以验证。”舅舅来到后,母亲才觉得他不同寻常。

后来苏仙奉上帝的命令,在汉文帝三年七月十五日(前177年)连同仙宫一起升天。他母亲说:“儿子去了,我用什么来养活自己?”于是他留下一个柜子,封闭得非常牢固,说:“凡是所需要的东西,敲敲柜子就可以得到,只是一定不要打开。”又指着庭院中的橘树和水井说:“这一带将有大瘟疫,用橘树叶和井水可以治愈这种病。”后来果然非常灵验。郡中的人益发觉得此事很灵异,想打开柜子看个究竟,他母亲依从了这些人,柜子中有一只仙鹤冲天而去,此后敲柜子就不灵了。

苏仙的母亲活过了一百岁,死后,乡里人仿佛看见苏仙在岭上哀号不已。郡太守前往送葬,乞求见一次苏仙的容貌,为此露出了半个脸,光彩照人,又垂在空中伸出一只手,是长满绿毛的巨大手掌,看见的人大为惊异。碑文中也提到了“沉香石”,是一块突立在山头的岩石,徐霞客最初见到时怀疑它没有意义,但上面刻的字非常古拙,字的外边有鞋子的痕迹,原来是仙人升天时的遗迹。还有一种小小的“仙桃石”,像桃子的形状,埋在浅浅的泥土中,磨细后把石粉服下,可以治好心痛病,大概也是橘树叶和水井一类遗迹的意思。


郴州城北的郴江

徐霞客于明末来到郴州时,郴州城是州治所在,他进到城中转了一圈,当时兵荒马乱,发现城中寂静冷清,城不大,城墙也不高,倒是南关外有一个十字路口,集市店铺比城中繁盛。徐霞客搭船前往衡阳,从苏仙桥下顺流而下,往西北方向六十里到达郴口,郴江从东南方向、耒水从正东方向,在郴口汇合,今天的郴江汇入耒水的方向是西南,也许古今河道有变。

回归到G107

午饭的时间来到栖凤渡,在宜章、郴州都能看到“栖凤渡鱼粉店”,应该是本地特产。不知为何镇上大堵车,很多的大型车,几乎不动,正好找一家鱼粉店尝尝。其实还是米粉,加几块鲢鱼肉,据说最关键的是汤料,它由各种调料熬制而成,用河鲢鱼杀了熬成鱼汤,加入当地的五爪朝天红椒粉、调入当地特产豆膏、茶油等佐料。看着很油腻,其实还好,味道也不错,就是非常辣。

栖凤渡大桥下是栖凤河,原来叫栖河,和庞统有点关系。庞统开始投奔刘备时,并不被刘备看好,只当了耒阳县令,感觉大材小用,心情郁闷,上任时路过栖河渡,胃口不好,店家就煮了一碗超级辣的鱼粉给他,让他胃口大开,精神大振,满血复活,到了耒阳,励精图治,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庞统号凤雏,栖河改称栖凤河,栖河渡改称栖凤渡。《三国演义》里,是说庞统到了耒阳,根本不管事,张飞巡视到此,听说这个庞县令如此不堪,非常生气,几乎要和当年鞭打督邮那样,狠狠地抽打庞统,庞统不慌不忙,当着张飞的面,半天时间把积压多日的公案全部办妥,每件都处理得很公平合理,让张飞大为叹服。之后庞统才拿出诸葛亮的推荐信,从此得到刘备重用。《三国志》的记载是,庞统到了耒阳,确实不管事,或者就是管不好,被免官,是鲁肃给刘备写了信,说庞统不是区区百里之才,应该让他至少负责一个州,才能施展他的本事,同时诸葛亮也向刘备推荐,刘备亲自找庞统面谈一次,发现他确实有大才,从此重用亲待庞统,仅次于诸葛亮,在进军占领益州时带庞统在身边,为首席谋士。庞统死的时候才36岁,如果他不是这么早战死,刘禅的蜀汉肯定不是诸葛亮的一言堂,不知道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栖凤河

耒水是湘江最长的支流,全长453公里。耒水东支上游有两条主要源流:其一为浙水,发源于汝城县南的耒山,西北到兴宁县,可以承载小船,又三十里到资兴的东江市,可以承载大船,又五十里到郴口;其二为沤江,发源于桂东县北与江西交界处的万洋山(石门山),二水会于资兴市黄草坪,始称东江。西北流至桥口墟下8公里处左纳程江入永兴县,始称便江,至永兴县塘门口镇接南来的西河之后叫耒水,汇合处在徐霞客的年代叫森口。西河就是栖凤河,古称桂江。耒水往北流经耒阳市、衡南县,至衡阳市珠晖区耒河口入湘江。

