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昌文 不像读书人的出版家

 老鄧子 2020-12-23

沈昌文(海鹏 绘)

今天想说说沈昌文先生,就是要冒充一下“读书人”!

因为听到过一种说法,说沈昌文先生“在出版界,他是一个灵魂般的人物。在读书界,他是一个旗帜性的人物。”

人们都尊称沈昌文先生为——沈公,在这里我也不见外地这样称呼,可以吗?

沈公三分之一的出版生涯都在编《读书》杂志。《读书》杂志是1979年创刊的,沈公1980年调入该杂志,1996年退休。沈公几乎是经历了《读书》创刊、成长的全过程,是《读书》的创始人之一,其中做了十年的主编,是《读书》的见证人。

《读书》创刊号上那篇开篇文字《读书无禁忌》至今让然津津乐道。如今当人们追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光荣与梦想时总会想到《读书》。作家王蒙形容它是“一朵月月开放的奇葩。”观念开放、思想活跃,《读书》是个五光十色的舞台,老儒唱罢,新锐登场。

有人说,《读书》的历史,既是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社会转型期的学术史、思想史,更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追溯起来,《读书》应该萌芽于湖北南部一个叫做咸宁的小城。“文革”中期,六千余名文化界高级领导干部、著名作家、翻译家、艺术家、出版家及家属下放到文化部的咸宁“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在这个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安静的小城,几位来自出版界的资深人士却仍谈论着他们不灭的梦想,也由此酝酿了日后在中国知识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本刊物——《读书》。

说实话,《读书》上的大部分文章我都读不懂,但我还是喜欢看,喜欢翻,为什么?因为丁聪,还有好多如雷灌耳的名字,总以为翻看《读书》就与这些大家神交上了!

1979年春节,丁聪先生得到彻底平反,他给《读书》设计好了封面,也大体设计了一下内部。从这个时候开始,每一期他都会在《读书》上发表一到两幅漫画,有时三张。后来跟陈四益合作,陈写讽刺诗,丁画画。那年丁聪先生已经63岁了,一般人这个年纪都退休,而他却上岗了!回头看看《读书》吧,漂亮的美术字,利落的版式,那都是出自那个运动员一样健硕的的乐呵呵的丁聪先生之手!

沈昌文(海鹏 绘)

作家毛尖描述她对沈公的最初印象:第一次见到沈昌文先生,是吃了一惊的,他看上去太不像知识分子了,不儒雅不清高,整个人暖乎乎兴冲冲,散发着我们宁波汤团似的热气。沈先生得知我是宁波人,就在饭桌上夹起宁波话了。 

1931年出生沈公,比邹韬奋先生创办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仅大一岁,半个世纪后他执掌了三联书店。

在他手中带着四朵金花,把三联办得风生水起。

“读者服务日”至今仍被一些曾为《读书》写稿的人津津乐道,每月至少一次,租个咖啡馆,摆上十来张桌子,请作者、读者随意坐下,随便喝咖啡聊天。《读书》的编辑们最为好客,每次见面,必有饭局。沈公先生有一句名言:“要征服作者的心,先要征服他的胃。”沈公是一流的食客,但不要以为他只去高等的大馆子,有一次他笑嘻嘻地说:“我最喜欢去脏兮兮的餐馆,吃脏兮兮的小菜。”这里的“脏兮兮”,自然是夸张,但那些餐馆、小菜,乃是官僚、商贾和游客所不知、更不屑为之的当地著名小吃,没有当地的美食家做“带路党”,您是断然尝不到的。《读书》编辑与作者的见面,通常是在饭桌上;许多重要的约稿、选题,也是在觥筹交错中灵感迸发,一言为定的。

《读书》的文字让人有唇齿留香的感觉,原来还真都是吃出来的。

因此沈公曾用二十个字概括他自己的编辑生涯: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贪污盗窃、出卖情报、坐以待

用他特有的方式,所以他能从台湾引进蔡志忠的漫画,从香港引进金庸的武侠小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卖菜捡金”,让三联赚得盆满钵满。

龙应台从海峡那头来,带着儿子安德烈,沈昌文借三辆自行车,三人同骑,畅游京城。这样的“谈情说爱”,怎能笼络不住作者的心?

除此之外,作家王蒙透露沈公能在出版界如此呼风唤雨,得益于他认识名家极多,交往密切。沈公老伴白大夫,正宗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医术好、负责任、待人友善客气的白大夫是在向阳湖干校卫生所的医生,聚集在那里的冰心、冯雪峰、沈从文、张光年、臧克家、萧乾、陈白尘、冯牧、郭小川、刘炳森、王世襄、周巍峙、罗哲文、金冲及、陈翰伯、王子野、刘杲、周汝昌、司徒慧敏等等文化名人都要去找她看病,由此结交了一大批“名人患者”,这为沈公后来出任三联书店总经理带来了工作上的极大优势。所以,在沈公的“徒弟”、出版家俞晓群看来,出版家与医生联手,作者与患者合体,这是沈公包打天下的又一个奥秘所在。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热里,三联书店理所当然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出版《宽容》、《情爱论》、《第三次浪潮》、《戴尼提》等,轰动一时。《宽容》初版15万册,《情爱论》初版120万册。当然也包括蔡志忠和金庸的书。

出生在上海的沈公,从一个上海银楼的小伙计,到三联书店总经理,听着不凡,实际上很简单,就是依常识做事,依常理悦人。

明年沈公就九十岁了,作为前三联书店总经理,至今三联每出一本书,都要送他一本。几十个书架,社科、文学、工具书,塞得满满的。他也喜欢邓丽君,墙上挂着一个镜框,贴满了从画报上剪下来的邓丽君照片。听得音乐都是甜腻腻、软绵绵的吴侬软调,多可爱的老头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