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李登琛:乐天宇创办九疑山学院始末

 大明梅语 2020-12-23

李登琛:新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诞生记

      一九八0年十月二十七日,这是个凉爽的秋日,著名老科学家乐天宇教授从北京回到家乡来,既没有衣锦还乡的气派,也没有向官方打招呼的姿态,而是静悄悄地直接来到文庙内的县文化局。

       八十岁啦!头发全白了,身体虚弱了,原本挺直的腰背也驼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四人帮’留给的纪念”。只有那睿智的目光、坚定的意志和高涨的热情,依然如旧。

       我参加了乐老在文庙举行的小型座谈会。乐老除对修缮舜帝陵庙和保护泪竹发表了意见外,还对此次回来的目的向大家作了介绍。他说,此次回来,是要写完他人生的最后一章,要在九疑自费办一所大学。他说,现行教育体制有很大缺点,一切由国家包办,弊端丛生。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新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他说,“我们创办的大学就名叫‘九疑山学院”’。

        这是多么好的“最后一‘章”,然而又是多么难写的——章!

       九疑山,沐浴过舜帝的恩泽;享受过舜帝的化教;荣幸了舜帝的长眠。然而,九疑山除了给乐老提供—块土地外,其它的办学条件几乎为零。“零”就是白。乐天宇教授就是准备白手起家办校,一切困难都在他预先的估计之中。

         首先是经费。他把平反后国家补发的五万多元工资全部作为办学的资金,每月三百八十元工资拿出百分之九十五用于办学。全国政协分配他一套高级宿舍,因每年房租七百余元他不愿去住,节约下来的房租可用于办学。

        其次是校址。他征得县委、政府的同意,选择陈旧破败的舜帝陵庙。这虽然是权宜之计,因为今后还要择地建校舍,但在乐老心中却另有含义。他认为舜帝精神在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劂中”十六字心传,要继承和光扬舜帝遗风,用舜的高尚品德、道德理念来教育学生。

         乐老的卧室就在低矮破旧的舜庙午门木楼上,楼下则隔开几小间作教师住房兼办公室。学生宿舍则安排在另一低矮的平房中。至于教室就只能安排在敞棚和露天了。

         老教授办学的热情,得到了省、地、县教育部门的支持,得到了宁远县委、县政府的支持。附近的农民纷纷表示,让出些房子给学生们住。本县的一些退休教师纷纷前来协助工作,先期报名入学的青年也投入那些因陋就简,整修校舍等等“万事开头难的繁杂事务。他们不计报酬,不辞劳苦,只为办校出力。

          再次就是师资问题。在离京之前就与他的一些故交、学生还有一些学者专家等联系过,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表示愿意来任教。

        招生广告发出去了。先是本县,本地区的青年前来报名,接着就有外地区、外省市的青年陆续来报名。

        一九八一年九月一日,九疑山学院开学了。

        学生们分别在农林、医药、文史三个系中开始了紧张、刻苦而又活泼的学习生活。寂静的舜源峰下、古老的舜帝陵庙中,响起了朗朗读书声。伴着阵阵鸟鸣、伴着淙淙山泉,伴着习习山风,象一支支美妙的乐曲。

         他们在敞棚或露天平地认真听课;他们坐在草地上、树荫下,或在被褥上完成作业;他们多人围在一盏煤油灯下夜读;这是一群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孜孜追求的青年啊。

        九疑山学院就象九疑山的红杜鹃,芬芳吐艳,很快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

      《湖南日报》做了专题报道省、地广播电台播了专题新闻《羊城晚报》刊发了学生夜读的照片……

        记者们激动地赞叹在这里又见“延安精神又见“抗大作风”!

        九疑山学院这朵芬芳的红杜鹃,于是香飘万里。云南、四川、海南、内蒙古…许多青年前来就读。

        不少学者、专家、教授自愿来义务讲课。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南京财经学院,北农大等一些高校或赠仪器、或捐图书;河南一位离休干部不仅支持女儿离职前来报考,而且还决定将上级发给他的修缮费全部捐给九疑山学院盖校舍。

       一九八二年十月四日,乐天宇院长在学院主持召开了“中国四大优良传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一批著名的学者、专家会聚在这里进行学术交流,他们分别在“特候学”、“土脉学”、“外形学”、“种性学”等专题领域作了学术报告,开展了热烈而又深入的学术研讨。为期五天的活动,收到学术论文十一篇。

        这种学术交流与教学的密切结合,使全院师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科学探讨的熏陶,提高了学习兴趣,活跃了学习气氛。他们从内心敬佩和感谢 乐天宇院长的爱心、匠心和独特的办学方法。

       其实当年乐天宇教授在解放区创办华北农学院时就曾说过,教育很重要,我们要为支援革命战争和发展边区生产服务,我们的教育应该做到生产、教育、科研三位一体。他的这种办学思想是一以贯之的。

         到一九八四年学院有了一座自力更生建起的教学楼,还有学生宿舍办公室、图书室。成了六百多师生的山区大学。而且为社会已输送了几批学生。

       为办好学院,乐天宇教授四年中两次进京,三次赴省,五次去地区十几次进县城。一位八旬的佝偻老人如此劳累奔波,真正是呕心沥血啊!他体现一位老共产党员、老科学家的爱国爱民的赤心!

        九疑山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正如肖克将军在考察学院后所

说:“九疑山学院的创建是一大创举,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先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