耒水支流程江发源于茶陵和炎陵的交界处,炎陵县以前叫酃县,酃县古有酃醁泉,酃醁泉和程乡水都是以酿出的美酒著名。晋武帝在太庙中用酃醁酒祭祖,左思的《吴都赋》中:“飞轻觞而酌酃醁。”程乡水甘甜,出产美酒,据说程乡有一种千日酒,饮下后回到家才醉倒,从前有官家的酒坊在山下酿酒,同酃醁酒一起上贡朝廷。徐霞客的时候,酒品却已经非常低劣,两处泉中的水,也没人推崇了。如今很多地方在翻古籍,找出古时的名酒,贴到新瓶上,说那就是古之名酒,路过本地时,倒是没有发现这种游戏。

程口往西,一条溪流注入耒水,叫黄水,也是源出骑田岭,有很多小溪汇入黄水,也叫做横流溪,骑田岭古称黄岑山,黄水之名也许来自于此。横流溪水不大,冬夏不枯干,当地人称它为贪泉,饮者马上就会起贪心,和广州石门的贪泉一个意思,但远远没有那个著名。

徐霞客搭乘的小船经过永兴县时,船速很快,没有停下来让他游览一番(县城不在国道边上,要拐进去23公里,我也没去)。经过上堡市,今天的黄市镇,位于永兴和耒阳正中间,当时有很多人在此采锡矿,再半天行程,到达耒阳县城,耒水从耒阳城东一直向北流去,“耒阳虽有城,而居市荒寂,衙廨颓陋。由南门入,经县前,至东门登城,落日荒城,无堪极目”。


告别南岭

进耒阳前打电话给捷安特的专卖店,询问是否有相同的驼包卖,他说有,我和他确认是否50升的那种,他说50升是什么意思?我估计不是同样的东西,但老板邀请去看一下,我还是报着侥幸心,绕了5公里去那个专卖店,果然是只有一半容积的小驮包。老板检查一下我绑的情况,觉得能坚持一阵子,让我宽心不少,不算白跑一趟。

然后参观了“耒阳市纸博物馆”,就在群英中路上,里面还有一个蔡伦纪念园和蔡伦纪念馆,纪念馆前面的那条小路叫蔡池子巷。博物馆5点关门,我提前了十多分钟,那个工作人员很热情,招呼我把车子停到门里面,有几个半大的孩子好奇地观看我的车子,他还大声制止他们。进馆参观免费,但要登记身份证。博物馆有二层,但上面一层正在装修,我只转了楼下那层,好在也没有多少时间了。

蔡伦是东汉章帝至安帝年间的一个太监,是桂阳人,后人考证他是桂阳郡治下的耒阳人,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发明人,蔡伦自然是这座城市最为杰出的前辈。好在蔡伦不可能有后代,不然后续的考证会更多。

在中国人发明真正的纸以前,埃及有莎草纸,制作工艺似乎已经被复原了,印度有贝叶纸,中东、希腊有羊皮纸,中国也有类似的书写载体,像丝绸、布帛、竹简等,但这些都是对原材料的直接加工。蔡伦发明的纸是提取了植物粗纤维,匀成浆,再用抄纸工艺获得最后的产品,他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等,成本低廉,方便批量生产,一直到今天,造纸的基本工艺不脱蔡伦的窠臼。

汉和帝“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个记载恐怕有问题,真正大规模推广使用纸是东晋末年的桓玄,桓玄从江陵起兵,大军到达金陵,逼迫晋安帝禅位于己,在金陵建立了楚国,仅仅三个月之后,刘裕起兵反抗,桓玄不敌逃回江陵,当年就被杀死。在这三个月中,桓玄颁布一条诏令:“古无纸,固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比以黄纸代之。”这才宣告简帛时代的结束,使纸成为主流的书写材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文化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桓玄是桓温的儿子,桓温名言:“一个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应该遗臭万年。”桓玄志大才疏,遗臭万年的事估计也没干出几件,没想到这么一个诏令让他流芳百世。

