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特色年俗文化

 大明梅语 2020-12-23

原标题:梅山特色年俗文化      

        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直播奉嘎山”,向世人展示了古梅山特色年俗文化。新化的年俗很隆重,时间从先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至次年正月十五日。  

        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民间纷纷杀猪挂腊肉、蒸糯米酒、煮腊八豆、做糍粑及糖果糕点。联赞“柴火腊肉”:洗去凝云身价贵;端来客桌口碑高。“新化水酒”:独特香醇游子恋;浓情风味客家思。“腊八豆”:制作菜儿工艺巧;封存坛子味酸醇。“碓打糍粑”:万击千捶,涌一身热汗;九粘十嚼,呑百缕琼糕。 

        腊月二十三为“灶王节”,家家清扫各式炉灶、摆上斋粑香茗、化纸钱,送灶王爷夜晚上天向玉帝奏事,说好话、奏喜事,为民祈福降吉祥。次曰即二十四日,家家过小年 (北方是二十三日过小年),续办年货和馈赠礼品,清理财务,打扫室内外卫生。

         除夕,即大年三十,各家各户“气茂神凝,练就瑰奇纸艺;心灵手巧,剪成绚丽窗花。”贴窗花,換了春联纳万福,并要备办三鲜祭礼、香纸果品到城隍庙拜地方的神灵,祈求平安清泰、人丁兴旺。除夕之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酒食相邀,称为“別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以及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零点钟声一响,家家燃放鞭炮、礼花,以辞旧迎新。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饮酒、吃“砧板肉”。初一天刚亮,一家人团聚吃“年饭”, 互致祝贺。年饭早吃是不让拜年的人来打扰,谓“关财门”;吃饭前要祭祀祖神,先酒后饭再茶;饭后放鞭炮。“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出门拜年的规矩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至十五随便行。 

        春节期间, 城乡都开展地方娱乐活动,如舞龙耍狮、表演梅山武术、傩戏及唱山歌等。龙有四个品种:香草龙、敬奉天地、兴家旺宅之龙,为龙中之王;夜游龙,祈求五谷丰登、骀瘟避疫之龙;地滚龙,小孩戏耍之龙;黄龙,欢愉喜庆、祭祀祖先之龙。现如今,巾蝈不让须眉,女人舞龙已蔚然成风。最具特色的是舞草龙,联赞:就地取材,稻草编龙翔故里;成天劲舞,农家过节闹新春。.舞狮,以紫鹊界傩狮舞的表演最具梅山特色,联赞舞狮:摆尾摇头,演出一番憨态;翻身打滚,卷腾万种雄姿。赞傩戏:傩面无情驱恶鬼;戏堂有舞乐凡人。在舞龙狮的过程中都要表演梅山武术,其特点是以防为主、攻防兼备;使用的器械来自生产、生活中的刀叉、棍棒、禾枪、挡耙、板凳、扁担之类。联赞:“梅花桩”,气力偕行,拳绍蚩尤称绝秀;攻防共济,桩成梅点展雄风。赞“铁叉套路”劈抛拨砍,张弛有度龙戏水;爪把身铊,左右开工蟒缠人。赞“板凳拳”,坐时谈笑方生,狮子楼头,鸿门宴上;舞处风云突变,桌旁重器,腿下良兵。赞“扁担拳”,抡在手中,左友翻飞,直戳凶顽穿敌胆;架于肩上,来回辗转,横挑日月照农家。清闲时,各村各户会“呜哇,呜哇”地哼唱本地山歌,声情并茂,別有一番滋味。

        俗话说 “三十夜的火,元宵节的灯”。正月十五日,新化城乡大街小巷、资江风光带灯火辉煌,家家挂红灯笼、贴春联,吃“元霄坨子”, 表示春节圆满结束。上梅古镇狮子山公园还组织灯谜会、赛灯会;农村在田间放“孔明灯”、紫鹊界和奉嘎山多年举行篝火晚会,摆“长龙宴”,时时处处体现“闹”元宵,火树银花铺锦绣;欢歌笑靥乐太平。中国的文明代代相传,中国的年俗也历久弥新,至今仍散发着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把全世界的炎黄子孙的心维系在一起。   

(载2018年《新化工作》第3期、《文化旅游》第6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