蔡伦可能出身于耒阳的贫农家庭,估计家境很差,不然家人不会舍得让他净身去当太监。蔡伦聪明伶俐,很会讨人喜欢,估计还认识几个字。汉章帝刘旭在位时,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太监,后来担任低级宦官小黄门。章帝刘的母亲马太后,是名将马援的女儿,刘的皇后是窦氏,祖上是光武帝时的名将和重臣窦融,刘的妃子里有二对姊妹花,一对姓宋,是西汉初期名臣宋昌的后代,另一对姓梁,她们的伯父叫梁松,是当年陷害马援的凶手之一。窦皇后没有儿子,宋氏姐姐生了刘庆,梁氏妹妹生了刘肇。在宫中,马太后的权力最大,她肯定不会喜欢梁氏姊妹,窦皇后又没有儿子,于是她很关照宋氏姊妹,把年长一点的刘庆立为皇太子,此时的宋氏姊妹没有把窦皇后放在眼里,窦皇后意识到自己尴尬的处境,最好的同盟者自然是梁氏姊妹,她把刘肇领养为自己的儿子,照理说皇后的儿子,不管是亲生还是领养,都算嫡子,应该是皇太子的优先人选,但是有马太后在一天,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但是马太后死了,宋氏姊妹瞬间失去靠山,窦皇后马上反击,制造了种种假象,收集了很多证据,诬陷宋家人,诬陷宋氏姊妹,刘炟信以为真,把刘庆的皇太子之位废黜,立刘肇为皇太子,再把宋氏姊妹囚禁于停尸间(叫丙舍),命令小黄门蔡伦负责审问,宋氏姊妹知道已无生路,双双服毒自杀。蔡伦在这期间做了多少可怕的事,没有记载,但他一定是窦太后最信任的太监。

刘庆被废后,母亲和姨妈又自杀,天几乎都塌了,吓得话都不敢说,好在刘炟还不是一个没有人性的皇帝和父亲,没有进一步加罪于刘庆,而且要求窦皇后不得加害这个孩子。

刘肇升级为皇太子,最高兴的是梁氏姊妹和她们在宫外的家族,却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把她们放到了窦皇后的对立面,窦皇后担心她们将来抢了自己的风头,用了几乎相同的办法,把她们的父亲梁竦诬陷入狱,梁竦很快死于狱中,梁氏姊妹也忧愁而死,宫中真的成了窦皇后一人的天下。

刘炟死后,刘肇继位,是为汉和帝,窦皇后升级为窦太后,蔡伦的官职上升到中常侍,可以参与讨论国家大事。而在宫外,以窦宪为首的窦氏家族也在专权,四年后,年仅14岁的刘肇在太监郑众的协助下发动宫廷政变,夺取窦氏家族的权力,把窦氏外戚铲除。这个情节显然不合理,14岁的小皇帝和一个中级别的太监是没有这个手段和实力的,有人猜测是年纪稍长的刘庆策划的,是对母亲冤死的报复,但是窦太后依然在内宫掌权,这个刘庆或者其他势力还动不了。过了几年,窦太后去世,刘肇这才知道窦太后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自己的亲生母亲梁贵人很可能是被窦太后害死的,但刘肇不是一个恶人,他感念窦氏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也清楚自己能够登上皇位,窦氏是出了大力的,没有对死去的养母和她那个失势的家族赶尽杀绝。

刘肇先后有二位皇后,一个是阴皇后,是光武帝刘秀的阴皇后的曾侄孙女,因为争宠失败被废,接位的是邓皇后,是东汉另一个开国功臣邓禹的孙女。邓禹号称自己统兵百万,从来没有枉杀一人,必定会报应在后代身上,邓女士果然得到庇佑,荣升皇后之位。刘肇的遗传基因可能有问题,也可能当时出现了类似于天花这样的传染病,他生了十几个皇子,基本都夭亡了,只有长子刘胜和幼子刘隆活下来,但身体都非常不好,刘胜可能生活自理都有问题,当刘肇在27岁去世后,只能立仅仅出生一百多天的刘隆为皇帝,邓皇后升级为邓太后。邓太后继承了邓禹的品格,待人宽容,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太后之一。

可惜刘隆的身体也很差,在位二年不到,又一命呜呼,邓太后做主选了刘庆的儿子刘祜继位,是为汉安帝。刘祜知道自己的家世,知道自己的祖母死于何人之手,窦太后以及她的家族已经败亡了,自己最大的仇人是蔡伦,但这个时候蔡伦在邓太后的保护之下,刘祜还动不了。元初元年,邓太后表彰蔡伦在宫中长期的服务,封为龙亭侯,采邑三百户,后来任长乐宫的太仆。元初四年,当时经传文献的注释比较混乱,朝廷选派一些博学的儒家学者到皇家图书馆,校订审核,宫中派出蔡伦参与监督,可能类似今天总编审这个职位。

又过了四年,到建光元年,邓太后去世,刘祜亲政,马上实施报复,派出使节到蔡伦住处,命令他自己到廷尉(相当于司法部)那儿自首,蔡伦知道自己的下场会是什么,沐浴更衣后服毒自尽。柏杨先生对此评论说:“这位蔡伦,就是发明纸张的那个宦官。发明纸张,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但摧残人权,罪恶不可宽恕。纸张竟由一个摧残人权的凶手发明,真是一件憾事。”事实上,蔡伦死后,残忍的太监制度依然在延续,而且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宦官时代快要进入高潮,很快将摧毁大汉王朝四百年的基业,中国将进入四分五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而纸张的发明、发展和传播竟然没有把这个国家的人权水准有丝毫的提升,这才是真正的憾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